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手段的优化探究

2020-08-02 10:50黄家应蒋永彪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7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高职院校互联网

黄家应 蒋永彪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文章首先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优化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手段的必要性,并在该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应对措施,希望对相应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启发。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优化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互联网中不利因素的干扰,影响其成长和发育[1]。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要抓紧、抓牢该项工作的开展,要深入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在现有教育基础上和经验上,积极探究该项工作的优化措施,进而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的基础。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同其它拥有一定专业的课程相比,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拥有自身特殊的作用:可以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拉近社会和课堂的距离落差,强化学生的意识形态:对课程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国情、社情有更深入和清晰的了解,通过实践教学;社会责任感更强;既拥有知识才干,又拥有匹配的品质素养;让其情感、能力、知识及价值观等得到相应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学生依赖感降低,教师权威性被削弱

在互联网之前,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几乎都是由教师口述,在此环境下学生对教师拥有较强的依赖感,教师拥有较高的权威性[2]。然而,互联网的到来,学生知识的获取方式被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其几乎可以在网络中获取想要的任何知识。并且随着搜索引擎的快速发展,其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降低了学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学习需求。同时,网络媒体在技术的发展支撑下,进一步扩展了知识的获取方式。在此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呈现出多元、灵活、丰富的特点,在遇到学习困难时,经常以“互联网”方式来解决相应的问题,长期以后,其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后,其意识会将教师、其亲朋友好友、同学等屏蔽在外,对教师的依赖感会越来越低,进而削弱了教师的权威性。

(二)教育效果受到大量无效资源的干扰

在互联网技术还未普及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基本都是通过面对面或课堂讲授的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会选出有效的教育信息,有针对性的强化学生的思想内容[3]。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海量的知识内容中,筛选出有效的教育信息,这些信息既要符合学生目前的成长规律,又要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的互联网知识,进而难以筛选出有效的教育信息,使得教育内容效能低,不仅难以为学生解惑,降低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可能会降低教师专业性。

(三)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不感兴趣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政课程内容上,都有一致的观点:枯燥、乏味,甚至有点学生还产生了所谓“思政无用论”[4]。同本科院校比,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控能力,学习基础和能力都不强,因而学习在其心中的地位不高。并且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影音视频、游戏娱乐等都纷纷进入手机市场,各个类游戏、视频一个接一个,使得很多高职学生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特别是在思政课堂中,很多学生往往因为游戏,而忽略了课程的学习。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手段的优化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相应的优化,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为学生将来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优化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手段是高校教育理念改革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很多先进科学技术被应用各行各业中,使得各个领域的分工更加细化,高等教育的工具理性特征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高职院校较为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提升的传统,使得思政课一度面临“边缘化”的境地。除此之外,不少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学科建设基础较为薄弱,教学方法单一,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高、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在进行课时安排、职称评定时,也存在专业课教师优先于思政课等公共课教师的现象。在互联网背景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给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重大责任,必须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生态度、价值信念等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辨别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在这一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其次,互联网背景下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不仅肩负着在新时代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大责任,还是人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不可替代。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人,面对互联网的发展涌现的各种社会思潮及错误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精神引领、价值追求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力量,统一共识,给人以强大的内心动力。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优化措施

(一)强化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技能素质

在当前环境下,学生思政能力的提升和教师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对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师技能素质提升予以相应的重视。首先,可在教师现有知识理论基础上,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思政教育培训专题会、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技能教学研究专题等,让教师在学习和培训的过程中,了解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需采取何种措施提升教育水平、应运用怎样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从而为思政教师的实践教学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其次,可为教师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该评价机制应以教师技能素养为核心,定期评价教师的技能素养,并将评价结果和教师工资、职称评价等联系在一起,进而倒逼教师自我突破、自我学习。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思政课程教学

从腾讯关于手机用户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在2018年我国的手机用户数量超过8.02亿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5]。在这些事数据之中,微信其覆盖面积最广,拥有的用户数量相对较多。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特征,遵循“存在即是合理”的概念,充分利用当前的各类互联网工具,将其运用到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用互联网工具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进而让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既符合时代发展特征,又符合学生的客观成长规律。首先,相应的高职院校,应在现有的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基础上,以本校和本校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点,选择恰当的互联工具,例如,两微一端、学习通、QQ及学校开发的校园APP等;其次,在原有思政教育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将其思政教育内容以合理的方式融入到互联网工具中,在此应注意的事,内容核心不能改变,但表述的方式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三,应在应用的过程中,依据互联网工具开展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内容体系,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行为、品质;其四,在互联网工具应用过程中,应做好线下和线上思政教育的衔接工作,形成一种立体的教育模式,进而为学会营造良好的思政学习氛围。例如,思政教师在上课之前,通过互联网工具,向学生传达下堂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向,以小故事或案例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设置相应的悬念,为课程做好相应的铺垫,然后在面授课堂中,再有恰当的方式,为学生破解悬念和谜题,进而为降低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抵抗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6]。

(三)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思政教育氛围

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对于思政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在于互联网中,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例如,西方所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游戏,所谓娱乐节目等。因此,要想让学生将其精力投入到思政课堂,就要为其营造良好的互联网学习氛围。首先,相应的高职院校应在现有的基础上,控制学校网络环境,随时监控本校网络环境的变化趋势,若出现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信息,应予以及时的清除,并向学生讲明清除的原因,这样能拉近学校和学生的距离;其次,应联合相应的部门机构,制定符合学生成长的互联网防护措施,例如,制定限制学生登录游戏和视频的时间,让学生只能在休息时间进行游戏和娱乐;其三,依托于本校的文化底蕴,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学习环境,其主体应以引导为主,学生为核心,学生成长为方向,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熏陶下,清晰的界定学习和娱乐,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在学校应扮演怎样的角色,进而将其更多精力投入到思政及其它课程的学习中。

(四)利用多元教育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7]。無论是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课程,还是其他专业的课程内容,都应该与时俱进。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课程而言,不应出现老生长谈的现象,更不应继续使用传统灌输式、强迫式的教育方式,向学生传输思政教育知识。与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交流,不如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让师生间拥有更加密切的交流,进而思政教育在学生意识形态中的形象。例如,教师在进行某一项主题教学时,可以利用组织教学的方式,首先设定相应的教学主题,并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将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反馈给教师。再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事前将先进思想通过网络或者社交手段传达给学生,通过混合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搜集相关的案例,在思政课堂上与同学分享,班级学生针对分享案例进行讨论,从而活化思政课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与时俱进,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发展和进步的需求,更是国家大政方针的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并辅以多元化的培育措施,如在教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师生交流等方面都与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进行深度融合,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并应用到具体的实践行为中。

四、结语

目前高职院校园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定要对其予以相应的重视,其不仅仅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还关乎我国未来社会的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思政课程教学、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思政教育氛围及利用多元教育方式,三个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手段优化方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还存在一定不足的地方,在此希望相应的研究机构或专家学者,能深入研究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手段的优化措施,提出符合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情况的工作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妮娜.“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研讨及创新[J].福建茶叶,2020,42(03):29-30.

[2] 赵莹.“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有效性探讨[J].福建茶叶,2020,42(03):190.

[3] 陈光臻,汪娟.诊改视角下高职思政课质量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03):360-361.

[4] 黄丽霞.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3):122-123,150.

[5] 韩丽丽.关于高职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途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6):65-66.

[6] 孙真.“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工作模式探究[J].国际公关,2019(06):79,81.

[7] 孙小杰,段霏.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0):5-6.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高职院校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