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TRIZ:辅助大学生创新的学习模式研究

2020-08-01 12:04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协作社交大学生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从第一代互联网到第二代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极大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创新。互联网对信息协作的极大改善在学习、社交、商务网站等方面也得到了大量应用。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创新活动的基本主体是人,特别是针对年轻的大学生群体,其创新能力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运用TRIZ理论有效构建辅助大学生创新的学习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大学生创新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其中两大方面可以对应互联网与TRIZ理论的功能,即团队协作效率和创新方法。大学生团队协作因为其自身的上学周期、兴趣爱好等原因问题突出,创新方法方面因为缺乏相关方面的培养和认识,掌握有效的创造流程和工具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较为欠缺的创新素质。

一、基于互联网与TRIZ理论的大学生创新需求分析

(一)互联网背景与TRIZ理论

互联网背景下传播理论主要指长尾理论、认知盈余、网络效应和碎片化四个方面。有学者指出了长尾时代的六大特点[1],也有学者提到我们可以从认知盈余的规模、机会、动机、有效性四个方面了解互联网时代的认知盈余[2]。此外,网络效应和碎片化也是互联网的重要特点。

TRIZ理论是由苏联发明家里奇·阿奇舒勒于1946年开始,每年动用大量人力,在研究世界各国高水平专利的基础上,创立的一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和方法。包括技术系统与八大进化法则,创造性思维方法,40个发明原理,39个工程参数与矛盾矩阵,物理矛盾的分离原理,物-场分析法,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发明问题解决算法,科学知识库等[3]。TRIZ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一种思维,从流程方面表现出严谨的逻辑结构,以指导人们在创新过程中更有效地获得解决方案。

(二)两大理论与创新辅助需求

针对团队协作方面的需求,互联网平台可以灵活掌握创新周期,激发创新的内在动机,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同时可以通过大众传播聚集最佳团队,消除空间障碍,有效避免成员流失造成的消极影响,确保整个创新过程顺利完成。互联网平台可以收集大众创新问题,同时也收集很多受众面小的创新问题,创新工作者能够利用长尾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创新项目。创新案例与创新思维也会因为认知盈余不断丰富起来,形成累积效应,让后续的创新者效率更高。有价值的创新过程与创新结果会得到快速、大范围的传播,对加速创新过程和转换创新成果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团队协作可以从被动参转向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针对创新方法方面的需求,TRIZ理论具有的创新逻辑,在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整个创新过程中都有所体现。TRIZ理论的相关工具,可操作性强。因此TRIZ理论与工具对大学生创新具有指导作用,结合TRIZ理论实践教学经验可以设计有效的学习模式[4],例如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兴趣,实现参与。最后创新评价,即时激励,参与保障。

(三)大学生创新素质与创新培养

综合国内外研究与实践,把个体意识、能力水平、人格因素三个方面作为创新素质的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5]。本文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三个方面[6]。创新意识为个体对创新的认识,有创新引发的情绪反应,以及为创新活动所做的准备。所有的创新性观点都源于人的想法[7]。关于创造性努力和创造性态度[8],创造性态度为:对新奇的开放性,对自己创造性的信心,解决问题和接受挑战的倾向,对变化的态度,学习和思维倾向,问题发现与机会把握,以及对工作和创造价值的认同[9]。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人格、技能、认知风格、动机、价值观等外部因素包括组织、管理者、工作学习方式等。创新人格,是决定创新成败的根源之一,主要包括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洞察力、责任感、好奇心、顽强的意志、经受挫折的良好心态等。文中着重从创新准备、学习生活、创新人格[10~11]和创新素质不足[12]各方面进行分析。

大学生创新能力日益受到重视,大学生创新的辅助方式呈现多样化、系统化、常规化发展。“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校各种专业方向的科技协会与工作室、交叉学科和复合培养教育等方式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进步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13]。“挑战杯”作为全国大学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的顶级赛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学术科技创新能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14]。此外,高校社团协会的活动也是大学生主要活动之一,科学技术类协会在大学生创新辅助方面不可小觑。科技协会有学院或者校团委的支持,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实践平台,可以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形成更强大的创新人格。除了课外创新培养,教学培养方面,交叉学科和复合培养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学科教育的单一结构,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和意义[15]。

