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滔
埃德温·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在我国运用的系统性文献综述
●唐文滔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近年来,埃德温·戈登音乐教育理论被引介到我国并被不同程度地应用,笔者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聚焦主题和呈现特征四个视角剖析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在我国的运用状况,通过数据分析戈登音乐教育理论未来在我国的研究空间与热点。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在我国内地的运用仍处于较新领域,相关文献还很稀缺,已有研究大多仅从某一个视角进行介绍性论述,缺乏深入研究、数据分析及实践检证;在台湾,有关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的研究已进入实地调查、分层测量、定量检验的深层次阶段。
埃德温·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系统性文献综述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心理学家埃德温·戈登(以下简称戈登)曾一度被称为“美国音乐教育之父”,与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铃木镇一齐名。戈登的音乐学习理论、音乐能力测量工具及建构于二者之上的音乐课程体系在世界上早已闻名遐迩,但时下并不为国人所熟知。1981年,台湾学者卢钦铭在《教育心理学报》上发表题为《我国国小及国中学生音乐性向之研究》,标志着戈登及其音乐教育理论渐被引入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戈登音乐学习理论、音乐能力测量及其课程体系被不同程度地引进与应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随机性和随意性,引用该理论体系进行长期、扎根研究的极少。而关注戈登思想及核心理论体系对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应用于当下音乐教育之中则是研究的重点。
埃德温·戈登音乐教育理论是戈登几十年的实践和研究所得,其音乐学习理论、音乐能力测量工具、音乐课程均被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应用。总体上,国外对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的研究多采用实证性研究,国内则多关注于其理论体系的引入与介绍性研究。
在国外,对戈登音乐教育理论进行实证研究的代表有意大利Antonella Nuzzaci、[1]土耳其Maciej Kołodziejski、[2]美国Josef Hanson[3]等,他们长期运用戈登理论进行观察性研究和音乐能力测验;国外音乐教育的学位论文对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及其应用也较为关注,目前可检索到美国7所大学、共7篇博士学位论文皆以不同的音乐技能为对象,采用实证性研究法,对戈登音乐教育理论进行应用和检测。
在国内,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研究集中于两个层面:一是理论引介,二是理论应用。理论引介方面,以著作、译著和教材译介为代表。目前,我国共出版戈登著作1部、译著4部、教材2套,分别是:许冰《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4]普凯元译《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基础》(1989)、[5]莊惠君译《幼儿音乐学习原理》(2000)、[6]余原译《婴幼儿音乐学习的秘密》(2013)、[7]梁小娟译《音乐的学习顺序》(2018)、[8]王甘等译《音乐游戏》(2004)、[9]《跃进音乐课程》系列教材,共六册。[10]论文类共有52篇,其中以刘沛(2015)、[11](P4-6)吴珍(2013)、[12](P220-223、230)苏杭(2011)、[13](P154-157)[14];梁小娟(2013)、[15](P26-28)李烁(2013)、[16](P154-157)邹燕妃、[17]章忆悦[18]等为代表,分别对戈登音乐教育理论进行了介绍性概述。应用上,以音乐性向测试及其行动研究为主,台湾运用较广,其中庄敏仁、庄惠君长期致力于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的推介和调查实践,陈玉婷、[19](P59-88)李佳玲、[20]Juliana Andrade de Aguiar、[21]许薇[22]等,多专注于对戈登音乐教学理论和音乐性向测试进行信度与效度检证。
目前,在对戈登音乐教育理论日渐激增的学术关注和运用下,缺乏一项针对埃德温·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在我国运用情况的综述性研究,用以探索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的引用对象是谁、是如何引介运用、在哪些方面进行运用、效果如何等相关问题。本研究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方法和步骤,对埃德温·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在我国的运用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以推进戈登理论在我国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从1753年,苏格兰海军外科医生林德提出必须系统地确认、抽取和评估已有研究信息,使系统性文献综述(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有了原始设想,到2015年考科蓝综述达6200篇,[23](P145-151)系统性文献综述历经了300多年发展和变迁,已成为一种流行于国际间的正规研究方法。本文基于1981-2019年间的中文文献,对埃德温·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筛查和选取,结合筛查、选取结果开展系统性文献综述。就本文而言,其核心问题是:埃德温·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如何在我国得以有效运用?论证此问题,可从四个子问题展开,探索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在我国的研究空间和未来趋势:
1.我国学界运用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的研究发表趋势如何?
2.戈登相关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层面上呈现了怎样的特征?
