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潜能,追逐梦想

2020-07-30 13:59本刊编辑
校园足球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连市高新区体育教师

本刊编辑

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成立于2009年9月,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1.3万平方米,在校学生数近3600名,分布在74个教学班,体育教师18人。学校以“诗韵教育”为核心办学理念,把校园足球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打造足球特色品牌,发展足球文化,发挥足球育人功能,用足球激发学生的潜能,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幸福。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10年前,选择足球,看似偶然,其实是一种必然,这得益于大连市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蕴和氛围,以及大连人对足球的热爱,在这样的城市文化滋养和浸润中,高新区中心小学校长隋鑫选择了“择高处立”,让校园足球从高起点出发,面向全体,人人参与,面向未来,全面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校园足球的发展历程与学校坚持的诗韵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2015年10月,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一、高站位谋划——完善机制,优化管理

1.求同存异——达共识

校园足球如何让每一名学生都喜欢参与进来?如何让每一名学生都受益?这是全校教育工作者都曾面对和反复思考的问题。校园足球从高起点出发,就是要让足球回归教育,从游戏、玩和体育活动开始,从面向全体学生开始,让足球场成为培养学生们体育精神的训练场,让“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的“三好”导向在润物细无声中给学生们长久有益的教育。

2.建章立制——强管理

2011年9月,在第一支足球队建立之初,学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4人),严格执行“三定两会一评”制度(三定,即定计划、定方案、定内容;两会,即事务会、赛务会;一评,即建立对教练员及足球教师的专项考评制度)。学校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考核评价:定期考核包括每学期对带队教练员及足球教师训练计划、目标达成度、训练出勤率及参赛成绩等进行验收;不定期考核包括随机观摩训练课,随机抽查相关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学前,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体育教师共同商讨制订足球课程计划、课间活动计划和班级联赛计划,每个月组织体育教师集中研训推进课程开展与创新的方案、改进创编课间活动方案和梯队训练方案。每周三下午的校本教研时间,组织体育教师交流反馈课程推进的内容、课间活动内容(分层次,足球技能与身体素质)、各梯队的训练内容与目标。通过事务会,体育教师们定计划、定方案、定内容、理思路、明方向、立目标、抓落实、找差距、谋发展,认真解决校园足球发展中的每一项问题。通过赛务会,针对校长杯、区长杯、市长杯、联赛、全国赛等各级各类比赛,制订训练计划,细化相关事宜。

现在随着学校学生人数的增多,各足球梯队也呈“井喷式”发展。如今,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已增为12人,一把手校长仍然亲自挂帅,任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教学主任、德育主任、年级组长、体育组长及骨干教师、骨干足球教练等共同组成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上下一盘棋,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各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已形成了“知其人,量其才,扬其长,避其短”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使足球活动顺利开展,有效落实。同时,学校还从制度上加以保证,如,《高新区中心小学大课间活动管理办法》《高新区中心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与考核办法》《高新区中心小学校园足球梯队建设与管理办法》《高新区中心小学“校长杯”班级联赛实施办法》等。把教育理念写进学校办学规划与阶段性实施计划中,并制订了相应的激励机制,让培训成为一种福利,为体育教师创造外出提升自我的学习培训、学习观摩活动、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师技能比赛等展示与锻炼的機会和舞台。同时,还从活动开展、课程设置、考核制度及资金投入等方面制订了可操作的细则,并从人才培养上加以保障,紧紧抓住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通过搭建平台和创设机会,让学有所成、表现出色、特长突出的体育教师在区、市、省、全国的培训、观摩展示与交流、竞赛、支教送教和对口帮扶等活动中展现自我,历练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师不断强化自我认知和提升教育教学专业素养,从普通体育教师行列主动迈进优秀教师行列。