(四)大学生创新素质、创新培养与辅助创新需求分析

1.素质特点与辅助需求分析

如果把大学生作为创新主体,创新素质主观方面因为性别、学校、专业、年级等因素有所差异,客观方面受到制度、导师、课程、教学等方面影响。综合大学生创新素质的主客观因素影响和创造过程,辅助大学生创新的思路主要有以下两方向:针对主观方面的改善思路是增强创新人格;针对客观方面的改善思路是提升创新能力。

2.创新培养与辅助需求分析

现行的大学生创新培养机制,对团队协作和创新方法都有所关注,说明两大改善思路是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行性的。不管是竞赛、高校科技协会还是交叉学科和复合式培养,对大学生创新素质中团队协作与创新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团队协作方面,创新项目需要面向更广泛的群体开放信息来组建协作效果最好的团队,团队面临队伍更新、产品更新、商业化进展的关键时刻能够快速转换,确保创新过程完整和价值最大化。针对这些需求,需要一个能够满足信息快速响应的辅助创新的学习模式。协作交互、认知盈余、信息传播是互联网产品的优势特点,通过互联网平台助推团队协作和创新过程,可以辅助创新。创新方法方面,需要除理论知识之外形成完整的创新逻辑,在整个创新过程中都有路可寻,高效快捷。要解放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创新思想,不能认为完整创新的完成只是一少部分同学的天赋和意志。针对这个需求,需要一套贯穿整个创造过程的切实可行的创新方法。逻辑性强、可操作性强、贯穿整个创新问题解决过程的TRIZ理论是对人类创新活动的高度概括,具备具体求解创新问题的工具和方法,掌握TRIZ理论的思维方法和具体内容对大学生创新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综上,针对创新辅助需求,从应用工具层面和大学生主体层面进行了分析。互联网与TRIZ理论为学习模式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工具;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培养特点为学习模式提供了设计要点和用户体验策划思路。

二、辅助创新的学习模式设计和构建

针对大学生在团队协作和创新方法方面的需求,通过互联网促进团队协作,通过TRIZ方法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学习模式。学习模式构建过程将采取如下主要步骤:第一步,学习模式设计层面主要考虑互联网与TRIZ理论的应用。基于创新问题,设计一个思维结构,有机结合互联网与TRIZ理论,构建结构模型。第二步,学习模式构建层面根据设计的模型结构和理念,确定学习模式层级、层与层之间的关系以及同一层级之间各应用的关系,然后根据大学生创新特点细化应用功能。第三步,在学习模式运营层面,结合用户体验和循环管理方法,提供服务运营方面可行性的设计思路和管理方法。

(一)TRIZ-互联网-创新问题结构设计

创新学习模式考虑的是团队协作中的时间矛盾、空间约束;创新方法中效率与创造性的矛盾以及资源约束,这是一个系统问题,需要最优理想解。最优理想解是TRIZ理论核心概念之一,创新学习模式是一件系统创新,可以采用TRIZ理论求得最优解。

1.TRIZ-互联网-创新问题结构(T-N-P结构)的求解过程

TRIZ解决创新问题的思路是:第一步,将一个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抽象、收敛成TRIZ的问题模型;第二步,利用TRIZ工具获得TRIZ的解决方案模型;第三步,将TRIZ的解决方案模型转化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一次还不能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可以循环迭代[16]。解决路径可以分为四个环节[17]:定义问题,选择工具,解决问题和评价。

定义问题:团队协作效率低和创新方法效果差与创新诉求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问题。创新辅助需求要完成的功能是辅助大学生掌握完整有效的创新方法并且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达到高效创新、创造价值的目的。根据需求的具体表现,确定满足需求创新方法、团队的创造力、创新问题等的相关元素。

