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红 李钦 王寅峰
摘 要 Web前端开发作为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证书之一,对于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的软件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设计基于学分制的“1+X”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和技能证书的课证融通,面向不同层次人才重构分类的精细化培养体系,提升了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
关键词 “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软件技术专业群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17-0025-05
教育部《关于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将Web前端开发作为首批启动试点的证书之一,对软件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以及专业群“双高”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2]。
一、Web前端开发“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实施概况
Web前端开发岗位群主要包括网页设计、网页制作、响应式页面搭建、移动网页制作与设计、UI设计、HTML5开发、前端开发、网站搭建、网站规划与设计。Web前端开发证书对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移动应用开发、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群作为培养基础Web应用开发人才的主体,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Web技术目前也成为了软件技术专业群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之一。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试点院校之一,主动对接互联网行业需求,大力推动Web应用开发技术在专业群的应用和发展,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基于Web前端开发技能证书,在软件技术专业群进行实施试点。在2019年的软件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群下的各个专业与证书对接,课程内容与Web前端开发的职业标准对接,覆盖了网站规划、网站架构设计、UI設计,静态网页开发、动态网页开发、数据库应用、网页美化和性能调优,软件工程、前端开发和服务器后端开发,软件测试和维护、项目管理等互联网企业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二、Web前端开发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在“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群以机制创新为核心,搭建五方面协调育人平台,如图1所示:与区域行业协会深度合作,了解产业的需求、产业动态、行业标准、就业信息;与社会评价组织深度融合,协同探索软件技术专业群教学标准与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与等级证书融通[3];与行业标杆企业合作,了解最新技术架构、课程协作开发、开展师资培训;与重点合作企业全程深度合作,共同梳理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推动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工作过程对接;通过与中小企业专项合作,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通过获取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能力,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五方协同育人平台在教学团队建设、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承办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认证等多个维度形成协同育人机制,汇聚多方资源,在专业教学标准、教学资源、教学团队、学生就业等多个维度汇聚了行企育人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群根据Web前端开发证书制度试点的考试要求,通过对现有基于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改革,将职业技能考试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的全生命周期,形成了学历证书与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Web前端开发证书能力需求为:Web初级工程师(静态网页开发能力,网站设计与制作能力,动画与数据交互能力);Web中级工程师(动态网页开发能力,网站规划与开发,MySQL数据库设计与管理,响应式网站开发能力,数据交互能力);Web高级工程师(网站架构设计规划能力,前端架权设计优化能力,移动端 开发能力,网站性能优化能力)。以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为例,专业以培养Web前端开发和移动互联应用开发人才为目标,基于企业的开发流程对课程进行模块化开发,以一个移动Web前端网站的应用实例开发为载体,贯穿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培养的整个教学过程;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Web证书的考核标准模块,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搭建不同等级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三、“1+X”证书制度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开发类的专业主要包括软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等,软件技术专业群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基本上采用了基于专业岗位能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制度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目前软件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专业方向设置课程体系,各个方向之间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相互独立;这种齐步走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以学生为中心,不能满足学生个性成才的需求。
第二,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于多种招生类别,入读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专业适应能力也有很大差别,本身缺乏学习主动性;在入学之初没有建立专业认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专业方向,因而逐渐失去兴趣,不能够发挥特点,逐渐丧失自主学习的动力。“1+X”证书制度实施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技能证书进行学习和报考。
