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乐
摘 要: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机动车成为主要代步工具,汽车用油量的持续增加,扩大了加油站的布点需求。然而,加油站布点规划边界条件较多,因各种原因落地较难,有县市区十年无新增布点,行车加油非常不便。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站、加气站、以及综合供能服务站作为重要基础设施,成为很多城市发展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综合供能服务站项目布局规划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综合供能服务站;项目布局;规划实践
0 引言
众所周知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私家车辆日益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并且随着环境要求的提高,新能源汽车不断增加,社会对加油站的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对充电站与加气站的空间分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必须建立新型油气电等综合供能服务体系。综合供能服务站有别于传统的加油站,是集合了加油、加气、充电、交通服务功能的一种新型能源供应项目。本课题通过分析综合供能服务站布点规划的实际情况,讨论油气电供应体系,同时探索规划布局,为交通用能场站的选址和建设提供一种借鉴。
1 发展现状
1.1 加油站分布不均
老城区所建设的加油站比较集中,且服务范围存在重合现象,站点间距比较小,极易产生扎堆竞争现象,对加油站的发展影响比较大。部分地区道路建设期间,没有预留加油站的建设布局规划,从而导致沿路加油难度大问题。
1.2 不满足道路及交通要求
加油站多位于交通繁华地区,加油车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非常大。随着城市发展很多道路扩宽改造,原先的站点不满足公路与市政道路建设的规范要求,对交通也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很多站点存在改迁的问题。
1.3 安全距离不足
位于城市核心区域或者居民区的加油站,建设位置和周边民用建筑、公共建筑的安全距离比较小。部分加油站的建设时间比较早,周边出现违章建筑,从而导致安全距离不足。按照相关标准可知,因加油站属于易燃易爆危化品的经营场所,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站区周边的主要不安全因素包括明火作业、散发火花、以及电力设施等。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也需要经过重新安全评估,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1.4 新能源设施少
在大部分城市的建成区,加气站的数量仍然比较少,在推广清洁能源的过程中,还需做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要通过政策支持新能源车辆供能基础设施。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相应的充电站设施近年虽大力建设,但仍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主要问题涉及建设用地的问题。
2 规划布局与选址要求
为解决车辆用能的各种问题,部分地市先行先试开展了综合供能服务站的建设。综合供能服务站有别于传统的加油站,是集合了加油、加气、充电、交通服务功能的一种新型能源供应项目。综合供能服务站的选址出去车流所带来的效益分析,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交通、安全、环境,地质等建设条件。
2.1 交通因素分析
因为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和道路建设密不可分,分城区站和公路站点。城区站点依托市政道路,和城市的整体规划、详细规划、控制性规划密不可分。规范提出在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油加气站,宜靠近城市道路,但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附近。在实际中,很多新城发展区在整体规划中往往注重地块的整体完整性,便于出让和使用,把加油加气站地块设置靠近十字路口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交通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出站的车流对交通的影响。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出人口应距离交叉口、桥隧坡道起止线50m以远,如果是主干道,有必要通过设置一定宽度的辅道进入加油站。
位于公路的站点,设置在快速路、主干道附近,往往面临着较高的车速和较大的车流。目前国省道主路段一般设置在80km限速,经过分析,我们的进站道路需要一定的加减速车道让车辆缓慢进入站区,这样的车道长度一般在60-80m左右。如果实在过短,则须在主干道设置一定的限速要求,并设置标示标牌,充分利用好减速带等。公路站点还要充分考虑退让距离,又要满足视距的要求。
2.2 安全因素分析
