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
摘 要 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国有企业集团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管控对国有企业集团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又有重要意义。财务管控的目的是防范与控制企业风险,通过发挥财务协同效应,从而实现企业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本文以C集团为例,研究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的类型及特点,在综合研究C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的基础之上,厘清财务管控的思路,对C集团遇到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企业集团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 国有企业集团 财务管控 问题 对策
财务管控是现代企业集团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探究多元化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控中常见的问题,构建适合集团自身发展的财务管控框架,优化现行财务管控体系,成为确保国有企业集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C集团财务管控现状
(一)C集团背景介绍
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有企业对行业及管辖权相同的企业进行了整合,形成众多国有企业集团。按照国务院发布的指导性文件,C集团作为政府投融资平台,逐步剥离政府职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C集团为多元化国有独资企业。C集团目前正努力加快构建城市开发建设、工程总承包、房地产开发、投融资、资产运营、康养农业等六大主业板块。截至2018年,集团总资产突破2100亿元,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79亿元,净利润22亿元。集团下设办公室、人力资源部、企业管理部、财务管理部、资产管理部等17个职能部门,下辖各类子公司100余家。
(二)C集团财务管控现状
C集团尚未建立明确的财务管控体系。目前,C集团财务管控由财务管理部、企业管理部、审计部等部门对所属子公司的制度及信息化建设、投融资业务、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外派财务人员监管、绩效评价管理、内外部审计等方面实行一定的管控措施。
1.集团财务管理部财务管控现状。财务管理部主要负责集团财务制度建设、融资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子公司财务人员5个方面的管控。具体内容有:
(1)财务制度建设及信息化系统管控。目前,集团母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财务制度,大多数子公司参照集团财务制度执行,只有少数子公司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财务制度;集团母公司负责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子公司统一使用集团信息化软件进行财务核算。
(2)融资管控。集团下属子公司融资业务现采用两层审批的管理制度,无论融资方式及金额大小,由子公司独立与金融机构对接,确定融资方案,报子公司董事会审批,再上报集团母公司董事会审批后方可实施。
(3)资金管控。C集团资金管控采用非集中管理的方式,营利性子公司独立完成资金管理及保障,非营利性子公司资金不足时,可向集团拆借资金。
(4)预算管控。C集团实行预算管理制度,各子公司在每年末上报下一年度预算,由财务管理部、企业管理部审核后上报董事会,董事会审批后执行。
(5)子公司财务人员管控。下属子公司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度,财务人员受子公司管理层及母公司财务管理部双重领导,劳动关系及薪酬由集团母公司承担。
2.其他部门财务管控现状
(1)投资管控。C集团企业管理部负责下属子公司投资活动的管控,采取分层审批的管理模式,先由各子公司领导层确定项目可行性研究,然后报集团母公司董事会审批后方可实施。
(2)绩效评价管控。C集团对下属子公司绩效评价管控由母公司企业管理部负责。绩效评价包括财务和业务两个方面的考核指标,在这两类指标中,财务指标为客观类指标,因子公司行业存在较大差距,集团母公司根据子公司上报的目标值,一般会在沟通的基础上略作调整后予以接受。
(3)内外部审计。审计部负责对接外部审计、子公司领导离任审计、集团及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
二、C集团财务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C集团逐步向市场化经营方式转变,现已构建了六大业务板块。目前,六大业务板块均处于发展初期。C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制定了必要的财务管控措施,但财务管控工作尚未完善,未针对集团现状进行财务管控专項设计与研究。
(一)财务管控的方法和目的不清晰
从目前集团经营情况来看,内部对财务管控并没有达成统一认识,也没有形成适用于集团自身的财务管控方法。作为集团公司来说,只有在单一主体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利用资源整合优势,有效取得协同效应,才能实现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目前,集团公司未进行有针对性的财务管控设计及统筹管理,难以实现财务管控的目的。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C集团市场化经营意识较差,业务来源有很多是政府指令,使投资审批无法客观科学决策;目前没有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核心业务,多数项目属重资产投资行业,各项目负债持续走高,使资金统筹难度较大;真正参与市场竞争及实践管理理念的人员匮乏,集团管控及集团财务管控领域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二)管控措施不科学