3.戈登相关研究成果聚焦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4.戈登理论在我国的运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本研究的文献检索范围为:CNKI期刊库、读秀搜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华艺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四个文献检索库。根据研究问题,确定检索词为:1.埃德温·戈登;2.戈登;3.Gordon;4.高登;5.爱德温·戈登;6.埃德温·戈登音乐学习理论;7.戈登音乐性向测试。
通过上述检索关键词对文献进行搜索,发现文献量较小,因此根据研究需要增加两条入选标准:凡是出现了埃德温·戈登姓名的音乐类研究文献,即入选文献样本;凡研究文本中涉及埃德温·戈登理论的国内文献,皆列入文献样本库。
通过初步对1981-2019年以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共收集文论56篇。经人工筛选后,去除2篇重复发表的会议论文、1篇著作书序、1篇书评,获得有效文献52篇。为保证文献筛选、甄别的准确度与辐射广度,即以人工筛选后所得的52篇有效文献为样本对其进行编码。
就52篇文献样本,通过理论模型、发表时间、文献类型、作者四个方面进行基础描述性分析。
戈登从20世纪50年代起即对音乐学习、性向测验展开研究,我国对其音乐教育理论引介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大量文献采用一般介绍性研究(22篇)和定性研究(5篇),所用理论多集中于音乐学习理论、幼儿早期音乐教育理论、“听想”理论、“预备听想”理论和音乐性向理论五个方面。其他研究则聚焦于戈登音乐学习理论及其迁移的行动研究,如音乐欣赏和教学、课堂活动、器乐演奏及其学习成效、音乐学习理论的拆解分散学习及其收效、音乐学习顺序中音调型、节奏型教学的解构训练(16篇)等;其次,研究多关注音乐性向测验及成效测量,如音乐“听想”、歌唱和合唱教学、即兴表现能力、音乐技能和音乐感等单项音乐素质测量以及婴幼儿、青少年课程学习成效测量(9篇)。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关于埃德温·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的研究集中于理论方面的阐述与讨论,缺乏通过定量研究的实践型数据检证。
图1.文献样本发表时间
由图1可见,2013年前有关埃德温·戈登的研究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2013年达数量最高值,随后趋于稳定,波动幅度相对缩小。2008-2013年增长幅度较大,最主要原因可能是与2007年埃德温·戈登受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教授之邀赴北京讲学有关,戈登同期亦到访上海音乐学院,两地讲学产生较大影响。故,此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以中国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居多。
统计文献样本所登期刊及其类型,发现相关文献主要刊于音乐教育类期刊和部分音乐学院学报(见表1)。通过对发文作者和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可知该领域中高产作者、代表性作者及其观点,这些研究基本在戈登音乐教育理论运用的多个视角分别开展阐述与讨论,并重点阐释了其先进性和重要性。
表1.重要期刊和代表性作者
序号重要期刊数量代表作者 1《中国音乐教育》4刘沛、吴珍、许冰 2《中国音乐》2吴珍、任恺 3《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许冰 4《交响》1陈蓉 5《乐器》2梁小娟 6《乐府新声》2苏杭
在对52篇文献进行全文阅读和分析后,试图对上文提到的发文趋势、呈现特征、研究主题、机遇和挑战等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即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聚焦主题和呈现特征四个视阈对埃德温·戈登音乐教育理论进行回顾。
1.研究方法
明确文献类型是分类研究的第一步。由图2可知,本研究中文献样本主要分为两类: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其中硕、博士学位论文共20篇,博士论文2篇;期刊论文共32篇。从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上看,这两类文献又可分为两种研究类型:一是关于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引介的质性研究,共26篇,其中学位论文4篇,期刊类论文共22篇;二是对戈登音乐教育思想及理论应用的量化、行动之实证研究。如图3所示,此类型中的26篇文献研究方法含量化研究、质性研究、混合研究及其他方法四种;其中65.3%为学位论文,共16篇,含台湾5篇、澳门1篇;行动研究期刊论文为9篇。
图2.文献研究类别
图3.实证研究类文献之研究方法
从学位论文的研究发文频率上看,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已经受到国内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关注。国内硕士论文对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的定向行动研究始于2006年,2011年和2018年为两个高峰点。通读文献可知,国内对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的理解认识、接受程度、研究水准、成果质量皆在逐步递增,但发表在国内核心刊物的期刊论文仅有11篇,含台湾1篇,发表于普通期刊的文献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雷同率较高,有价值的文献仍较少。
2.研究对象
基于26篇实证研究,分解出四类研究对象:学龄前幼儿、小学阶段的儿童、中学阶段的青少年以及在任教师。
图4.实证研究之对象
图4所示,目前以小学阶段儿童和学龄前幼儿为研究对象的居多,原因有二:一是戈登音乐教育理论中强调“幼年丰富的音乐环境是不容忽视的”[24](P21),是音乐教育中“非正式引导”环节,决定了幼儿“发展中的音乐性向”的起点与空间;二是戈登曾提出“音乐环境(包含有建构和无建构)在小朋友九足岁以后,便对音乐性向没有影响了(或影响很小),那么此时所测量和具备的音乐性向就被称为‘稳定的音乐性向’”[24](P21)。基于此,大多数实证类研究文献都选取了3-9岁这个年龄段进行量化和相关音乐技能的行动研究,这是戈登幼儿早期音乐教育核心思想的反映。反观之,以婴儿期、1-3岁幼儿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鲜有。
