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尔洪·买买提明,哈米提·热合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新疆 和田 848000)
骶尾部藏毛窦在临床上常称为骶尾部窦或骶尾部囊肿,该病易反复,患者常表现为急性感染、囊肿、毛发内藏等状况[1]。发病人群多为男性,发病年龄段多为20~30岁的年轻人[2]。目前该病的致病原因尚未探明,分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3]两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上,手术治疗手段以其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等特点渐渐代替了非手术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常见两种治疗手术方案为皮瓣转移术和切开缝合术,本研究即对这二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选择年限为2017年5月~2019年4月,采集我院骶尾部藏毛窦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性别统计:男41例、女5例,年龄统计:26~40岁,平均(31.77±2.39)岁;病程统计4~37个月,平均(14.21±5.19)个月。依据统计学分组方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23例采用切除一期缝合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23例采用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手术方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的时间为11~85个月,平均45.21个月。在对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后,并未发现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两者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术前准备工作:术前30 min注射抗生素,术区备皮。后对患者进行麻醉,麻醉方式为双阻滞麻醉。后取折刀位,于患者臀沟两侧施以宽胶布向外牵拉,使臀沟暴露。
对照组患者采用切除一期缝合手术治疗方案,具体为:①对手术时需要下刀出和转移的皮瓣进行进行标记;②随后以标记手术线进行菱形切除,保证藏毛窦组织被完全切除,游离皮瓣直至臀肌浅筋膜浅面,然后对切口进行止血;当患者患处范围较大时需留置引流管;③进行手术缝合,采用可吸收线,于皮内对皮瓣进行缝合,再将皮肤及脂肪缝合,确保不存在死腔;④最后用塔形纱布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和固定。
观察组采用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手术方案,具体为:①对待患处无破溃的患者采取纵向梭形切口于肿物中心,使窦道暴露充分;②对待患处有溃破的患者,以球形探针沿患处窦道方向进行缓慢探查,后将亚甲蓝注射液注入窦道,使其染色,在探针引导下对染色窦道进行完整切除;③对患者切口处,进行止血和消毒;④缝合手段采用切口行褥式,尽可能使死腔消除。;⑤包扎固定手段同上。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术后护理方案:①术后6 h内以俯卧位为佳修养;6 h后自行取位,以身体舒适为佳,但要注意避免患处受压;②均使用抗生素消炎一周;③均使用微波理疗促进创面循环,有助于伤口愈合;④保持创面卫生,定期进行消毒,药物可采用碘伏及康复新液,频率为2次/d,清洗换药时注意观察创面愈合情况;⑤根据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在2周左右安排拆线;⑥术后12月内,持续使用激光进行脱毛。
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长、住院时长和愈合时长等数据,并进行比较。在进行随访时,对两组患者愈合时长、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情况进行记录和比较。
文中所有涉及需要比较分析的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21.0执行,涉及到计数资料x2检验均以[n(%)]表达,涉及到计量资料t检验均以(±s)编导,P<0.05提示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选取临床上两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手段,分别为皮瓣转移术和切开缝合术,对比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效果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后效果对比[±s]
注:相比对照组*P<0.05
观察指标 观察组(n=23) 对照组(n=23)手术时长(min) 51.69±7.89 29.13±6.39住院时长(d) 7.39±2.43 7.59±3.52愈合时长(d) 16.99±4.31 30.69±6.69并发症发生率(%) 2(8.70) 6(26.09)复发率(%) 1(4.35) 5(21.74)
临床上常见两种治疗手术方案为皮瓣转移术和切开缝合术,本研究即对这二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时长为(51.69±7.89)min、住院时长为(7.39±2.43)d、愈合时长为(16.99±4.31)d、并发症发生率为8.70%、复发率为4.35%,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时长为(29.13±6.39)min、住院时长为(7.59±3.52)d、愈合时长为(30.69±6.69)d、并发症发生率为26.09%、复发率为21.74%,前者除手术耗时较长外,其他各项数据明显较后者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手术方案治疗骶尾部藏毛窦,虽手术时间较长,但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