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文化自信观及其智慧启示

2020-07-30 07:24赵培军
现代交际 2020年12期
关键词:熊十力文化自信

摘要:熊十力以其开阔视野,形成了“亦中亦西”又“不中不西”的科技观,不仅展现出对比当时中西文化优劣长短的客观事实,也在力主重释儒家文化的源头精义中表达了个人强烈民族文化自信的思想渊源。熊十力笃定文化自信的勇气和魄力,在西风劲吹的特定历史时期延续了儒家文化的生命力,既为减缓和纠偏西方科技文化的负面效应提供了新的方法启示,也为文化自信建设提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启示。

关键词:熊十力 科技观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B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2-0227-02

文化自信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历史延续和未来展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指明当前塑造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休戚相关,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有重大意义。

回顾20世纪之交,西方先进科技文化以摧枯拉朽之力猛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传统文化的存续、秉持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等问题在学术界遭受前所未有的否定与质疑。熊十力以重释儒家文化源头精义为己任,积极对儒家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进行适时革新,被后来学术界公认为早期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早期现代新儒家的科技观,强调既要理性地认识和评价西方科技文化的创世价值,又要在社会治理中重新发扬儒家文化为首的传统文化的治世价值。

一、“亦中亦西”又“不中不西”的新科技观

西方凭借科学与技术促使人类文明进入工业化时代,并以其殖民方式将科技文化强有力的创世价值呈现世界各地,让科技落后地区不仅遭受其显性物质层面的肆意掠夺,在隐性文化层面也陷入是否西化、如何西化的犹疑之中。

由于中国在西方先进科技文化攻勢之下频现颓势,学术界中激进西化派和唯科学论逐渐占据了主流,他们高举科技文化造就的工业文明大旗,将一切以传统文化为据点的学派都归入保守主义阵营。事实上,早期现代新儒家从时人生存的实际出发,客观地指出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并未提升人类整体的幸福,它不仅加速了西方国家对落后地区的欺凌践踏,也导致西方本土的贫富悬殊。因此,应理性而审慎地认识它的社会作用力。早期现代新儒家虽赞同中国西化,但主张不能为此而丢弃自家的传统文化。他们不盲从、不赞成保守派关起门来只作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主张,认为这样只会加速亡国灭族,应主动迎接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挑战,重释儒家文化源头精义而彰显对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早期现代新儒家开创出这种“亦中亦西”又“不中不西”的“第三种”新型科技观,是对当时科技的正反社会作用的客观反映,但激进西化派和传统文化保守派却认为早期现代新儒家是一种投机主义和叛离正统的非主流,显然他们对科技的社会作用力的认识是不够全面的。

熊十力在形成这种科技观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是明显不同于梁漱溟和张君劢的。首先,梁、张二位先生求学之时就已经接受西方教育,而熊十力求学的时光十分短暂,且接受的是传统私塾先生的教育方式。熊十力对科技文化知识体系及其具有的负面社会效应的剖析,和对坚持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的认同,更多的是基于与生俱来的智慧和情感。其次,熊十力早年热衷于以革命的方式改变国家命运,但短暂的戎马生涯让其深刻认识到受制于科技问题,同受制于时人关于民族认同的粗浅和鄙薄问题是一样的,前者可以借助西化而得以改善,而后者则必须通过重塑国人文化自信才能得以解决,这体现出他的科技观具有客观的基础条件。

二、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锻造文化自信

早期现代新儒家的“第三种”科技观虽没有受到当时学术界的认可,却和西方19世纪末盛行起来的生命哲学学派观点有很多的契合。生命哲学学派认为科技文化造成诸多社会负面效应,指出通过科学理性来认识人的内在意识、人的生命意志和情感等具有先天性缺陷,不似其在自然科学领域所能给予的权威解释。

基于柏格森关于事物“没有自我保持的状态,只有正在变化的状态”[2]的观点,熊十力认为人类生命体现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无论哪段历史时期都应该以人本关怀维护它“生生不息”的延续本质。熊十力立足传统文化,不仅援引《易经》之“易”而后有万物“大化流行”的观点佐证柏格森的“绵延”,且在《新唯识论》中通过“一翕一辟”的辩证观点,解释宇宙万物生成且恒流转动。如何能够体现尊重宇宙和生命,践行人本关怀?熊十力强调,儒家文化能够延续两千多年并浸淫于政治统治,就在于它所具备的道德理性优势,这是科学理性所不能超越的内容。因此,熊十力力主弘扬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在柏格森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延展出生命本体不仅是宇宙的万化之源,也是社会治理中的道德源泉。然而熊十力关于生命哲学的相关理论,却被认为是宋明儒学“孰体孰用”的新变种,背离了熊十力思想的初衷。

