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诗歌发展史上,中唐时期涌现了许多以商贾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从中可了解当时的商贾生态、经济背景等,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结合诗人们的创作,从两方面勾勒唐商贾生态,其一为体悟诗作中展现的商贾生活,即商人群体的整体情况、商贾与农民力量上的悬殊、官商的互利等;其二为剖析商贾诗中“精打细算”“唯利是图”“漂泊寂寞”的商贾形象。
关键词:中唐商贾诗 商贾生活 商贾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2-0103-02
中唐诗坛涌现了不少以商贾为表现对象的上乘之作,如元稹的《估客乐》、白居易的《盐商妇》、刘禹锡的《贾客词》等,从这些诗歌中可以挖掘商贾生活和商贾形象,从而展现中唐商贾生态。
一、商贾生活
1.商人群体壮大
商贾重利,以利起行。如元稹《估客乐》“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即行”,刘禹锡《贾客词》“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都突出了“利”对商贾的导引作用,而这恰恰是商人群体壮大的本体原因。因利而来,慕利而驱,举世滔滔皆言利。聚富的商贾形象的强烈吸引力,辅以时局的相对有利,使从商的人不断增加。此外,不同阶层间的流动,尤以“弃农从商”为重,也促进了商人群体的壮大。
商业的繁荣发展,商贾聚敛财富的厚重,对比起繁难艰辛的农活和压在小农身上的沉重税收,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选择“弃农从商”。不同阶层间的流动,是商人群体壮大的一个侧面。姚合在《庄居野行》中写道:“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寥寥数语,描写了农民弃农从商的画面:诗人在田间行走,却惊讶地发现许多人家空无一人。向村人打听他们的去向,则道出这些家门紧闭的农民都去做了商贾。而张藉的《贾客乐》同样也写到了弃农从商的画面:“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长为贩宝翁。”在这种情境下,弃农从商的选择多了几分无奈之感。
2.賈雄农伤
商贾诗反映“贾雄农伤”的社会现实,主要体现在农民的艰辛困苦和商贾的坐拥巨额财富的对比上。白居易的《盐商妇》中描绘了不事农桑,嫁予盐商,“绿鬟富去金钗多,皓腕肥来银钏窄”“终日美饭食,终岁好衣裳”的盐商妇,尽显盐商眷属豪华奢靡的生活。刘禹锡的《贾客词》同样展现了“妻约雕金钏,女垂贯珠缨”的豪奢,诗末以“农夫何为者,辛苦事寒耕”寄予了对农夫辛勤寒耕的同情;在《贾客乐》中,商贾可“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大量敛财却不需承担沉重的税款。与之相较的农民只能“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长为贩宝翁”,老实本分地承担税收的重担,辛苦劳作终成空。商贾势力的逐渐宏大,让他们对土地的归属有了话语权,土地购买兼并时有发生。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被不断挤压,生存所得减少,而加在农民身上的税收重担越发沉重,以致不少农民食不果腹,生活愈加艰辛困苦。此外,正如前文所述的“弃农从商”的现象频发,使得商贾经济更为雄厚,占据了更重的份额。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受挫,不利于农业社会中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商贾坐拥数不尽的财富,农民辛苦耕作所得寥寥,两者存有天壤之别。
3.官商勾结
聚敛财富的商贾和官府勾连在一起,沟通王侯,以此谋得更高的利润。《估客乐》展现了这一过程:“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中唐以后,宦官专权,宦官王侯成为商贾们贿赂的对象,以仰仗他们在政治上的势力,为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大开方便之门。“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的现象,离不开官府势力的维护。官商一体,利益输送往来,既满足了宦官王侯们的贪欲,又成就了商贾自身利益。
对于商贾沟通王侯的事实,也有新颖的理解角度——学者李小奇在自己对唐代商贾诗的多维研究中指出:“元稹的诗《贾客乐》,最为有力地说明了商人结交王侯的本质在于保护自己的利益,以财事官这是商人的护利符。如果不这样做,就可能在经营过程中受到这样那样的制裁限制掠夺。”要说明的是,学者并非美化商贾沟通王侯的事实,忽略其提高社会地位和谋得更高利润的趋向,而是以此为前提,探讨该行为的又一解析。
4.为商不易