选择工具:通过创新方法使团队作用于创新问题。这属于一个事物通过一种介质作用于另外一种事物,于是本文引入物-场模型,分析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物-场模型的类型,最终确定问题的解。构造物-场模型分别有:物质S1-创新问题,物质S2-创新方法,场F-团队的创造力。创新方法在团队创造力的作用下对创新问题是有用功能,但是创新方法的效率问题和团队创造力的稳定性可能导致有用功能的效应不足。可见需要解决的问题属于“有害效应并且效应不足的完整模型”。

解决问题:创新方法的效率问题属于效应不足,针对效应不足可以通过另外一个场F1代替原来的F,或者增加另外一个场F2来强化有用效应,或者增加另外物质S3、场F3来强化有用效应。团队的动荡是一种有害效应,可以通过增加另外物质S3、场F1来弱化有害效应。结合创新辅助需求和两大理论,TRIZ理论解决创新方法效率不足,互联网平台减小团队创造力的波动性。引入另外物质S3、场F1来强化有用效应弱化有害效应如图1所示。

评价:解决方案通过引入TRIZ和互联网,解决了创新过程中的创新方法有效性和团队协作问题。从理论上讲,方案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的。通过简化可以构建成TRIZ创新方法(TRIZ)-互联网平台(Network)-创新问题(Problem)结构,简称T-N-P结构。不同的解决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解,学习模式追求最优解需要实证循环检验。因此,依据该结构进行下一步学习模式构建。

2.TRIZ-互联网-创新问题结构(T-N-P结构)与学习模式构建

根据T-N-P结构的指导思路,学习模式将构建一个社交平台,充分发挥网络(Network)效应,针对创新问题(Problem)实现社交功能。同时引入TRIZ学习系统,每一个社交平台成员将获得创新属性值,属性值有不同的参考系数,以创新问题(Problem)为导向,参考系数可以作为社交平台组队参考。

(二)学习模式构架的层级构建

结合T-N-P结构和其他平台研究[18],学习模式的总体架构分为三个层次:产品接入层、产品应用层、产品资源层。

1.学习模式的产品接入层

在互联网建立一个门户网站,通过互联网终端可以直接访问网站,注册成为会员,选择社交平台或者TRIZ学习系统,如图2和图3所示。

互联终端可以接入该学习模式,从而进行学习模式应用。要说明的是,移动互联网与传统的PC端(个人电脑)互联网技术标准存在差异,应用的显示与交互效果同样存在差异。但是就社交与学习两大功能,移动端与PC端相比都可以发挥很好效果。

2.学习模式的产品应用层

社交与TRIZ学习应用是该学习模式的核心。针对团队协作与创新方法的创新辅助需求,社交平台和TRIZ学习系统将与之对应提供体验良好的解决方案。用户通过搜索与浏览两大功能获取信息,通过发布、回复、参与应用等产生信息。应用产生的信息形成资源,是学习模式产品资源层的重要支撑之一。

社交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功能,可以发布创新问题,达到寻求解决方案、组队创新的目的,可以展示创新心得和创新收获;创新新手可以给资深创新者留言或者申请组队,资深创新者可以给创新问题解决方案或者担任创新团队教练,双方可以互相关注。社交成员会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会有自己的创新属性,也会有自己的创新值。

创新属性是指擅长的创新领域、创新方法与创新工具、TRIZ学习系统内的参与情况等。通过创新属性可以形成创新社交圈,实现高效组队等具体功能,使网络效应最大化。创新值是指在TRIZ学习系统的参与情况对应的数字以及自己的创新实践折算的数字,量化创新资深水平,达到高效选择高校认知的具体功能,如图4。

