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改革力度也不断加深。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发展和能力提升,而且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社会适应力。目前,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也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通过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分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改革力度也不断加深。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发展和能力提升,而且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社会适应力。目前,广大高中数学教师也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分析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步伐的推进,出现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而且“核心素养”越来越成为高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目标。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而且还要在学生品质、数学文化、数学思维等多维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说,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更重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人才的培养要打破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课堂不仅成为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成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地方。二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不仅让学生很好地习得知识,更要提高个人素养,掌握多方面技能,实现全面发展。三是教师要将教学的关注点转移到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培养上面。运用多种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知识运用方面都得到快速的提高。四是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会有很大的改善,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更加适应学生,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学生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数学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的优劣,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得合理与否、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整个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要对以往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审视和反思,在总结成败的基础上,要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并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要進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例如,针对教材的某一教学设计,教师要紧紧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对教材及大纲进行深入的分析,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方面,都要进行充分考虑,同时借助各种教学设备及教学情境,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
(二)以学生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高中学生教育中主要承袭的还是传统的以应试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往往起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方式起主要作用,学生在课堂上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要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方面进行深刻的理解和践行,充分利用学习研讨、教学实验、教学交流等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甚至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及现有知识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把教学的重点转移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上来。此外,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将学生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教学追求目标。
(三)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只有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情绪下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的是灌输的方式,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死板,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有时会导致学生的厌烦情绪。尤其数学知识,本就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可以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利用生活场景、信息技术等,运用声音、颜色、视频、动画等多种手段,让课堂教学在一种轻松、愉悦,学生喜欢的环境下进行。二是在教学方法选择上,要尽量摆脱教师“一言堂”的方式,采取巧设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三是要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多地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如果与生活脱离,学习就没有了实际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引导和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把数学知识放在鲜活的生活中去。
(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拓展思维空间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听课中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只要把教师讲的知识记牢会做题,基本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基本就是知识的传输器,学生相应的就是知识的接收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少会主动思考,也基本没有学习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创新性。这样培养的学生可能在高考中会取得较高的成绩,但是在社会上,就很难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新课程改课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关键,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独立去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能遇到问题就直接给出答案,这样的方式会扼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实践和总结应用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习得知识、理解知识,并将其纳入自己知识体系中。
(五)引导学生反思,提升学生课后总结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结论的教授,也就是让学生完成数学解题即可,没有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考虑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容易形成固定思维,限制了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发展,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系统的反思和总结,作为课堂数学教学的延伸,课后反思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系统总结课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加全面系统消化理解课堂所学,而且能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数学学习的问题和弱项,并能够针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整改。课后总结反思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便于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建立起知识框架,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此外课后反思,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后总结反思过程中,会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六)引導合作学习,让学生协同进步
在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高中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把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课上和课下都适当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共同学习,共同分析和解决发现的数学问题,并在课堂上充分开展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课堂交流,分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这种小组学习可以让学生看到其他组员或者同一组内其他成员的优点,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协同提高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合作,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未来的工作,都需要团体的合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合作意识,就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兴进.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模式探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381-382.
[2]张建军.核心素养引领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8):128.
[3]穆萍.新课改下教学如何体现数学核心素养[J].品味经典,2020(2):152-153.
[4]李洪忠.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项目式学习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12):76-78.
[5]钱建东.关于高中数学教材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77.
[6]张秀霞.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1):81.
[7]武静东.浅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才智,2019(23):36.
[8]仇方魁.论高中数学教师提升核心素养对教学的意义[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131.
作者简介:
李奇,江苏省句容市,江苏省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