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

2020-07-30 09:26伍伟何东初
临床内科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氯喹凝血酶

伍伟 何东初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炎、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在临床中发现RA患者常伴血浆D-二聚体升高,而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交联后被纤溶酶降解的产物,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之一[2]。我们通过分析134例RA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旨在探讨D-二聚体在RA中的意义。

对象与方法

1.对象:纳入2010年1月~2018年7月于我科住院的RA患者134例(RA组),其中男24例,女110例,年龄18~88岁,平均年龄(57.91±11.11)岁,其中35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甲氨蝶呤+羟氯喹+柳氮磺吡啶治疗,88例使用甲氨蝶呤+羟氯喹+柳氮磺吡啶或来氟米特治疗,11例使用甲氨蝶呤+羟氯喹治疗。纳入标准:(1)符合2009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关于RA的诊断标准[1];(2)临床资料包括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D-二聚体、类风湿因子(RF)-IgA、RF-IgG、RF-IgM及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结果;(3)近6个月无外伤、手术史;(4)无长期卧床高危因素。排除标准:(1)合并感染、肿瘤、血栓性疾病;(2)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3)近期有生物制剂治疗史;(4)合并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管炎、抗磷脂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5)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同时纳入我院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SLE(SLE组)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PSS组)患者各30例,其中健康对照组男8例,女22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53.97±14.76)岁;SLE组男2例,女28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53.67±9.20)岁,其中12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羟氯喹+环磷酰胺治疗,18例使用骁悉+羟氯喹治疗;PSS组男2例,女28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5.43±10.74)岁,其中10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羟氯喹+白芍总苷治疗,20例使用羟氯喹+白芍苷治疗。4组受试者性别、年龄及RA组、SLE组、PSS组患者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2.方法

(1)疾病活动度评分: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参照文献[3]进行评估。依据DAS28将RA患者分为缓解组(DAS28<2.6)10例、低疾病活动组(2.6≤DAS28<3.2)9例、中疾病活动组(3.2≤DAS28≤5.1)53例及高疾病活动组( DAS28>5.1)62例。

(2)实验室指标检测:所有受试者均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243 ng/ml,采用魏氏法检测ESR,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采用西门子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RA患者行RF-IgA、RF-IgG、RF-IgM及抗CCP抗体检查。

结 果

1.4组受试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RA组、健康对照组、SLE组、PSS组受试者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607.388(233.500,727.250)ng/ml、89.500(51.000,155.750)ng/ml、259.500(85.000,413.000)ng/ml、107.500(43.250,218.000)ng/ml,其中RA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LE组、PSS组(P<0.01)。

2.不同疾病活动组RA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治疗方案比较:4组RA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缓解组低于3个疾病活动组,低疾病活动组和中疾病活动组均低于高疾病活动组(P<0.01)。4组RA患者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RA患者D-二聚体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D-二聚体与年龄、PLT计数、ESR、CRP、DAS28、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1),而与病程、WBC计数、抗CCP抗体、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RF-IgA、RF-IgG、RF-IgM均无相关性(P>0.05)。见表2。

4.RA患者D-二聚体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多因素分析:将上述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AS28、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升高是RA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P<0.01)。见表3。

表3 RA患者D-二聚体与其它指标之间的多因素分析

讨 论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明显高于SLE、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骨关节炎及晶体性关节炎患者[4],同时存在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体(TAT)和凝血酶原片段F1+2升高[5-6]。RA患者的关节滑液中组织因子(TF)活性、凝血酶、凝血酶原片段F1+2、TAT、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凝血酶因子Ⅹa(FⅩa)、血纤溶蛋白溶酶、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水平均明显升高[5-7],且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RP、组织因子通道抑制物(TFPI)活性、TAT相关。滑液D-二聚体与CRP相关,滑液TFPI水平与滑液凝血酶原片段F1+2、TAT相关[5],表明RA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的激活。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凝血酶提高了细胞表面TF活性,凝血酶可促进IL-6、MMP-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7]。经治疗后,RA患者炎症指标降低、临床症状减轻的同时,伴随凝血酶原生物标志物水平的下降[6],表明凝血纤溶系统在RA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血液中D-二聚体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之一,其升高可见于动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排除血栓等上述因素后,RA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LE组、PSS组,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提示RA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同时不同疾病活动度组RA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D-二聚体水平与RA疾病活动度相关。同时,RA患者D-二聚体与年龄、PLT计数、ESR、CRP、DAS28、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原均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与CCP、RF无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AS28、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升高是RA患者D-二聚体升高的危险因素。ESR、CRP、DAS28常用于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评估,而D-二聚体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提示D-二聚体可用于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评估。有研究表明,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升高主要是由全身炎症因子升高引起,即使在RA患者缓解期也存在[8],提示D-二聚体可作为RA病情活动性的评价指标,与既往文献报道结果一致[9]。另有研究表明托珠单抗治疗中至重度疾病活动度RA患者时, D-二聚体和IL-1β水平较常用炎性指标能更好地早期预测患者后期的治疗反应[10],提示D-二聚体水平可预测相关治疗方案的后期疗效。

综上所述,RA患者D-二聚体水平能较好地反映疾病活动度,对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RA病情活动性评价的参考指标。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氯喹凝血酶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儿童低凝血酶原血症-狼疮抗凝物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喹啉类生物碱在治疗COVID-19中的应用与问题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影响的临床效果
磷酸氯喹
停药了!特朗普结束服用羟氯喹
70年老药氯喹带来“新希望”
基于稀土离子介导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开关的凝血酶生物传感器
影响血液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结果的因素
多肽自组装膜用于凝血酶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