TRIZ学习系统,如图5所示,提供带题培训流程,用户可以通过参与创新和补充题库两个操作模式应用系统。参与创新的时候,系统内会分类创设问题情境,分类标准将会多样化,比如按照行业分类(机械类、电子类、流程管理类等);按照TRIZ不同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分类(发明原理、矛盾分析、物-场分析、标准解、ARIZ等);按照TRIZ发明等级分类(标准解决方案、改善系统、跨工业解决方案、跨学科解决方案、发现等)。用户自主选择问题情境,然后领到具体任务,达到目标引导,任务驱动的效果。通过在线创新软件应用TRIZ解决创新任务,达到创新目标。根据参与情况,系统会评价创新效果,奖励创新值。补充题库的时候,可以根据分类标准先对题目进行分类,然后分解任务,拟合创新软件设置参考解决方案。同样,也会根据参与情况系统会评价效果,奖励创新值。在评价和奖励环节,TRIZ学习系统会与社交平台同步,显示创新成果与创新题目,社交平台的所用用户可以参与评价与奖励。

3.学习模式的产品资源层

构建社交平台和TRIZ学习系统,必须要有用户信息、外部链接应用、TRIZ知识库、TRIZ题库等资源作为基础性支撑条件。

对于社交平台来说,用户是其存在的根本。用户数量的增长意味着社交平台的网络效应不断增强。而用户在平台所产生的信息是平台独一无二的数据财富。不断积累的创新问题、创新展示以及人际关系会产生长尾效应,促进认知盈余发挥丰富知识库和题库的效用,而TRIZ学习系统更加有效,吸引更多的用户,由此,产生良性循环。用户系统同时支撑社交平台和TRIZ学习系统,一个数据库映射两个系统,同时丰富用户资料,比如创新属性和创新值。

外部链接应用主要是针对创新的科技信息网站(如中国知网)、专利文献查询网站(如国家知识产权局网)、创新软件(如CAD、CAE)等。外部链接的发展是一种整合运营,通过网站与网站之间的协同效应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用户需求。

TRIZ知识库与题库是TRIZ学习系统的保障。TRIZ知识库将包含TRIZ理论尽可能多的知识点(比如创造性思维方法、系统算子分析法、理想度与IFR、发明原理、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物理矛盾和分离原理、物-场分析法、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发明问题解决算法、效应库等),除此之外,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也要呈现出来(如点击“物-场分析方法”后会呈现六个一般解)。题库的丰富需要认知盈余发挥很大作用,这需要从产品运营机制的设计上充分发挥认知心理的内在动机作用。

好的互联网学习模式,往往能激发用户的“心流”体验:用户为持续获得此感受,就会对它产生依赖。为给客户提供优质体验,倡导科学的心流设计[19]。从心流设计角度,社交平台与TRIZ学习系统需要在服务机制设计上有更多的创新点。持续改进学习模式的全面质量管理将会使功能模块不断完善,用户体验友好程度持续提升。而经过实践证明,PDCA是一个可行的、进行信息系统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之一。PDCA循环中,可以进一步引入TRIZ与六西格玛集成的创新方法,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能够很好地发现创新主体待解决的问题并准确描述,TRIZ有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20]。在具体的检查处理环节应用更具体的六西格玛方法找出并准确描述问题,计划执行环节应用TRIZ方法设计执行方案。

综上所述,互联网+TRIZ学习模式的特征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构建知识库,通过TRIZ将问题进行标准化分析。从而达到交互式的协同学习、流程化管理、学习资源充足且动态更新、学习资源获取方便快捷的优势。

三、“微学院”大学生创新案例分析

“微学院”是一群大学生创办的教育组织,主要开展互联网教育和线下素质课程教学的业务,实现课程和服务模式的自主创新。

本文以“微学院”团队创新项目为例,说明传统创新过程与互联网+TRIZ系统学习模式创新过程的差异,阐述该学习模式对于辅助大学生创新的实用价值。

(一)团队协作的差异

在传统创新过程中,以下三个方面是团队协作的实际运行情况:

1.团队调整方面。组建团队效率低、效果不理想,“微学院”是创办人基于互联网数学和英语教学的构想。然后开始找身边认同这个项目的同学,这一过程几乎要与每一个成员重复性的沟通项目计划的要点,从而形成基本团队。最开始没有找到针对技术职能的项目成员,在项目进行到一个月的时候结识一位技术同学,作网站修改工作。团队在运行半年后,主要成员针对下学期都有了其他的计划,决定退出项目组。主要成员由七人缩减为三人,低年级的成员还没有接受相关培训,只能临时选择一些积极分子作为补充。项目组运行一年后,管理小组面临传承问题。因为对项目的理解程度不同,每个成员参加“微学院”的动机也不一样,传承不当会导致组织夭折。在半年的过渡期内,创办人选择八名低年级同学负责主要工作作为参考标准,最终八人只留下三人。

