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鸿 李大伟
[摘要]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提升育人效果,既要统一思想,强化教师育人职责使命,又要有统一的组织领导体系与适当的组织模式来支撑;既要区分不同学科专业思政元素融入特点,又要注重结合不同院校优势特色形成品牌。北京建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坚持党委全面统筹,突出工科特色,以课程群建设为主线,坚持思政元素和谐融入、相似课程间共享共用,达到较好育人效果。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高等院校; 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0)07-0053-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1并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教育根本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诠释,明确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2全国各地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开展育人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北京建筑大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完善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成效。
明确党委主责,加强顶层设计谋划
学校党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全面梳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形成逻辑和开展路径,明确党委主责,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推进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形成。
科学统筹谋划,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学校党委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制定《北京建筑大学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目标及分阶段建设方案,形成系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架构。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推进党建与中心工作、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双融合,实现思想育人与实践育人、课上育人与课下育人的双提升。
突出差异化建设思路,加强分类指导。学校结合文科、理科、工科专业和课程特点,针对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认识问题,提出差别化建设策略。对自身具有较强育人功能的文科课程重在将知识点背后的精神、价值和伦理呈现出来;对工科课程则强化对工程伦理、精益求精等方面的挖掘和有效融入;对理科课程则突出对科学的敬畏和质疑、大胆突破、勇于创新等内容的阐释。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就不同类型课程进行专门培训,引导教师找到符合自身课程的建设规律和方法,提升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方面的能力水平。
全面推进,突出新工科育人特色。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在前期以项目为牵引的课程建设任务完成后,实现课程群的全面覆盖。坚持特色差异化发展,强化新工科的课程思政建设风格,突出建筑味十足的特色,突出服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服务国家城乡建设发展的建设方向,培养了一批深耕工科课程、育人效果好、知识渊博的优秀教师和教师团队。
加强督导检查,提升建设效果。学校把课程思政建设列入学校党政重点工作,领导班子成员深入教学院系、职能部门、师生之中,就如何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召开师生座谈会、进行谈心谈话等,收集意见建议,梳理后列入学校专项工作,为56个课程项目落实专项经费支持。以課程思政建设为先导,着手谋划推进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
压实各方责任,院系主导扎实推进
课程思政建设是教育价值追求与知识真理传承辩证统一的体现,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系统推进落实是关键。学校党委在加强责任体系建设、政策引导、团队和教师能力建设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
压实责任,构建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在学校党委全面领导下,以构建课程思政建设大格局为目标,明确教师工作部负责提纲抓总、宣传部提供理论和案例支撑、教务处加强课程建设、人事处强化考核激励、各院系主导主推等工作职能,设立专项建设经费,形成分工协作、责任清晰的工作体系。强化了以课程建设为根本,思政体系贯穿其中的工作方向,进一步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育人效果。
做优做强平台载体,打好课改基本功。将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师党支部建设有机结合,将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列入组织生活内容,选树党支部课程思政建设示范样本,开展党支部课程思政建设案例课程分享和实景展示,激发广大教师深入挖掘各门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精品课程评审中增加课程思政建设指标,启动校院两级“最美课堂”教学比赛,着手打造示范课堂与精品课程,全面统筹全校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着力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唱响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主旋律。
明确思路细化责任,院系主导扎实推进。各教学单位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层层推动落实。将课程思政列入重点工作,及时督导跟进;明确党支部书记、系主任、专业负责人的责任分工,将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支部工作结合起来,发动更多的教师、汇集更多的资源干事。依托党支部活动、基层教学单位教学活动举办专题培训、研讨交流,开展教学展示观摩、说课备课活动;在课程思政优秀建设课程基础上,组织专家力量,进行示范课培育,开展慕课(MOOC)建设。
聚焦授业育人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育人模式。在前期探索的过程中,各学院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比如文法学院出台《文法学院党建与教学融合暨大思政工作格局方案》,以校级党建重点项目推动教学改革和成果固化,明确了外语、社工专业思政育人顶层设计思路,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明确了同一专业不同课程的德育功能与分工,开展专业思政建设探索。测绘学院积极凝练专业特色,构建“以名人故事展现测量人坚毅果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科技强国史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测绘专业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两条德育线,挖掘各专业课程、各课程相关知识点德育元素,从不同侧面、角度形成对专业课程群德育线的有力支撑。
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推动育人实践持续深入
课程思政建设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通过多种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认识,增强育人本领,形成了较好的育人成果。
主动提高认识,勇于实践,实现思政课程全覆盖。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组织推动,“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传授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做人道理”的思想理念进一步入脑入心。教师从参与教改立项到自发沟通交流课程思政心得体会,从课堂教学到线上线下互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情空前提高。
以课程群为依托,深化课程协同,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课程思政教改开展以来,一线教师以课程群建设为主线,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精心设计课程德育教学方案,形成课程知识点间德育元素贯穿融通,课堂教学、线下互动、实验实践环节间德育手段互补支撑的生动教学实践。随着课程思政建设步入课程群全覆盖阶段,广大教师充分挖掘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开展同一门课程横向差异化和相近并具有延伸性课程纵向协同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如跨学院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三大公共基础课,流体力学、土力学、建筑力学等专业基础课,建筑结构、工程结构抗震等专业课程之间的课程思政建设协同联动,为探索课程群思政元素共享共用、完善体系建设提供了实践参考。
积极探索工科开展课程思政新途径,形成可示范、可推广的精品课程。针对学校工科课程为主的实际,教师通过培训交流、内部研讨,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加强德育元素融入,创造性开展了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形成了一批典型的精品课程。比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思政建设中,着力融入垃圾分类和绿色环保理念,师生研讨成果直接服务于北京垃圾分类政策制定;《城乡规划学》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精準扶贫相关内容,师生研讨形成的共同缔造美丽宜居乡村的方法和对策,直接服务于部委项目等,切实提升了学生的思想素质,激发了爱国和担当精神。
课程思政建设是师者育人理念的回归,是将家国情怀和如何做人的思想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传递给学生,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的教学改革实践,应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抓紧抓细抓实。
北京建筑大学将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探索专业、学科思政建设新思路,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建设领域高级专业骨干和领军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张启鸿,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李大伟,北京建筑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 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