因属于易燃易爆危化品的经营场所,油气。站区周边的主要不安全因素包括明火作业、散发火花、以及电力设施等。规范规定了汽油设备和重要公共建筑物的距离要求为50m,一类保护物民用建筑距离为25m,采用了油气回收装置密闭卸油等安全措施的可以降低要求,但是诸如学校、教堂、医院等场所社会影响较大,社会舆论影响会造成项目审批落地难;很多居民社区尤其是紧邻的居民,对于加油站项目意见较为突出,给项目建设造成负面影响。要求因此在选址规划中必须避免敏感建筑物。对于已经合法取得的站点用地,距离居民区相对较近,我们在近端设置防火围墙,把油罐区、通气管设置在远端较为安全的位置。在规范中设定了安全间距的要求,对于重要公共建筑物的定义和使用还需实际情况分析。
2.3 环保要求
加油站的设置还需考虑污水排放的问题,我们首选纳入市政污水管网,但是很多公路站因远离城区,缺少市政配套设施,可以通过化粪池处理后清运,也可以增设生化净化池达到中水回用标准后作为场站后方绿地的灌溉用水。
加油站的建设规模一般是四柱四岛一站房设置为多,近年出现一些站房兼具驿站功能,占地也相对较大。一般四柱式罩棚投影面积约600平方左右,站房面积不宜突破400平方,传统的单加油站一般可控制在5亩用地面积,加上6-10个充电车位,整个场站用地在5-7亩为宜。当然,如果是公路站点,建议设置更大的进出口以便于大型车辆的进出以及设置停车休息区。
2.4 地质条件
浙南沿海丘陵地区的场站建设,地质情况多样性、复杂性,造成很多站点的基础处理、边坡治理需要投入资金和时间处理。在此次众多建设项目中,温州地区的沿海淤泥质土、山林地区的黄土、中风化岩石、砂砾层土均有遇到,对于沿海淤泥土,我们采用深桩结合水泥搅拌桩的做法,甚至采用了地下框架结构连系梁等。对于黄土层边坡,我们采用格构式护坡,对于中分化岩石,我们采用主动防护网结合锚杆的做法。对于回填土方,根据地质荷载要求,一般采用集配碎石黄土采用分层碾压的方式方法。总之,因地制宜的去解决场平问题,在选址时要考虑做地的成本。有些山地处于地质災害频发区域,则要慎重。在温州项目的选址过程中,部分位于山海边缘的项目属于地质最为特殊的,只有通过详细地勘,才好确定罐区和站房位置。
2.5 市政配套条件
考虑到建设的便捷性,选址时充分考虑市政配套工程的位置。通过规划、市政建设部门、电力公司,了解市政管网和电力管网布置,一般主城区新城区均沿路设置了雨水、污水、电力、网络、给水等设施,就近接入,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做好地下市政管网的保护,以及隐蔽接入点的施工记录。在非建成区选址时,必须考虑解决用电线路的架设路径,尽量避免经过农用地、林地等。
2.6 经济效益分析
加油站预期的销量支撑起了加油站高昂的地价,这也是加油站被认定为特殊的商服用地的理由。因为加油站的选址难,经营不易,也造成了加油站成本居高不下。为了做好经营,在选址中,投资人必须考虑年销量。车流和进站率决定了站点成品油销量,选址应当考虑车流以及出行习惯,往往离高速入口近的、城市出口主干道的都是相对比较理想的选择。
3 规划布点实施策略
3.1 保留站点
对于已建成的传统加油站,考虑通过以下方式解决综合问题:
第一,完全保留方式。保留满足标准要求的站点,提出规范化治理要求,不仅能够扩大加油站容量,还能够改善城市面貌。充电站和加气站均保留现状。
第二,改扩建方式。针对需要保留的加油站,应当在用地扩展区域内选址。按照油气电需求进行改扩建,以此建设油气合建站。
第三,升级改造方式。针对站容差、规模比较小的站点,则必须做好升级改造处理,优化完善加油站服务功能,以此加强服务水平。
3.2 迁建站点
针对站点与构筑物安全距离不满足问题,且部分站点和道路间距不足,则必须迁移加油站。对于不同情况,必须在统筹全局情况下,选择适宜的迁建位置。
3.3 新建站点
3.3.1 选址
按照各站点需求预测及布局原则,规划建设综合供能服务站。按照资源节约原则,联合国家政策规定,合理选择建站地质,且合建站站点间距与规模满足标准要求。此外,按照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明确站点用地性质,合理选择站点位置、类别与级别。
3.3.2 站点布置
为了确保站点规划的合理性,在明确站点之后,应当和用地权属单位协商,联合弹性控制与刚性控制方式,合理控制加油站建设规模、开口方位、用地性质,同时将充电桩数量与加油机、加气机等作为指导指标,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站点建设面积按照站点类型与级别确定,在选择合建站时,应当确保构筑物及道路满足安全距离,规避高压电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供能服务站的规划选址和建设涉及因素很多,因此必须根据城市及交通发展现状,结合国家能源政策,适应能源市场改革发展,积极学习和借鉴相关经验,将加油业务和其他能源供应结合在一起,并兼顾交通服务功能。机动车能源体系属于动态变化过程,在规划期间必须预留充电、同时因地制宜改造现有加油站,以此做好科学的油气电服务体系规划,做好调查研究,精心规划设计,满足社会民生需求。
参考文献:
[1]严烈.采用桩基埋管地源热泵工艺的集中供能施工技术方法与技术风险分析——以尹山湖项目为例[J].工程与建设,2020,34(02):308-311.
[2]钱至远,任渊源,陈骅,等综合供能服务站建设规范的构建与解读[J].智能城市,2020,16(03):16-18.
[3]王博涛,李争帅.新技术精服务为“乡村振兴”供能蓄力——以浅层地热能应用为核心的新型农村清洁取暖电能替代模式[J].农电管理,2019,28(12):17-18.
[4]徐莉莉.创新发展推动区域性能源综合利用上新台阶大虹桥区域性分布式供能研讨会成功举行[J].上海节能,2018,13(12):1024.
[5]夏武祥.从“区域供热”到“多能巧供”——介绍欧洲第四代“區域供能系统”[J].建筑节能,2018,46(03):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