2.创新价值方面。有一部分成员是为了丰富经历的动机加入的,创新积极性不高或者课件质量较差。线上的课程因为国内中小学生的上网限制以及课程内容与课堂重复,导致数学、英语的线上课程推广比较艰难。素质类线上课程效果较好,因为团队人员的更迭和长远动力不足,线上课程最终停止运营,削弱了整个项目的创新价值。后续项目组逆境转型,在符合教育创新的理念下,开发线下的素质课程和支教管理体系。

3.创新商业化。“微学院”前期主要专注于互联网线上教育。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与其他协会合作,进入中学开展了一次小型的讲座,结识了中学德育处的老师。进一步了解到该中学有素质选修课的需求,“微学院”自行制作了《沟通与思维》的素质教育课程,双方实现合作。在放弃线上课程之后,中学公选课成为“微学院”的主营业务。由于人员更迭与专业市场队员缺失,拓展情况不理想。

在运用互联网+TRIZ学习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团队协作得到以下改善:

1.团队调整方面。在组队的时候,项目发起人可以在社交平台发布“微学院”教育创新项目吸引用户浏览。可以接受对此项目感兴趣的众多跨专业跨年级甚至跨校的用户的申请。发起人根据创新属性(比如计算机网站制作、教育课程研发)和创新值(比如制作过很多网站,研发过很多课程,参与过项目相关的课程),有目的地选择最适合的执行团队。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成果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获得持续的更多用户的关注。人力资源供给可以有计划性地补充,当面临成员更迭的时候可以有计划性地淘汰。根据成员工作成果的存储情况、创新属性中的创新动力测试和成员创新值等指标的衡量,科学地选定管理接班人。

2.创新价值方面。在人力资源有保障的前提下,坚持线上教育创新的实践。面临发展渠道问题时,同样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发布项目的子问题,吸引人才和解决方案。在社交平台上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教育创新,发起人可以从项目包含关系或者项目并列关系操作。关键词相近的项目、创新问题、专家教练、人才都会得到推送,通过组合、指点和人才补充达到开放性创新实施的目的。

3.创新商业化方面。社交平台通过推送创新属性相似的用户信息,比如学校的老师教练、教育问题,让专注于教育创新领域的创新者们有更大的可能性互相结识。利用社交平台的互联网传播渠道,传播“微学院”的创新课程,同时发布基于“微学院”教育创新理念的课程任务,寻求更优秀的课程制作人,达到快速发展业务的需要。

(二)创新方法的差异

在传统创新过程中,以下两个方面是创新方法的实际运行情况:

1.创新效率方面。“微学院”的创新主要集中在课程制作。线上课程制作牵涉到多方面的事情,用什么软件讲课,用什么软件录像,输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次视频的讲课时间需要多长时间,一次讲课能够讲多少内容,讲的内容和讲的形式能不能吸引观众观看等。在尝试了多种写字板、手写板的自带软件、PPT办公软件等多种输入方式,最终决定了用PPT进行授课。当PPT进行放映的时候,手写笔的操作流畅度是最好的。录像软件也尝试了五六种,终于在一个关于美国在线教育的网页新闻上找到叫Camtasia Studio的录像软件。“微学院”最终采用了这个软件;输入最终确定了手写板,而“微学院”当时只能承担两块手写板,从而导致了产能问题。讲授时间最终确定在十几分钟,内容专注一个知识点。整个过程基本上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面临海量信息搜索、尝试、失败、再尝试,直到初步满意的状态。开展中学公选课的时候,“微学院”课程的接受度低,每次课的前十分钟同学们很难进入状态,通过视频、故事等手段不能很好地和授课内容相联系。最终“微学院”尝试收集学生问题,总结经常性问题,加入到下次课的课程制作,极大地改善了听课效果。