3.全方位育人——巧融合

学科教育和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全国书法教育实验校、全国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示范学校、辽宁省文明校园、大连市学雷锋标兵学校等)对学生的教育与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期的,不能孤立存在。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一直努力将全体师生对体育价值的理解、对体育精神的追求与学校教育资源融为一体,为每名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成长凝聚生命力量。学校充分抓住有影响力的活动进行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如,利用“世界杯”足球比赛的机会,在校园内通过征集“诗韵足球与你心中的世界杯”主题绘画作品、手抄报、摄影作品、书法作品、校园足球标志设计作品、队服设计作品,评选最佳作品和有创意作品等形式让主题活动深入人心,从而实现学科知识融合,育人的巧融合,收获了较好的活动效果。学校深知,每名学生的意志品质都不是天生的,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团队合作等优秀品质,都需要一个长久的教育过程,而这种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学生经常参加以足球为代表的体育活动和竞赛,这是学校对学生普及校园足球活动之后的深刻体会。在学校每年一次的校园足球文化节期间,学生们全员参与,班级足球联赛期间,学生们场上竞技、场下助阵,赛前宣传、赛后评选,整个校园都是沸腾的。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红领巾广播站、雷锋走廊、雷锋广场、足球文化长廊和班级足球墙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校园足球文化节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借助班级足球联赛的机会学习足球知识、观看足球赛事、讲述足球故事、评析足球趣闻、评诵身边榜样,在这样的“足球盛世”环境中,每名学生都在自己喜欢的项目里尽情释放,教师们也与学生们一起享受着一场场校园足球活动带来的惊喜与喜悦。

二、高标准要求——优先支持,全面保障

1.政府支持优先,让足球基础建设稳固快速发展

2015年,学校投资160多万元,把操场改造为足球专用场地,全部人工草坪覆盖,充垫物绿色环保。从2016年起至今,市级、园区财政先后为高新区中心小学聘请专业足球教练员,进行体育教师培训,建设校园足球文化,添加维护训练器材设备与装备,对全国及市区比赛、日常训练和各项赛事进行补助等方面的资金投入累计近80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创建与发展。

2.师资建设优化,让足球“教、练、赛”如虎添翼

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的体育组被学校赋予“超级战队”的称号,他们就是学校富有创造、激情、智慧、责任的全能型体育教师。这支“超级战队”,要承担起全校学生足球体育课的教学工作,要承担起各自年级足球大课间活动的组织、指导和训练工作,要承担起学校班级联赛的组织、协调、调动和指导工作。这支“超级战队”每周都要增加至少1次集体的足球基础运动技能训练和备课,经过组内考核认定达到要求才可以走进课堂,凡是要求学生要学会的,体育教师必须首先要学会和掌握。

此外,学校定期选派体育教师外出参加相关国家级足球专项培训,如,选派足球教师参加全国青少年足球骨干师资专项培训,选派足球教师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指导员培训并取得资格认证,6名足球教师先后参加了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培训并取得资格认证。学校每年会组织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相关领导,通过调查问卷、座谈反馈、督导评估等形式,从不同的层面对体育教师开展考核评价,激励他们早出佳绩。目前,学校除了保证教学等任务需求,还强化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一支是由本校足球教师进行足球课余训练的队伍,主要进行足球专业技能与意识等基础性训练、常规体能素质训练,另一支是由选聘的足球教练员进行课余训练的队伍,两支队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由足球教师和教练员所带的球队都有完整的训练体系、规章制度以及对应的评价考核措施,在训练中注重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每年每队的训练时间保证在300天以上,严寒酷暑,风雨无阻,一支支成形的校园足球梯队孕育而生。

3.家校携手优胜,让足球等体育锻炼延伸并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校园足球不应只在校园,还应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因此,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让学生每天完成足球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布置的家庭“体育作业”就显得格外重要。家庭“体育作业”一般由技能和体能练习组成,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和锻炼的有效性。为保证实施效果,学校对各年级家庭“体育作业”提出了量化标准和需要达成的目标及要求,制订出各年级不同标准的练习内容与等级评定标准,其中包括足球技能、身体素质两大方面,无论是在学期中还是在假期,采用每周一评的方式进行操作。学生填写自评表,班级进行汇总,班主任及任课体育教师进行抽查指导,上报后统一汇总统计。并将相关练习录制成微视频提供给学生和家长参考,切实提高学生在自主练习时的学习效果。

家校携手来推动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的有效落实,还要坚持做好反馈和评价。如,学生们坚持足球基本功(颠球、传球等)练习,家长坚持每天为学生在记录单上以照片和小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上传到班级群中进行反馈。当然,家庭“体育作业”除了学校规定的足球项目技能练习,还有柔韧技能和花样跳绳等,家长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条件,选择跑步、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跆拳道、仰卧起坐和游泳等体育项目来进行锻炼。在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家庭“体育作业”与其他学科作业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学生完成的不好会被纳入到综合素质评价,此外,学生的表现也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考核相挂钩,作为学校“周流动红旗”“月星级班级”“年三好班级”“优秀班主任”等评选的重要依据。

三、高质量普及——多措并举,追求卓越

学校为做好校园足球高质量普及,始终遵循“教會、勤练、常赛”和坚持“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男女均衡”等理念。围绕“六个抓好”,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的校园足球发展之路从有到优,从有到全,发挥出了校园足球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改革与发展。

