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公路理念下的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以都巴高速示范段为例

2020-08-01 02:24吴云天
绿色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互通服务区边坡

吴云天

(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重庆 400067)

1 引言

绿色公路的核心是在公路的全寿命周期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控制资源占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建设品质与运行效率,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美观的行车环境,营造低碳、生态、优质、高效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路[1]。

2 工程概况

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是《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10~2020)》“6横7纵8支线”布局方案中的“横3”线,起于贺州市,途经贺州、桂林、梧州、来宾、柳州、南宁等市,终于巴马县。路线全长约475 km,设计速度100km/h。

本项目为都安至巴马高速公路示范段,段落为K402+020(伏龙隧道出口)至K424+195(发瑞隧道进口),全长22.175 km。项目包含高速公路常见的各种构筑物,包括一座特大桥、六座隧道、一座互通、一处服务区、一处停车区。项目周边环境地形多样,有峰丛、山岭、河流、农田、瑶族乡村,极具广西特色,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

3 绿色示范关键技术

3.1 绿色公路绿化景观基本原则

(1)最小破坏,最大恢复。坚持“最小的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原则,即崇尚自然理念[2]。公路绿化要在现存条件下综合运用各种设计手段、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将公路建设的破坏限制在最小范围内,降低到最低程度。

(2)全局统一,环境协调。把公路绿化放到“公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中全面考虑,将生态环境系统与公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对不同条件的公路进行“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的设计,通过植物分隔空间、诱导视线,将沿线周边秀美的自然风光纳入公路景观视线范围内,使之成为展现公路沿线秀丽山水的动态画廊[3]。

(3)品质化的景观生态。绿色公路的绿化景观要营造“车在景中行、人在景中游”的行车环境。因此,绿色公路在选取品质绿化载体进行生态恢复的基础上,可依托服务区、停车区打造交旅融合示范点,融入营地、公园、休闲等功能,使游客在体验沿线动态景观后得以休憩,缓解旅途疲劳,并在静态休息中体验文化,获得生理心理的双重感受,提高旅途的愉悦感和层次感[4],提升高速公路品质。

(4)全寿命周期。绿色公路理念不仅存留在设计理论阶段,且贯穿项目的全周期,从最初的规划设计、植物选择到施工、运营、养护,都应贯彻绿色理念。

(5)资源集约利用。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高效”的基本原则,应高效集约利用项目线位上的资源,加大本地材料、本地资源,如原生植被、表土等的使用比例[5]。

3.2 分层级叠加景观设计

将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剥离为3个板块:生态修复、景观营造、人文交旅,分层对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进行设计。生态修复是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基底,是做好绿色高速建设的基础。高速公路建设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不可避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因此绿色高速公路的建设需要做好土建施工期间的保护和绿化施工期间的恢复。

在做好生态修复的前提下进行景观营造,根据项目自身情况和周边环境确定主题及分段,贺巴高速示范段提出“山水灵韵、瑶乡风采”的景观主题,根据周边环境、构筑物分布将全线分为大美河山、崇山探胜、瑶乡田园3个景观段落。在主题思想指导下对中分带、路侧、互通、隧道前区进行绿化,打造因地制宜、融路于景的生态景观。

在生态恢复和景观营造的基础上赋予高速公路人文气息,提炼道路周边人文元素,依托于隧道洞门、桥梁、服务区进行展现,提升道路文化内涵。加强与周边景区景点联动,结合自身优势,依托服务区打造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让交通与旅游相融合,提升道路服务品质。

4 具体措施

绿色高速绿化景观的3个板块组成内容为:①生态修复版块:边坡坡形梳理、边坡生态修复、植物保护移栽、表土搜集堆放、临时场地复绿等。②景观营造板块:中央分隔带绿化、路侧绿化、碎落台绿化、开阔地绿化、互通绿化、隧道前区绿化等。③人文交旅板块:隧道洞门景观、桥梁装饰景观、特色服务区景观等。

4.1 环境保护板块措施

针对沿线景观条件较差的边坡,通过采用放缓、扩宽、弧化等边坡优化方式,对边坡坡形进行梳理,为景观营造提供一定的基础和空间,更好地对坡面进行生态恢复,体现出公路景观营造的绿色理念。