第三,教师是“1+X”证书制度实施的主体,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虽然都是双师型教师,大部分都有企业工作经验,但是目前教师是按照专业进行划分,每个专业设置了承担多种类型的专业课程;比如Web前端开发证书从初级到高级所要求的能力范围比较宽,对应的课程类型比较多,每个专业的教师不可能完全教授这么多课程,目前的师资配置不能适应“1+X”证书制度的要求。
第四,行业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很多学校通过引企驻校、引校进企、建立企业工作室的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但是目前各个专业开展校企融合相对独立,主要以专业为基础与合作企业开展实践教学,“1+X”证书制度中对于学生的实践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模块所需要的课时也比较繁重,目前的校企合作方法不能满足“1+X”证书的技能培训要求。
四、“1+X”证书制度下软件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思路
软件技术专业群2016年开始,从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四方面开始构建软件人才个性化精细培养体系,并依托广东省一类品牌专业建设进行了系列改革与实践,2019年将Web前端开发技术融入软件技术专业群课程教学,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基于学分制的Web前端开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较完善的Web前端开发证书课证融通体系,重构了校企深度融合的Web前端开发实践教学体系[4]。
(一)基于学历证书和技能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使专业人才培养契合区域发展需求,依托行业协会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供求进行调研,采用问卷、专题讨论、参与研讨会等调研方法对代表性企业、行业进行调研并形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调研报告,确定软件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规格;通过行企调研,确定了软件技术专业群对应职业岗位为Android工程师、iOS工程师、服务器工程师、Java工程师、前端工程师、人工智能和测试等岗位;根据岗位确定了专业的方向包括移动应用开发、Java开发、UI前端、Python、测试5个方向;依托方向成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并结合学生掌握相应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的技能,引入主流实践项目。实施“多维协同、项目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项目库平台。
基于“1+X”证书的软件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如图2所示。在专业方向外,软件技术专业群还包括技能证书方向拓展模块,5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群各个方向完成学历证书培养,每个专业方向对应1到2个职业岗位;专业群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职业拓展模块完成至少一个技能证书培养,每个技能证书对应1到2个职业岗位;基于“學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专业学生深造、高薪就业或自主创业个性化成才选课需求。
(二)基于学分制的“1+X”证书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分类
随着软件技术以及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技术专业群面临着主流技术持续更新与细分、职业岗位不断淘汰的竞争环境,学生入校即定专业方向和齐步走的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满足多样化成才与创新创业的需要;软件技术专业群从2016年开始重构“自选方向+能力模块”的学分制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软件技术专业群根据学生的生源以及学生自己的兴趣,通过模块化的定制,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也可以选择技能证书课程模块学习。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群基础课模块、分方向的专业核心课模块以及技能证书课程模块。
2.基于学分制的“1+X”证书课程体系
基于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在第一学期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群基础课模块,专业群各个方向教师团队做专业的宣讲,给每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规划职业发展路径,自由选择专业岗位方向,自主设计培养方案,自主选择专业核心模块化课程和技能证书课程。软件技术专业群目前开设了移动应用开发、Java开发、Python开发、软件测试5个方向,每个方向实行小班制教学,实行精细化和个性化的培养,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天赋特长,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基于“1+X”的学分制课程体系如图4所示,由于采用模块化课程开发体系,专业群可以根据专业发展的需求快速重构新的专业方向,也可以快速开设新的职业技能证书课程。
基于学分制的培养方案打破了以往行政班级的限制,每名学生的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都是动态重构的,学生在选择岗位方向后,还可以自主选择专业技能证书课程;每个岗位方向可以根据技术的发展动态调整专业拓展课的内容,学生在第二到第五学期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修专业拓展课。
3.“1+X”证书课证融通
软件技术专业群首先以“Web前端开发证书”作为技能证书实施的试点,根据“Web前端开发证书”的技能等级要求,“Web前端开发证书模块”由初级、中级和高级组成,根据“Web前端开发证书”的能力要求确定技能要求,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群“Web前端开发证书”不同等级证书培养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在软件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中嵌入“Web前端开发”模块,基于技能要求开发独立的“Web前端开发”课程。图5是软件技术专业群“Web前端开发证书”课证融通方案[5]。
将“Web前端开发证书”新的框架技术、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Web前端开发工程实践能力。软件技术专业群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紧密结合“1+X”课证融通方案进行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相应调整,“Web前端开发证书”与职业技能课程实现了课证融通,保证了职业技能证书的快速实施。
(三)“1+X”证书师资队伍建设
软件技术专业群将师资队伍分为公共基础课教学团队、专业群基础课教学团队、学历证书课程教学团队以及技能证书课程教学团队。学历证书课程教学团队主要包括移动应用开发、Java开发、Python开发、软件测试5个方向教学团队;技能证书教学团队目前只包括了Web前端开发教学团队;根据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及专业技能证书的试点推进可以灵活地增加专业方向教学团队和技能证书团队。