1.抓好“教会”——聚焦运动技能,上好足球体育课

学校始终坚持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上好每一节足球课。2012年,学校编写以足球运动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以游戏和竞赛为主要手段的《小足球》校本教材,在保证完成国家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足球项目的教学内容。从2014年3月起,体育课每周拿出1节课作为足球课,细化足球技术,强化活动和竞赛。充分利用每周1节足球体育课和1节校本足球课的时间,针对不同基础、不同能力、不同特点的学生实施分批、分段的全员普及训练、强化练习和专业拔高等分层次、分类别的教学,注重抓好学生兴趣培养,注重家庭“体育作业”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注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试行)》和《大连市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标准》规定的足球必测内容的有效整合。

此外,为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师“教会”的能力,学校特别注重加强体育教师的校本研修和科研课题研究。辽宁省省级课题《体育与健康研究性课堂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已圆满结题,隋鑫在辽宁省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与课堂教学融合研究》结题现场会上进行了精彩的经验汇报。学校十分重视加强体育教师综合素养和教学技能的提升与发展,2019年,学校体育教师参加第一届大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师技能暨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

2.抓好“勤练”——面向全体学生,关注重点群体

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需要持续不断的时间积累和辛勤付出,这就要对学生增加练习量。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创建一个集中在一起并分开反复练习的机会,就是将足球纳入大课间活动和布置好家庭“体育作业”。另一方面,要重点关注学校的足球梯队,为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化训练。从2011年7月组建了第一支足球队(U7组)开始,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成立了8支球队,6个年龄梯队,共180名足球队员。2018年3月,成立了高新区第一支校园女子足球队。6名专职教练员(1名外籍教练员),4名体育教师兼职教练员,每天下午放学后、每个周末、每个寒暑假,足球队员们都会驰骋在训练场上。

3.抓好“常赛”——简化规则,调整赛制,让每名学生都体验到参与感和获得感

从为少部分学生设置的比赛发展到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男女不限的足球比赛,让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和班主任教师都变得“乐此不疲”。当校园足球竞赛让每一名普通的学生都体验到了参与感和获得感,那么它所爆发的能量是不可想象的。这种现象恰恰得益于学校在足球赛制上和规则上所做出的改革。2017年4月,学校修改了“校长杯”足球赛的赛制,新赛制在赛制、上场人数、男女生组合、时间和场地大小等方面做足了文章,采用多种赛制、多种组队方式进行比赛。如,二年级组比赛分为3节,每节为10min。每支足球队至少有10名队员参与,班主任把10名队员分为2组,每组各参加前两节的比赛。第三节比赛由班主任统筹任意队员组合参赛。三至六年级比赛则分为4节,每节同样为10min。每支球队至少有15名队员参与,班主任把15名队员分为3组,每组各参加前三节的比赛。第四节比赛由班主任统筹任意队员组合参赛。此外,在足球体育课堂上,足球教师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小型多样足球比赛已成为一种常态教学模式。而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期间,班级内小组间的趣味比赛中,在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各支足球梯队的组内与组间相结合的对抗训练中,花样翻新的“比赛天天见”,让学生们十分期待。

4.抓好“增量”——足球为牵动,帮助学生除足球项目之外至少再掌握1~2项体育技能

学校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特别是在足球体育课的基础上,又建立起以校为本的体育活动类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一份“1+N”选择菜单,“1”就是普及校园足球已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N”代表学校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运动学习需求菜单。学校依托项目管理,充分挖掘教师资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已开设足球、跳绳、篮球、排球、啦啦操、羽毛球、柔韧素质操、武术、舞蹈、趣味田径等学习提升小组,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体育项目。坚持全面参与和个性发展相结合,覆盖率达100%。

5.抓好“创新”——推陈出新,整合资源,打造校园足球特色品牌

在“踢”字上做足文章,创新编排足球大课间操。2014年9月,学校更新编排出具有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特色的足球大课间活动。体育组所有教师发挥各自特长,足球操从音乐的选曲到动作编排,反复推敲、尝试、调整、学习和改善。截止目前,已正式更新编排出的第三套完整的足球大课间活动,在球性练习、技术应用、技能展现、身体素质练习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套足球操根据年龄段特点,编排出2套不同年龄段的足球活动内容(二、三年级1套,四、五、六年级1套),包含熟悉球性、颠、踩、拖拉球等个人足球技术展示,和多人组合的传接球、脚背运球、头顶球等技能配合。在2010年足球操和活动练习正式进入常规的大课间活动之后,2012年将花样跳绳,2013年将柔韧技能和技巧项目作为新的突破内容有机融入到足球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体系中。

