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研究

2020-07-31 07:04:52覃一玲卢发勇冯百钧陈亮波苏有华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胸痛溶栓心肌梗死

覃一玲 卢发勇 冯百钧 陈亮波 苏有华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属于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供血急剧减少,中断使得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治疗根本在于早期恢复已经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1]。对于这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提高血管再通率,因此早期发现并住院,加强院前处理,能够恢复心肌血液灌注[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1 h 内溶栓是治疗黄金时间,最佳时间是2-4 h,能够降低患者病死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基于微信平台对STEMI 患者的影响,研究利用通讯远程方法如何最大限度的缩短院前溶栓的时间,缩短治疗的时间耽搁,实现尽可能快的再灌注治疗,优化治疗效果,增加治疗获益程度,通过联合血运重建,优化治疗步骤,进一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及病残率进行观察研究[3],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和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医院广西桂东人民医院2016 年9 月-2018 年9 月期间收治的75 例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收治的25 例直接入院溶栓患者作为对照组,经微信平台院前溶栓病例组25 例作为研究组A,转院PCI 组作为研究组B。(1)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②新发生的缺血性心电图动态演变;缺血性胸痛症状超过30 min;④均知情本文研究内容。(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其中对照组:男15 例,女10 例,年龄为57-7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12±3.54)岁;体质指数22-29 kg/m2,平均为(26.54±1.54)kg/m2。研究组A:男17 例,女8 例,年龄为57-7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45±3.21)岁;体质指数22-29 kg/m2,平均为(26.34±1.21)kg/m2。研究组B:男15 例,女10 例,年龄为57-7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6±3.24)岁;体质指数22-29 kg/m2,平均为(26.56±1.23)kg/m2。上述患者基本资料之间,无差异,P>0.05,可进行研究。

1.2 方法STEMI 诊断参照2015 年《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4]:心肌标志物高于参考值上限并有以下至少1 项心肌缺血的证据:(1)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心电图2 个或以上相邻导联ST 段抬高≥0.1 mV、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出现病理性Q 波;(3)影像学证据显示新的心肌活力丧失或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PPCI 指发病时间<12 h 或发病时间>12 h 但<24 h 伴胸痛持续不缓解、心电图动态改变、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接受PCI 治疗。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脑疾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以及肿瘤晚期患者;(2)院内发病的STEMI患者;救治时效性指标缺失的患者。启动急性心肌梗死一般处理和药物治疗:(1)监护;(2)吸氧;(3)建立静脉通路;(4)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5)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6)调脂治疗;(7)β 受体阻滞剂;(8)ACEI。所有均无溶栓禁忌症,在接诊前完成心电图检查明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嚼服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300 mg,维持剂量在每日100 mg,氯吡咯雷300 mg,维持剂量在每日75 mg。并注射5000 U 肝素钠冲击静脉注射,每间隔12 h 注射一次,共注射5-7 天。研究组选用尿激酶(武汉人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793)150 万单位,在30 min 内静脉滴注结束。或静脉推注瑞替普酶(昂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95)18 mg,半小时后静脉推注18 mg,在2-3 min 内缓慢静脉注射,必须避免静脉旁注射。微信平台的建立:我院胸痛院前急救群(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群)、心电图快速诊断交流群、急诊转运群、乡镇卫生院医疗联合体微信群,以及广西桂东人民医院胸痛微信平台。在微信群之间实现开放、双向信息交流,实现快速诊断和治疗,在转运过程中实施实时观察和指导。

1.3 观察指标再灌注时间[5]:发病至到达医院大门的时间(S-D 时间)、进入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B 时间)。S-D 时间≤180 min 为S-D 时间达标;D-B 时间≤90 min 为D-B 时间达标。观察指标及事件:主要指标为患者的救治时效性指标,包括S-D 时间、D-B 时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延搁时间、发病到再灌注时间;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最大流速比率(E/A)。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情况见表1。

2.2 三组患者救治时间研究组A 极大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延搁时间,从发病到再灌注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功能[n=25,(±s)]

表1 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功能[n=25,(±s)]

注:与研究组A 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A研究组B LVEDD(mm)治疗前45.52±6.15 45.45±6.85 45.21±6.45 E/A治疗后40.65±5.44*35.65±4.54 39.45±4.45*LVEF(%)治疗前35.55±2.33 35.45±2.22 35.52±2.42治疗后40.56±2.33*45.44±1.55 41.23±1.89*治疗前1.05±0.11 1.04±0.12 1.03±0.11治疗后1.09±0.07*1.46±0.05 1.12±0.06*

表2 三组患者救治时间[n=25,(mi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首要救治任务主要在于早期治疗,并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性血管,挽救濒死心肌,STEMI 患者的救治具有明显的时间窗,救治效果有很强时间依赖性,约50% 的死亡发生在发病后1 h 内。随着近年来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的,但静脉溶栓治疗具有简单、快速的优点[6]。但在相关基层医院,由于医疗条件较差,患者无法及时PCI 治疗,药物溶栓治疗成为首选方式。而有效的院前急救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我国院前急救相关工作扔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寻找有效的方式,确保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治疗[7]。

本研究发现,微信平台的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组与自行来院组的患者比较,和转院组D-B 时间分别缩短约22.0 和30.0 min,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转院组是“加强版”救护车,在到达医院前已完善心电图检查,且患者及家属对介入治疗已知情同意,开启院内绿色通道,并启动导管室,实现院前急救和院内绿色通道的无缝衔接,显著缩短院内延误。自行来院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增加了不确定性。但随着各地胸痛中心的建立,STEMI 患者院内救治流程已不断优化,在此基础上再缩短院内延误较为困难。相关研究亦表明,随着院内救治效率的大幅提高,进一步缩短D-B 时间并不能降低STEMI 患者的病死率。进一步提高救治效率,需将目标转移至院前延误。 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是胸痛中心和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立的目的。既往研究发现,PCI 治疗每延迟30 min,STEMI 患者病死率将增加7.5%[8]。本研究结果表明,与自行来院组和转院组相比,微信平台的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组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显著缩短。由于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不发达,区域协同救治体系遵循就近原则。极大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延搁时间,从发病到再灌注时间显著缩短。用微信平台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提高了远程会诊和指导治疗的效率;在转运过程中实施实时观察和指导,提高了院前溶栓的安全性。借助微信平台对AMI 快速远程诊断,尽早进行院前溶栓,可显著缩短STEMI 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提高救治时效性。将会极大提高我县AMI 患者再灌注治疗的比率,减少患者死亡率,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微信平台的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使用微信平台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可显著缩短STEMI 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提高救治时效性。提高了远程会诊和指导治疗的效率;在转运过程中实施实时观察和指导,提高了院前溶栓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胸痛溶栓心肌梗死
有些胸痛会猝死
祝您健康(2018年11期)2018-11-13 04:36:54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山东医药(2015年40期)2015-02-28 14: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