基于学分制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的自我优化,便于专业方向的自我重构;由于学生自由选择岗位方向,就业竞争力不强的专业慢慢的失去了生源,比如软件技术专业群.net方向和测试方向的课程模块,学生选择意愿比较低,促使专业自我重组和优化,师资重组为UI开发和Python开发教学团队;基于学分制的课程体系采用了“专业群基础课程模块+可动态调整的学历证书专业方向模块”,开设新专业只需要新增模块化课程,其他的课程都可以复用,新方向的专业人才方案可以快速进行模块化构建和实施。基于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了教师的模块化重构和优化,提供了一条新的师资队伍建设路径[6]。
(四)重构“项目贯穿、分段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以往的实践教学都强调校企合作和创立企业工作室,但是学生对于实践教学没有选择权,被动接受。软件技术专业群将实践课程分为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模块和职业技能证书教学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包括移动应用开发、Java开发、Python开发、软件测试5个方向;职业技能证书实践教学模块由初级、中级和高级组成,根据“职业技能证书”的能力要求建立模块化实践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模块和一个职业技能证书实践教学模块。“1+X”实践教学体系如图6所示。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个专业方向与企业共建校内企业工作室,积极引进企业专家和产业导师兼职授课,与专业方向教学团队一起开展课程教学与实训;形成专业方向教师、企业兼职教师、N个自主选课学生的校企双元培养体系,企业兼职教师丰富的项目经验与学校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相结合,有利于精细化培养学生的实践及技能。
随着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与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为不断满足软件技术产业对个性化培养的需求,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培养机制仍需在校企合作协同机制、标准规范上进一步优化。一是开展“Web前端开发”一体化基地建设。软件技术专业群与“Web前端开发”证书社会培训组织协同,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校企共建集“教学、实训、培训、考证”于一体的Web前端开发人才培养基地,满足校内外对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和认证考试需求。二是Web前端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共建Web前端开发技术应用型的师资团队。在“1+X”证书试点制度背景下,学校加大支持力度,出台激励措施,培养Web前端开发校内外教学名师,进一步促进Web开发技术在软件技术专业群的广泛开展。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参与1+X 证书制度试点的首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公示公告[Z].教职所[2019]67号,2019-03-26.
[2]吴昆.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13-16.
[3]杨堆元.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实施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9(7):14-16.
[4]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72-76.
[5]许远.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研究[J].职教管理,2019(7):32-40.
[6]戴勇,张铮,郭琼.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思路与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9-3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of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Group Based on
“1+X”Certificate System
Lai Hong, Li Qin, Wang Yinfeng
Abstract A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1+X”pilot certificates, Web front-end development is significant to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for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group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process of“education certificate + vocational skills certificate”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talents training, this article designed a“1+X”curriculum syste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e credit system, which aims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and skill certificates, refine training system for the reconstru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al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improve the ability to train complex talents in the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group, and explore a new path of Web front-end development talent training for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under the“1+X”certification system.
Key words “1 + X”certificates; talent training mode; software technology; specialty group
Author Lai Hong,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senior engineer of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518072); Wang Yinfeng,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rresponding author Lin Qin, Senior engineer of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518072)
作者簡介
赖红(1981- ),男,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深圳,518072);王寅峰,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作者
李钦(1979- ),男,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博士(深圳,518072)
基金项目
2016年度广东省专业领军人才培养项目(粤教职函[2018]14号),主持人:王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