C集团投资决策权限分配不合理,子公司投资决策审批权限在集团董事会,一些商业模式较为成熟的常规项目报董事会审批,造成决策效率低下;预算管理未能充分发挥指导性、激励性作用,预算编制被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忽视了业务预算才是预算管理的关键,全面预算未落实到位,不能有效实现对集团发展战略的分解作用;绩效考核没有建立奖惩机制,仍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考核结果差异不大,绩效完成不好也没有特别大的损失,激励和约束作用不强。
C集团管控措施不科学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决策权限划分不合理,不同行业和规模的子公司投资决策审批标准未区分,简单使用一个数量标准要求所有子公司;预算管理没有做到全员参与,未严格将预算任务下达到每个人,预算编制周期比较短,没有中长期的滚动预算,预算信息化手段落后;在绩效指标体系方面,主要以EVA与关键绩效指标结合的考核办法为主,单一的绩效考核方法忽视了集团长远发展,易造成短期行为。
(三)财务协同效应未发挥
集团母公司可以通过对资金、税务、融资的集中管理发挥财务协同效应。目前C集团协同效应未能有效发挥,存在资金收益率低、融资难度大,税务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
C集团尚未实行资金集中管控,未形成有效的内部资本市场,各子公司独立现金流,导致企业现金流未发挥协同效应;纳税管理处于初级手工阶段,未建立税务信息化系统,易发生申报差错,导致纳税风险发生;集团未全面管理子公司融资业务,未充分利用集团综合能力来降低融资成本,导致集团融资方面的协同效应未充分发挥。
三、C集团财务管控的优化方案
(一)C集团财务管控的思路
1.明确财务管控目标和模式。通过对财务管控的观点进行分析,大多数学者认为财务管控的目标是维护企业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财务管控应与企业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具体来说,集团应当从全面预算管理、投融资业务管理、内外部审计管理这3个方面进行严格管控。目前,集团公司财务管控模式主要有集权型、分权型和平衡型3种模式。而国有企业集团受发展阶段、历史因素的影响,更适用偏集权的财务管控模式。
2.明确构建财务管控体系的原则。(1)适用性原则。对于集团财务管控的3种模式,其本质并无优劣之分,关键要看能否适用集团自身的情况。因此,在财务管控体系的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集团发展所处阶段和行业特点,以此为标准制定出适应集团战略发展的财务管控体系,并根据客观情况建立动态调整机制。(2)集团价值最大化原则。集团财务管控的目标是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只有足够重视财务协同效应,集团这一组织形式的存在才能在企业财务管控中发挥重要作用。(3)系统性原则。从集团组织架构、管控措施、管控目标、管控模式、风险防控等全方位构建财务管控体系,建立一个具备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财务管控體系。
3.明确财务管控顶层设计。建立子公司独立法人治理机制是财务管控的基础保障。树立市场竞争理念,强化子公司董事会专业化能力,为集团战略管控提供有力支撑。引入职业经理人,提升子公司科学管理的能力,避免国有企业家族化管理模式。目前,C集团在业务转型的快速发展期,依靠国资背景,融资能力较强,应当充分利用优势,做好核心业务。使核心业务、战略业务、创新业务合理区分层次,重点发展核心业务,战略业务、创新业务放慢步伐,避免负债比率过高,造成资金链断裂风险。在良好的顶层设计指引下,集团各业务板块形成良性循环,起到财务管控的现实意义。
(二)C集团优化财务管控体系的策略
1.优化财务管控中的基础工作。通过加强集团会计制度及信息化建设、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3个方面的工作,达到财务管控基础保障的优化。
2.优化财务管控核心工具。合理划分财务决策权,对于投资决策分层管理,确保管得住的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执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深化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制度,发挥预算管理约束性、指导性及引领性的作用;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真正实现管得活,完善绩效考核顶层设计,制定激励性绩效考核方案,建立市场化奖惩机制,以业绩为导向评价子公司的业绩情况。
3.统筹管理,发挥集团财务协同效应。统筹安排集团资金、融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财务协同效应。总部建立资金池,发挥集团资金资源配置优势,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融资方面,由集团母公司牵头与金融机构对接,增强融资过程中的谈判优势。建立税务信息系统,合理判断子公司税赋情况,对业务板块进行整合,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赋。
四、结语
集团财务管控的目标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最佳资源配置,防范集团风险,发挥财务协同效应,最终实现集团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C集团现阶段处于改革转型期,针对目前子公司业务多元关联性较高、经营管理水平欠缺的现状,笔者认为,应当采取偏集权的财务管控模式,按照财务管控构建原则从基础保障、核心工具、发挥财务协同效应3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出合理的财务管控体系。
(作者单位为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郑晓琴.论我国企业集团集权式财务控制模式[J].会计之友,2011(10):61-63.
[2] 白万刚.集团财务管控实操全解[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57-58.
[3] 陈洁,张军.企业集团财务职能定位与财务管控模式选择[J].财政研究,2010(10):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