2.个人创新能力方面。课程制作最终落实到每个具体成员身上,既要求制作效率又要求制作质量,而且面临手写板数量不足、与上课生活时间冲突导致时间紧迫等问题。当每一个成员面临具体问题的时候,个人创新能力显得尤为紧迫,事实上,初期制作的课件质量很差,数量还非常少。“微学院”开展了培训活动,因为生活时间节奏的不统一,开展了多次培训活动。个人创新能力也显示了差异化,一些同学能够很好地解决矛盾,制作出优秀的课程产品,但是大部分同学面临问题时思路混乱,无所适从,抱怨、不作为甚至退出成了最终的选择。

在运用互联网+TRIZ学习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创新方法将会得到以下改善:

1.创新效率方面。“微学院”可以在TRIZ案例库搜索相似案例从而快速寻找方法和工具,也可以通过外部应用链接寻找相关软件。相应的,“微学院”的探索形成案例输入到TRIZ学习系统,可以方便加速后面教育创新者的工作进展。通过让成员掌握TRIZ基本知识,高效解决课件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课件制作面临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要求时,运用39个工程参数组成的矛盾矩阵,在时间损失恶化,信息损失改善的情况下,对应发明原理的25、22、10、24寻找解决方法。原理25是自服务原理,即使物体具有自补充和自恢复功能以自服务,也就是可以考虑让学生自己提供上课内容改善上课效果。也可以采用原理24中介物原理,采用中介体传递或完成所需动作,比如通过私下的书信和邮件来往增进私密感情。一方面更好地了解同学的成长和心理情况,另一方面提升同学们对教师认可度从而提升上课效果。

2.个人创新能力方面。在招募的第一个环节,“微学院”可以参考申请者的个人空间信息,以决定人员的录入与否。录入人员之后,“微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创新业务的特点为新成员规划创新学习任务,使其在TRIZ学习系统上完成。通过创新方法的培养,成员具备基本的创新问题解决能力,在创作过程中难度会降低,自信心会提升,间接地强化了成员的创新人格。同时通过社交平台环境的影响,会直接增强创新欲望、坚持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

(三)创新差异的对比总结

通过对比传统创新过程和基于互联网+TRIZ:学习模式的创新过程对比分析,可以直观地认识到,基于该学习模式的创新过程具有很多实用性的优势。团队协作的差异对比主要从团队调整,创新价值,创新商业化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在学习模式辅助创新的过程中,团队协作将会得到相应改善。创新方法的差异对比主要是创新效率和个人创新能力每个方面的对比,在产品辅助创新的过程中,创新方法将会在上述两方面得到改善。差异对比分析见表1、表2所示。

表 1 团队协作对比分析

表 2 创新方法对比分析

可见,互联网+TRIZ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协作交互、信息传播的功能,以及TRIZ创新方法逻辑性强、操作性好的特点。对大学生创新过程中团队协作和创新方法的学习具有实用性价值,可以解决大学生团队协作低效和创新方法不足的问题。

四、总结与展望

本文在基于现实与理论考察的基础上,设计并构建了基于互联网+TRIZ理论的辅助大学生创新的学习模式。首先阐述了大学生创新过程中互联网背景下的传播理论和TRIZ理论;接着具体分析大学生创新特点与创新过程中的辅助需求;然后依据理论和需求提出解决问题的互联网+TRIZ学习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TRIZ模式的分层结构,以及细化的一些服务运营机制。最后通过真实的大学生创新案例分析,从实际情况和学习模式做了创新过程对比,得到互联网+TRIZ的学习模式对大学生创新具有实用性价值的结论。

本文从社交和交互角度创新性地结合了互联网背景下的传播理论和TRIZ理论。不是单独地使用TRIZ理论或者工具作为创新方法,而是让其在互联网环境里作为一种社交元素,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实现创新的学习和应用。后续有待进一步从技术与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完善。

猜你喜欢
协作社交大学生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社交距离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协作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