熊十力积极用儒家文化对接并解释西方生命哲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国内大部分学者将国运衰微完全归罪于以儒家文化为首的传统文化,更有极端的观点认为要将传统文化彻底清除,“今后生谈哲学者,崇西洋而贱其所固有,苟以稗贩知识资玩弄,至将学问与生活分离,仁学绝而人道灭矣”[3]。这种观点全然不顾传统文化对今人具有重塑文化自信的意义,完全忽视只有植根文化自信才有助于国家西化进程和未来发展,在熊十力看来是最危险的。因此,熊十力从人本角度审视和分析中西文化优劣长短,通过发现和阐述生命哲学与儒家文化具有的相通之处,主张发展科技事业应将二者相济为用,这是典型的“体用不二”学术主张。

三、熊十力秉承传统文化自信的智慧启示

熊十力认为,西方科学理性盛行时期却出现生命哲学学派,就已经证明传统文化具有纠偏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能力,这是植根传统文化而锻造文化自信的底气。

20世纪之交,从科技文化角度衡量中西方发展水平,中国与西方存在显而易见的巨大差距,但这并没有阻碍熊十力秉持对传统文化的自信。熊十力将自己的视野放在广阔的地域上,也放到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这种时空双重维度的审视,有助于他对当时中西文化的差异作出更加客观的剖析。现如今,从科技发展来看,中国正全面缩小与西方的差距,甚至某些领域并驾齐驱或稍稍领先,这是新中国历经七十年为世界科技发展贡献的智慧力量。因此,熊十力立足开阔研究视野而主张中西相济的观点,对我国发展科技的同时,加深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智慧启示。

熊十力反对西化进程中的生搬硬套、全然忽略西方先进科技文化所具有的“根荄”,忽略中国是否具备这种文化消化和运用的“土壤”。在熊十力看来,西方出现先进科技文化并能持续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也不能因其一时示弱而被全盘否定,理应将其与时代契合,发挥应有的价值,否则以照搬照抄的方式根本不可能将其深入国人思想。熊十力重拾文化自信是从佛教文化开始的,他有感于儒家文化的精神感召才援佛入儒,精读儒家典籍后,推崇儒家文化积极入世精神,发出“中国人作人与立国之特殊精神实在六经”[4]的文化自信的感悟。熊十力文化自信的心路历程,对当前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如何认识和发挥儒家文化价值具有一定的启示。

熊十力认为,儒家文化虽然有其政治抱负,但其真正的滋养是关于人的修为,后世对其价值的发挥应是其最精华之所在。对比中西文化碰撞中西方科技文化的负面作用,正是个人在科技作用力的推动下的迷失,科技文化不断助推人的欲念,儒家文化可以通过“克己己欲”“断除惑染”予以纠正。在熊十力看来,儒家文化历来注重个人的明几、亲证、冥会等心性修为之功,这些可以对科技文化进行纠偏而实现儒家文化“成己成物”之大义,从而实现“明天人之故”“彰道德之广崇”和“通治乱之条具”的理想化社会治理。

面对伴随着科技发展而出现的越来越多的负面问题,熊十力所秉持的文化自信更显合理和具有前瞻意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5],在开阔的研究视野中,汲取优秀文化养分,以文化自信提升个人境界,这为文化自信建设提供了智慧启示和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亨利·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熊十力.中国历史讲话 中国哲学与西洋科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

[4]熊十力.论六经·中国历史讲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侯惠勤.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自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 (11):12.

责任编辑:孙瑶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早期现代新儒家科技观的文化自信及其探索路径”(17ZXD005)。

[作者简介]赵培军,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科学思想史、科学认识论。

猜你喜欢
熊十力文化自信
熊十力骂醒陆军少将
谈钱的友情才是真友情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熊十力和学生较真
马一浮不回熊十力的信
但责我者为我师
熊十力:世间再无此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