在商贾谋得巨额利益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高风险高收益”这条经济铁律。在商贾诗的描述中,也不难看到商贾牟利的过程并不容易。张藉《贾客乐》中有“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诗句,体现了商贾长期在路途中漂泊,海上行商利益很高,但也极其危险。“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商贾奔走经商,入蜀经蛮,漂泊无定期。学者李菁在赏析《贾客乐》的时候,同样认为商贾除了表面的利益外,深入探究则体会到为商不易:“夜夜算缗眠独迟”所为何来?无非想博个“金多众中为上客”的社会地位。辛劳的农夫自然会羡慕商贾,也想踏上贩宝之路,可是,有谁知道商贾们有多艰难和辛酸,一切都被那表面的“金多”给掩盖了!商贾暴利的背后是不稳定的生活,正如刘驾《反贾客乐》:“无言贾客乐,贾客多无墓。行舟触风浪,尽入鱼腹去。”
总而言之,商贾的利益是可见的,但为商过程中经历的艰辛险阻是未可知的。除了经商途上的艰难坎坷外,他们还需要忍受内心思乡的煎熬,抵得住漂泊逐利的寂寞。此外,还得提防以“借商”等名义搜刮钱财的行径。由此可观,为商着实不易。
二、商贾形象
1.精打细算
商贾具有商业手段,也乐于应对人情世故。学者田丰娟在《唐代涉商诗研究》中有较为精准的叙述:“刘禹锡《贾客词》:‘乘时知重轻,心计析秋毫则描绘了商贾们能抓住货物交易的有利时机,对事物的价值大小了然于胸,即使分毫微利也决不放过,计算得很清楚。”“一旁恨市利,突若截海鲸。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则是写商人们购进某一商品之前都要仔细调查市场行情,谨慎盘算,一旦觉得有利可赚,他们便果断购买,毫不犹豫。商贾有商业手腕,精明计算,精准目光,对商品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这让他们在买卖市场占据有利态势。此外,商贾还与掌握政治势力的宦官王侯暗通有无,如前文所叙述的官商勾结,以利益为支撑,搭建起人脉网络,这往往使他们在买卖上无往而不利。
2.唯利是图
正如前文所述,“利”是商贾的出发点,他们的行为也围绕“利”来展开。“有利身即行”“求利无不营”,在利益的驱使下,父兄的教导中,利益都是重要的。“生为估客乐,判尔乐一生”,商贾一生乐于逐利。“金多众中为上客”则展现了商贾们以金钱为标准的金钱观。在利益被无限抬高的商业环境下,“卖假莫卖诚”的情况自然不少。《估客乐》也展现了商贾欺瞒顾客,贩假售假的行径:“鍮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缨。归来村中卖,敲作金石声”,以假乱真,何其猖狂!买家却“贵贱不敢争”,把钱“送”给了商贾。商贾经此一买一卖,已经谋得十倍的利益。而实际交易不止于此,如“村中田舍娘”这类买家比比皆是,他们自然能牟取暴利,发家致富。在“重利轻义”“唯利是图”的层面,商贾的行为一直是诗人们抨击的重点。
3.漂泊寂寞
商贾四海为家,四处漂泊,在宁静之时,自然也有思乡的愁绪。但该类形象在中唐商賈题材的诗歌中不甚突出,仅作为补充商贾形象的一个侧面。卢纶《河口逢江州朱道士因听琴》中描述:“庐山道士夜携琴,映月相逢辨语音。引坐霜中弹一弄,满船商客有归心。”夜色渐浓,抚琴弹奏。在皎皎明月下,逐利的心慢慢平息,有了思乡的思绪,恨归的情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常年客旅在外,虽赢得财富满盈,仍眷恋小家其乐融融的平淡生活。“满船商客有归心”,可见此情此景,让漂泊在外的商贾回忆起家乡的一景一物,或是家中盼归的眷属,平添几分归家的愁绪。
三、结语
综上,中唐的商贾诗具有多层面的探讨价值:从横向观之,中唐商贾诗作为唐诗中一个类别,丰富了诗词的内容形式;从纵向观之,中唐商贾诗作为今人窥探中唐商贾生态的窗口,使我们得以了解、分析当时的社会形态,如商贾生活、商贾形象等,从而对商贾生态萌发思考、持有态度。
参考文献:
[1]李小奇.唐代商贾诗的多维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2]田丰娟.唐代涉商诗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3]张卫婷.唐代商贾诗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
[4]李中华.唐代文学中的商贾形象[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5).
[5]王林丽.简论唐代商贾诗的内容和意义[J].美与时代,2004(10).
[6]周晓琳.重本抑末写批判商贾:中国古代文学商人形象研究之一[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7]肖文苑.唐诗中的商人[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8]李菁.商贾形象变迁与中晚唐文人价值观的转变[J].宁夏社会科学,2005(2).
责任编辑:杨国栋
[作者简介]蔡冬丽,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