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途:西方教育改革之反思

2020-08-01 08:25演讲者赵勇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同质化考试国家

演讲者_赵勇

教育的同质化与同步化

第一次PISA排名发布后,芬兰就成了最好的教育体系,全球都在模仿它。PISA创造了一个词,叫做germ,就是细菌的意思。现在全球改革,尤其是西方教育被感染了一种病毒,这种病毒就是PISA。PISA造成了什么样的改革?这些改革有什么特点?

在主要的欧美国家,政府层面基本上追求两点:人才的同质化和人才培养的同步化。PISA也面临人才同质化问题,数学、科学追求的人才才能是单一化的。同步化是指在一定的年龄,一定要达到什么水平。但是传统一年级、二年级等是按照生物年龄划分,而不是按照认知年龄、情感年龄确定的。

这些年,美国开始让联邦政府进入到教育体系。介入的方式很简单,要求每个州的每个年级必须进行考试,不达标就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之后澳大利亚也引进这个方案,称为国家数学和语文考试,还成立了国家一级的课程委员会。加拿大也在数学、科学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都是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即联邦原本是不参与教育的,在这种制度下,围绕教育同质化、同步化需要做的第一个改革就是集权化。

在20年代,美国有几十万个学区,一个学区就是一个独立的镇,自己决定收税、考试毕业标准。现在课程的权利、考试的权利、教师的评估权利逐渐被交到州一级。其实美国没有真正的美国教育,近年来才有。标准化很简单,就是课程标准、考试标准、学生达标。现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课堂教学的考试化、标准化、集权化,已经丧失了美国的传统教育概念。

标准化教育实施这十几年,美国的教育改革破坏了很多传统。比如公办和公立。过去美国私营学校非常少,大部分学校都是国家出钱。一些特许学校,使用的是国家的钱,虽然由私营机构办学,仍属于公立私办。

还有地方管理和分散式管理。美国在传统课程、学生标准等方面都是由地方控制的。美国大约一万多个学区,可以自己制定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灵活多样。开放和宽容度也非常高。任何人都可以上大学、随时都可以读研究生。

美国为什么有这么多创新创造,引领了二战以后全世界的科技发展?其实只看美国教学,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就像杜威所说,课堂不能看教学,要看教育,看它的这些传统,才是培养了美国人才的基石。

AI时代需要怎样的改革

现在的美国教育,考试同质化、同步化,对孩子进行了提早的判断,过早地告诉孩子他行还是不行。孩子在3岁、5岁经历的每一次考试,都是对孩子的终生定义,实际上孩子失去了可能的发展机会。因为学生一分校,就决定了能上什么样的课、接受什么样的环境。

如此一来,美国陷入了一种困境中,费了很多力气,考试成绩也没有上去,但却进入了创新性的发展机制中。

这十年来,美国充满了恐惧感。美国把其他国家作为假想敌,这种假想敌是早就存在的。假想敌很重要。一位科学家写了一本叫《崩溃》的书,讨论了世界文明为什么会突然消失。每一个伟大文明的消失,一定不是他杀,而是自杀,是自我消亡。当现代人发明书中所说的石雕时,发现那时当地只有2000多居民,不可能做出这么大的石雕,有人猜测是不是外星人做的。但是历史学研究后发现2000多年前,这个地方有繁荣的文明,发展了农业、渔业。但是某一天,岛上开始传说哪个部落能雕出最大最精美的石雕,上帝就会青睐于他。所以,这些部落毁掉了森林,发动整个部落的青壮年劳动力去雕刻,因此就忽略了畜牧、农耕。

这个故事就是现在的PISA。美国对分数的恐惧感来源于很早之前的恐惧。1958年美国就开始进行自杀了。1953年正好是杜威进步主义教育盛行时期,注重孩子的天性、创造力、扩展。但1957年以后,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让美国很恐惧,所以开始学习苏联。二战之后的日本、韩国和德国教育成绩提升很快,里根政府便把假想敌换成了日本、韩国、德国。当时有本书叫《学习差距》,就是对比和日本的教育差距,称颂日本学校教育有多好。现在又推出了一本叫《超越上海》的书。这导致美国等国家都在向东方看齐,走课程标准同质化、同步化的道路,从而抛弃了他们过去的传统。

目前,美国认为自己的教育需要改革,感觉自己的教育越做越差、越来越落后。其实,从历史考试成绩来看,美国不是越来越差,而是从来就没好过。分析美国的考试分数,美国没有哪次考好过,现在没有,历史上也没有。

但是,考试分数只是手段,评判教育的标准最终还是看是否推动社会的发展。斯坦福一个学者在2004年提出PISA考试提高多少分,GDP就会提升多少的观点。但这个观点后来被推翻了。因为15岁的孩子参加考试,但却还没就业。GDP的增长率要至少滞后五年。

美国教育部一学者在200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1964年的国际数学竞赛有12个国家参加,美国排名倒数第二。40年以后,这些孩子53岁,已经不再是主要劳动力。2004年对这次考试成绩和GDP做对比发现,第一次数学科学考试的成绩,与国家的GDP是负相关。也就是当时成绩考得越好的国家,GDP越差。1964年的考试成绩和增长轨迹也是负相关的。成绩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长越慢。在生产力方面,基本跟分数没关系。而在生活质量方面,按照国家的生活质量指数,二者之间是负相关的,也就是分数越好,生活质量越差,也许因为天天做题,比较痛苦吧。

目前美国已经在反思:在21世纪人工智能时代下,需要做什么样的改革?

斯坦福一位经济学家用新模型做了一项分析,拿着人工智能能做什么工作和现有美国工作者的劳动进行大数据分析,看人工智能能替代什么工作。研究表示,学历越高,人工智能的冲击就越大。像金融写作分析,完全有可能被替代。其次,对医疗、保险、精算冲击很大。

西方国家必须进行重新考虑,真正的人才需求会越来越个体化,越来越需要创造力、情感力。

新的研究认为,人天生具备个体,人是有差异的。我认为今后教育的发展会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第一,无用变为有用。

第二,利他而利己。今后的教育是通过利他、为别人创造价值而利己。

第三,生活即教育。教育是终身的,这是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就是教育必须个性化、让学生做真实的产品和作品,教育必须在全球化的带领下。

猜你喜欢
同质化考试国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我国法学研究生教育同质化现象之反思
怎样看待农产品电商的同质化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把国家“租”出去
同质化叙述中的价值重构——从韩剧《太阳的后裔》说开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