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娣
摘 要 宜兴紫砂壶从民间手工艺发展而来,其造型精彩纷呈,独具中国传统民族特色,融合了诸多文化艺术形式,发展至今其造型体系日益完善,具有相当的工艺价值,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中国人而言,品茶是一大乐事,发展至今,紫砂壶已经不仅是简单的实用器,更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限的意境让人生产生情感和思考,提高了品茶的氛围,让人在一壶一茗间感受到内心的平静、生活的淡然,感受到岁月静好的幸福,带给人恬静安宁的感觉。本文以紫砂壶“春竹”为例,浅谈其艺术魅力。
关键词 紫砂壶;春竹;造型设计;文化意境
宜兴紫砂壶享誉海内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中凝结了多种艺术形式,集传统与现代为一体,表现出极高的工艺价值和观赏价值,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是当今艺术类市场上的收藏把玩之佳品。紫砂壶制作工序复杂,经过木的捶打、水的糅合、火的淬炼,才最终成型,从泥土的本质中脱胎换骨,紫砂壶凝结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体现了中国人所崇尚的“天人合一”的哲理。
宜兴紫砂壶从民间手工艺发展而来,其造型精彩纷呈,独具中国传统民族特色,融合了诸多文化艺术形式,发展至今其造型体系日益完善,具有相当的工艺价值,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中国人而言,品茶是一大乐事,发展至今,紫砂壶已经不仅是简单的实用器,更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限的意境让人产生情感和思考,提高了品茶的氛围,让人在一壶一茗间感受到内心的平静、生活的淡然,感受到岁月静好的幸福,带给人恬静安宁的感觉。紫砂壶“春竹”(见图1)是典型的花器,以自然中常见的竹子为原型,具有独特的人文气韵,让人从中感受到丰富的文化雅趣。
竹子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在中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深厚的人文背景,紫砂壶的产地宜兴有“竹的海洋”之称,成片的竹林汇聚,一阵风吹来,放眼望去一片碧波荡漾,让人心旷神怡,阳光照进来竹影婆娑,耳边竹叶簌簌,一片清幽,让人感受到清新雅致、宁静自然之美。竹子弯而不折,象征着刚柔并济的做人原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气节。竹子四季常青、坚韧不拔,郑板桥所写的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将竹子坚贞的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竹子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还给人以极大的精神价值,是中国民族气节和精神的重要象征,与中华民族的心理息息相关。此外,竹子不仅代表了坚韧的品格,还代表了一种生活追求。人简如竹,是一种质朴;人清如竹,是一种境界。人淡如竹,是一种超然。北宋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在家居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所营造出的清幽雅致的环境,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生活在一片钢筋水泥城里,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竹子能给人返璞归真之感,回到梦想中清新质朴的家园,让人在喧嚣中守住心中的一方净地。
紫砂壶“春竹”以竹为创作题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清幽的竹意提升了整壶的意境,流露出与世无争、顺其自然的生活状态,舒缓了人们的生活压力,给人以心灵的安慰。纵观整壶,此壶以圆器为基本形制,整体圆稳匀正、骨肉亭匀,身筒饱满有力、鼓腹突出,曲线柔和流畅,凸显出饱满的张力,仿若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传达出刚柔并济的精神;壶肩过渡柔和舒缓、简洁有力,壶颈饰以凸起的线条;壶盖为压盖,与壶口严丝合缝、贴合紧密,盖沿一圈同样饰以明显的线条,使得整个肩颈如同粗壮的、向上拔起的竹节,盖面向上盈起自然平滑的弧度,张力十足;壶底采用三足鼎的形式,鼎足支撑壶身,三足均匀分布于壶底,拔高了身筒,提升了整体空间,平添了几分挺拔轻盈之感;壶流、壶把、壶钮皆以竹节为原型设计而成,壶流为短直流,与身筒呈45 °向上挺起,圈把弯而不折,与壶流相辅相成,流、把皆饰以竹节线,竹节线凸起、清晰分明,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意趣,共同提携了整壶的气势;壶钮如同一段坚韧有力的竹根,成桥钮状牢牢扎根于盖面,竹节线清晰有力,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气势。此外,壶身采用贴塑的装饰技巧饰以一小节竹枝,尖细的叶片疏密有致、清雅飘逸,恰到好处地点缀了作品,极具艺术魅力。作品采用两种不同的泥料制作而成,身筒由清水泥制作,给人以幽静清丽之感,流、把、钮、鼎足以及壶身贴塑的竹叶选用绿泥制成,契合竹子的形态色泽,给人以清雅之韵。整壶造型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极具诗情画意之美,由美好的外在形象衬托出丰富的人文内涵,清雅自来。
紫砂壶不仅是传统工艺,更是一门富含艺术语言的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紫砂壶“春竹”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汲取,展现出竹子高雅的品性,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提升其精神气韵,底蕴丰沛、意境悠远。
参 考 文 献
[1]尹红娣.论紫砂壶“春竹”的创作感想[J].江苏陶瓷,2019(5):18,22.
[2]王耕蘭.论紫砂壶“竹钮”的文化意境[J].江苏陶瓷,2019(4):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