6.抓好“增值”——用校园足球文化去涵养学生的品格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注重足球育人环境的营造,学校建立校园足球信息平台,及时报道足球活动、展示特色成果。邀请家长参观学生训练,向家长介绍足球训练的益处,获得了家长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学校在各班建立展示册以及足球报,营造浓郁的足球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形成了“人手一球,班有一队,队有一星”的良好足球氛围,并通过足球特色长廊、校园橱窗、校园广播、校报等多种途径进行校园足球主题宣传,积极营造浓厚的足球文化育人环境。此外,足球赛场上的礼仪,包括足球队员上场、退场、换人、双方互换队徽和向裁判致敬等环节都是学校特别关注和重视的育人建设环境。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希望学生们经过校园足球文化的熏陶,从小就能真正理解足球运动的内在含义。

四、高水平发展——示范引领,文化自信

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历经10年的发展,在校学生数由87人发展到近3600人,学校因普及校园足球,重视以体育人和学生全面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回顾这段历程,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认为,校园足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被学生和教师们所热爱,这种热爱,并不仅是对成绩的热爱,而是发自内心对足球文化的热爱,有了这种热爱,也就做到了文化自信,这也是学校高水平发展的动力所在。

学校先后被评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体育联盟实验校、全国跳绳示范学校、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中小学体卫艺教研基地学校、辽宁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辽宁省校本研训先进单位、大连市足球运动点校、大连市青少年绿茵工程网点学校、大连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大连市第一所被认定的校园足球样板示范引领学校等众多殊誉。

在校园足球的推广过程中,中国足球名宿代表李应发、李华筠,全国体育联盟教授及专家团队、省市体育专家领导等分别赴学校进行指导。2019年9月,教育部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专题组副组长管西亮、周大永等一行8人,赴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考察足球运动的开展情况及梯队训练情况。

学生们在历练中成长,2015—2019年,学校连续5年蝉联由大连高新区教育文体局主办、高新区校园足球管理办公室承办的高新区“区长杯”小学校园足球联赛冠军;在2017—2018赛季,大连市青少年绿茵工程“市长杯”足球联赛中,学校分别获得2009年龄组梯队、2010年龄组梯队冠军。2018年,学校3名学生代表大连市参加中国足协青训中心“希望杯”少年男子足球赛,获得冠军,2名学生分别获得得“最佳球员”“最佳射手”称号。2019年,学校有4名队员入选2019年男足U12(2007年龄段)第二期优秀球员训练营国家集训队。学校U10足球队代表大连市出战2018—2019年“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杯”中国城市少儿足球联赛总决赛,经过激烈比拼,最终摘得U10组冠军,同时,还获得“优秀组织奖”,收获“最佳教练员”“最佳球员”“最佳守门员”共3个单项奖。2019年暑假,有4名足球梯队学生入选国家青年集训队,另有5名学生通过选拔,被推荐参加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第一营区)。

学校成功承办了全国新区经开区高新区首届职工健康运动会四门足球比赛。2019年,学校作为全国家庭健身挑战赛大连站小学组分站,承办了预赛项目的选拔。学校还多次承办了辽宁省体育骨干教师现场观摩会等展示研讨会,大连市小学校园足球教学、大课间活动及校园足球足球竞赛观摩展示活动暨大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工作推进会,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作为媒体支持并现场直播,直播点击率超过21万。

学校足球大课间操应邀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上进行现场展示,广州市、贵州市等地领导到校观摩全体学生常态化大课间活动。学校应邀在重庆市召开的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暨第四届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研讨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全国网络直播。

学校与贵州市六盘水地区7所小学结对帮扶,隋鑫先后3次赴贵州市六盘水小学作经验介绍,先后派遣6名教师分别驻六盘水市支教一周、一个月、一年,将“诗韵教育”下的足球精神带到大海彼岸、大山那边。

校园足球工作任重而道远。大连市高新区中心小学将沐浴著校园足球改革发展的春风,坚定地以校园足球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与高水平发展,不断彰显足球文化的魅力和足球育人的功能,努力为每一名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成长奠基。

猜你喜欢
大连市高新区体育教师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半夜响起敲门声
四川新增7个省级高新区
大连市技师学院:挂牌大连市职工技能培训实训基地
大连会展协会第一届会员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