边坡生态修复以“融合性”为设计理念,在保证边坡稳定前提下尽可能地以生态防护为主,利用新型防护形式和材料,针对不同坡高、坡比、防护形式及岩质条件的边坡,分别进行相应的边坡防护设计,尽可能恢复坡面的生态环境,改善高速公路景观面貌,建设成更生态、更绿色的高速公路景观大道。

4.2 景观营造板块措施

4.2.1 中央分隔带

中分带是高速公路的景观轴线,应注重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满足防眩功能的前提下与周边环境形成统一、有节奏变化的线性景观。全线中分隔带分为重点和一般段落进行打造,重点段主要通过植物层次和色彩的搭配和变化,营造丰富的中分带景观效果;一般路段主要以常绿植物为主,强调与周边自然山水地貌融合。

4.2.2 路侧绿化

本着绿色生态的原则,路侧景观提倡以周边自然山水景观为基底,充分吸收路外美丽风景,并采取不同开花色叶植物搭配,形成层次分明、亮点突出、色彩丰富的景观效果。

对于红水河特大桥、服务区、互通及隧道群等节点路段,采用融合周边自然景观的设计模式,植物多以竹子等常绿植物进行打造;对于瑶乡田园段及其他路段,采用多花多彩的设计模式,突出瑶乡民族风情,见图1。

图1 瑶乡田园段路侧景观效果

4.2.3 互通绿化

都阳互通受地形影响,原土建设计有高填深挖区和桥梁,适宜景观展现的平坦区较少。设计考虑在互通区内部进行土方调配,放缓高陡边坡,将土方调配至高填方区,将两个不便于绿化恢复和景观打造的区域变得适宜绿化打造,减少大坡面对行车造成的压迫感,优化行车视线。

互通绿化以生态恢复为主,对坡面进行复绿,让互通与周边环境融合。从后期管养和效果方面考虑,尽量不栽植灌木球和灌木地被,主要使用大、中乔木和草种、草花进行绿化。在场地平整处和视线焦点处进行景观性打造,片植竹子作为背景林,前景点缀大规格木棉,片植开花小乔木作为点缀。填方底部和挖方顶部区域片植乔木、竹,与周边环境自然衔接。

4.3 人文交旅板块措施

4.3.1 隧道洞门景观

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应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端墙的体量感,多选用饱和度低、肌理感强的饰面材质,使隧道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同时对洞口也起到“减光”的作用,提高行车安全。

伏龙隧道出口作为全线起点,位于大美河山段,洞顶有裸露山石。景观设计将端墙式做GRC仿石处理,模拟背景山石纹理,在仿石结构缝隙中栽植灌木,丰富洞口景观层次,使洞门与周边环境协调。

4.3.2 桥梁装饰景观

红水河大桥景观方案以“山、水”作为设计主题。提取山形元素装饰板干挂在翼沿两侧,突出山峦叠嶂的特征,桥身采用烟灰蓝色涂装,与天空、河流背景协调,见图2。

图2 红水河大桥效果

4.3.3 特色服务区

大化服务区位于K25+800贺巴高速与红水河交界处,植被条件良好,能够俯瞰红水河。设计提出将大化服务区打造成“全国最美滨水服务区——瑶乡养生文化体验胜地”,除了常规服务区的基础功能外,还融入巴马地区美食养身、瑶乡健康生活体验、滨水休闲娱乐等拓展功能,将地方特色依托于建筑外观、景观小品进行展示,利用临水坡地建设滨河休闲带,利用半坡林地建设山林民宿区,把服务区建成旅游目的地,实现交旅融合示范作用。

5 结语

绿色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建设需要打破传统的设计理念,融入“全寿命周期”的设计思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在设计前期加强调研和景观规划,合理统筹使用项目资源。结合旅游、宣传、人文的需要,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桥隧景观和综合服务区,实现公路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完美融合,使公路成为景观、文化、旅游的载体。

猜你喜欢
互通服务区边坡
水利工程施工中高边坡开挖与支护技术的应用
基于AR技术的服务区可视化在线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
河南省高速公路主题型服务区建设思路探索——以郑州西服务区为例
建筑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析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分析
互通互动助力区域发展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宜毕高速陈贝屯互通立交桥
加油站 直通车 服务区 督政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