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荣
摘 要 伴随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小企业直接影响着我国GDP、税收与就业等方面。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形成了很多的技术创新。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中国经济总体还处于下行阶段,中小企业生存愈发不易,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更是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困境。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小企业不得不在优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内控环境及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方面不断强化、调整。本文介绍中小企业强化内控管理的现实意义,分析当下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实际应用为依据,对于完善中小企业财务内控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有针对性地实现企业内控工作的高效与科学化,使企业适应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一)中小企业的特征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而言,主要有以下基本特点:首先,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比较单一,由于投入产出规模小、融资渠道少、组织结构简单、企业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所以竞争力偏弱,易受到市场和外部冲击的影响;其次,正是由于生产经营规模不大,所以其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转产灵活,能够灵活满足市场上各种各样的需求,而且数量多、分布广,可以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成为了推动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1.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是指一个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所采用的过程管控手段和系统,即通过严密的流程设计、分工明确、相互牵制等,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
2.内部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控制、战略风险评价、企业控制活动、企业信息与传递、内部监督五方面内容。其中,内部环境控制对企业正常经济发展和运行来说,具有重要的保障、引导作用。其内容主要包含企业组织架构、不相容职位相分离、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等。战略风险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辨识、分析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定量及定性的相关风险,确定合理的风险应对方法。战略风险评价主要包括设定目标、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及应对风险。企业控制活动是确保企业目标实现所执行的政策及程序,旨在将风险控制在可容忍范围内。一般采用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岗位相制衡、授权审批制度、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等。企业信息与传递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收集并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有效信息。内部监督可以引导企业通过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对内控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及时发现、纠正内控缺陷,保证企业内控目标的实现。
(三)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实意义在于以下方面:
1.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以国家的法律和企业公司法法规为依据,建立适应自身的内部规章制度、组织架构,从而实现经营的合法合规。因此,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合企业特点为目标,运用制度来管理企业,使企业經营正常有序地开展,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效率,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2.有利于控制企业成本。实施预算控制,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完成预期经营成果,对超预算的成本进行监督改进,对未完成的预算可以分析其原因,及时改进,以实现资产的增加。加强存货管理可以减少库存商品及原材料的损耗,避免过量存放占用资金,减少因此产生的财务费用,减少不必要浪费,控制好成本,这是企业提高效益的根本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要考虑成本效益。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有些内部控制制度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但可以避免企业遭受更大的风险和损失,那么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就是必要的。
3.有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从企业整体层面来看,内部控制的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具有一致性,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管理和监督,保证企业财务及相关数据准确、可靠,保证中小企业正确掌控经营方向,纠差防漏,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目标的框架,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高企业发展潜力。
4.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中小企业通过经营分析控制、绩效考核管理控制,可以对企业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考评,及时解决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规范企业员工行为,为企业的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提供保障。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
中小企业大多为私营性质或个体性质,企业的投资者一般就是经营者,在具体经营活动中经营权和所有权无法区分,大多是“家族式企业”,虽设立了监事会、董事会,但未真正落实法人治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内部监督管理的职权无法落实。一些企业管理及领导层缺乏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未建立内控制度,导致内部控制无法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另外,虽然部分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许多中小企业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是由业务型人员担任或兼任,重销售、看业绩、轻管理,认为内部控制制度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存在认识偏差,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从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来说,缺乏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来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这主要表现在:
首先,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不足。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及人员限制,常常出现内部部门设置不全、分工不明确、管理职能缺失的现象,有时甚至出现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未相互分离造成监管不力的情况。有的企业虽然机构设置健全,但是部门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出现沟通断层,导致重复工作、难以相互配合的局面,增加了运营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效率。
其次,对预算控制的关注不够。一些中小企业业务不稳定,超预算时有发生,预算编制出来后与实际差距很大,事中未及时调整与分析原因,加上预算编制耗时耗力,且预算并不能给经营业绩带来显著改善等,导致部分人怀疑预算的作用。例如很多员工认为预算只会限制员工手脚、影响工作积极性、降低企业的创造力,导致预算流于形式。尤其是随着企业对一些柔性管理要素的重视,例如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积极心理等,这些柔性的管理可以打造良好的预算环境,对于提高预算工作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却关注的不多。
最后,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中小企业不重视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为节约成本招收不具备相关财务知识的人员进入财会队伍,致使简单的财务凭证都做不好,更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
(三)对经营分析工作缺乏重视
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有引进、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缺少信息系统的支撑,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就无法得到保证。借助经营分析,可以掌握企业实际经营达到的效率和效果,为企业下一步优化调整提供依据。但是在很多中小企业中,经营分析工作未得到重视。一是企业管理者不够重视,其往往更重视业绩情况;二是在进行经营分析时不够全面,很多公司更侧重于对收入、成本及费用等方面的分析;三是对经营分析结果的运用缺乏全面性,片面强调增加收入或单纯降低费用和成本,往往忽略了投入产出比,不能通过分析手段达到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目的。
(四)内部控制缺乏监督制约
1.对内部监督缺乏认识。谈及内部监督,大部分公司都认为只需提高内审部门的独立及自主性,确保管理层与监事人员对各公司的控制及监督权,就是内部监督,但这其实仅仅是企业日常监督的常见方式之一,这样的内部监督是不完善的。
2.未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内部监督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很多公司比较重视日常监督,却没有专项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就更加欠缺了。
3.监督机制执行不彻底。部分建立了内部监督机制的中小企业,在内部监督执行过程中存在重点不明确的问题,无法通过内部监督检查发挥其作用,一些企业的相关业务经办人员、会计甚至领导利用监督缺失的漏洞,通过收受贿赂、侵吞公款、开具虚假发票等违法手段占有企业资金。
三、优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策略方法
(一)全方位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首先,强化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从企业领导层着手,着眼于企业的实际掌权者,提高企业领导层的管理水平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知程度。其次,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权责分离,保证企业内部运行的条理性。最后,加强企业内部文化建设。企业内部文化体现企业的软实力,能够改善企业内部的工作氛围、提高和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及归属感。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规范、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中小企业要建立一套规范且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企业的融资、投资、收入核算、成本费用管理、利润分配、资金投入支出等方面进行统一的监管。
首先,制定明确、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包括日常的财务管理制度,如出纳制度、发票管理制度、财务报销制度、财务差旅制度等,还需建立会计核算制度、合同评审制度、预算制度、投融资监控决策制度、内审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除此之外,财务部还应完善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范围、职责、奖惩等约束及限制。
其次,在财务人员管理方面,要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财务人员不仅要充分了解企业全部业务,还需更新财务知识。企业应加大对财务人员的投入,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明确其责任及义务。同时,要更换企业老化财务设备,引进新技术,全方位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2.建立与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企业在建立预算控制体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第一,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预算体系,包括制度、标准、流程、格式。第二,在预算编制时,注意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保证企业各部门共同参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第三,预算审定时,各部门参与的预算工作小组需对预算方案进行全方位审定。第四,对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不同层次制定不同要求。第五,在预算执行时,确保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及时纠正偏差、查明原因。第六,严格进行预算指标考核。建立由点及面的预算指标体系,制定点面结合的立体化考核机制,预算的考评要与预算目标达成情况、管理层晋升等绩效考核相结合,对未完成预算的部门及部门负责人采取惩罚措施,对完成预算的部门及部门负责人给予奖励,充分发挥考核机制对企业和员工的激励鞭策作用。
3.建立畅通、透明的信息体系。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系统是指将企业关于内控的理念、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手段等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运用到信息系统中,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化、常规化。通过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有效固化业务流程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执行力、提高授权审批控制效力、为单位提供更加有利的沟通环境。
4.全面推行财务分析工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所谓经营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财务人员需要有业财融合思维,多与业务部门沟通,了解业务,获取业务相关数据,以更好地根据业务情况进行重点分析。其次,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与领导层、各部门负责人一起,制定符合本公司情况的经营核心指标。最后,财务人员要改变传统思维,不再拘泥于原有的按月报送的财务分析模式,根据公司实际需要缩短分析周期及转变分析形式。
(三)健全内控监督机制
1.深化内部监督认知。企业需要认识到内部监督不仅仅是内审和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调动各个部门全员参与的整体性工作。内部监督部门不应该只在某一特定时间对公司进行审查、监督,而应该贯穿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沟通协调企业的各个部门,为企业内部控制把好关,不断为内部控制工作提出合理且具有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以实现企业的平稳发展。
2.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首先,中小企业在日常监督时要突出重点,重点关注一些异常、重大或特殊的情况。比如重大变化、新业务、新技术、关键岗位、是否违反法律法规、重大风险等。其次,当公司发生重大调整或变化时,应相应对内部控制的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监督。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应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3.落实监督机制执行。中小企业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后,主要是要执行到位,在内部监督执行的过程中,应明确重点,及时纠正偏差,引入绩效考核机制,保证监督机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
四、结语
现阶段,在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整体不完善的大环境下,缺乏内控的不良影响愈发明显。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应该从强化内控意识、优化内控制度与手段、建立内控监督体系及内部考核制度等方面出發,完善中小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切实解决现阶段中小企业内控制度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提高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为北京顶佳世纪印刷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姜珊.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特点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20(10):262.
[2] 刘敏.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中国商论,2019(09):147.
[3] 韩湘坤.内部控制视角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探究[J].商场现代化,2020(07):73.
[4] 马桂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J].中国市场,2020(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