3.聚焦主题
分析文献研究主题即是甄别研究关注点。由文献可知,国内引介类文献的研究主题遍及戈登大部分理论分支,研究频率较高的为“听想”、音乐性向和音乐学习理论。“听想”(Audiation)这一概念是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是贯穿于戈登音乐学习理论和实践的主线,是戈登心目中的音乐人基本的必备素质,也是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更是体现音乐本性的音乐学习底线是一种更为内在和深刻、表现为内心领悟的过程。[24](P21)“听想”是起点,戈登为构建和培养学生音乐“听想”的能力,从而构建了音乐学习理论,进而有了音乐性向测试和关注音高、节奏以及技能学习顺序。[8](P4)由表2可知,国内文献已对戈登的核心音乐教育理论进行了引介。
表2.理论研究主题
序号研究对象应用研究主题 1幼儿(学龄前)戈登理论的迁移学习 2儿童(小学)音乐欣赏及其课程教学 3青少年(初中)课堂活动 4成人(教师)器乐演奏学习及其成效 5 节奏型教学(训练) 6理论引介主题音调型(音型)教学 7音乐学习理论音乐性向测试 8幼儿早期音乐教育理论音乐“听想”实践及其测量 9音乐性向理论及其测验歌唱、合唱教学及其成效测量 10“听想”理论即兴表现能力教学及成效测量 11“预备听想”理论音乐技能与音乐感测量 12音乐教学法音乐(单项)素质测量 13教材译介幼儿课程及学习成效测量 14 民族音乐学校传承
图5.理论引介研究类别
许冰对戈登生平及其学术发展轨迹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音乐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25](P1)其文论是国内第一篇以戈登及其音乐教育理论为研究主题的博士学位论文,为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在中国的认知和传播发挥了一定作用;吴珍对戈登音乐学习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进行了解读,阐述了对戈登核心理念的思考;[25](P1)梁小娟则关注戈登音乐教学法体系的研究,并曾赴美拜戈登门下学习,她介绍、分析了“预备听想”的心理学基础及其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意义;[26](P25-27)对于戈登音乐性向理论国内更多的是运用实证类研究进行观察和测量,用实践来转引戈登音乐教育理论(见图5)。
实证文献方面,运用戈登音乐教育理论进行应用研究所涉及的主题较多,包含音乐欣赏、课堂活动、音乐技能与素质测试及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问题四个层面(见图6)。从某种程度上说,戈登音乐教育理论是一种音乐教育哲学,其理论体系中又下辖多种音乐教学方法论,可对音乐教育各个门类的教学及其延展提供理论指导与标准检测,是促进我国音乐教育国际化、现代化的一种动力。
图6.理论应用研究主题
4.相关研究成果的基本特征
基于文献阅读与数据整理,结合研究方法、研究对象、聚焦主题三个层面的系统性分析,对目前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在我国运用现况的总体研究特点述之如下。
(1)期刊论文多介绍性研究。32篇期刊样本文献中,26篇为内地刊物所载,6篇为台湾期刊所载,除去台湾期刊中5篇实证类研究文论、上海音乐学院陈蓉1篇实证类研究外,[27](P121-126)余下24篇,皆为对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的一般介绍性述论,并集中于戈登音乐学习理论与幼儿早期音乐教育两大主题,并未将戈登音乐理论引入课堂教学这一实践层面中去。可见,在我国大陆地区对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的研究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2)学位论文多采用实证研究。本研究中共涉学位论文20篇,含2篇博士论文,这2篇博士论文恰是对戈登理论进行系统推介和台湾地区教师运用戈登理论进行教学现象的概述,剩余18篇皆从不同音乐技能、音乐素质训练等方面进行不同时长、不同程度的量化、行动研究,并从数据中提炼论据,为戈登音乐教育理论浸入教学实践与成果测量的实证研究阶段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位论文广用的实证研究法,推动了戈登崇尚音乐教育实践之教学理念及其教育理论在我国本土化的探索,具有积极意义。
(3)台湾地区的研究相对较成熟。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的中国研究起于台湾,从文献样本数量上看,台湾共有硕士论文5篇,期刊论文6篇,占所有文献样本总数的21.15%①。5篇硕士论文皆为针对单项或综合音乐素质训练及其测量的实证研究,是对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的实践和应用,皆以数据为佐证进行观点阐释。据悉,台湾硕士生毕业课题设计和文论中所涉教学程序要先通过专家组评审后方可进行,教学实验实时视频也需经由专家鉴定,因此硕士论文研究信度和质量有一定标准和质量保证。6篇期刊论文中,除陈晓雰《音乐教学法另一篇:戈登音乐学习理论》一文为理论介绍,其余5篇皆通过量化、行动研究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最后用数据进行论证。值得一提的是,有3篇台湾期刊论文篇幅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当,故此反应台湾地区关于戈登的相关研究较内地更为深入、成熟。
本文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方式,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聚焦主题和呈现特征四个视角,了解到目前我国关于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的运用现况,并以此为基,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再研究之可行方向进行描述。
自2012年有学者指出埃德温·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台湾起,[28](P11-14)这一研究历史起点便成为定格。通过文献搜索与爬梳,从时间上可确证:埃德温·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在中国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1年),台湾卢钦铭首次运用戈登音乐性向理论及量表对国小和国中学生进行音乐性向测试研究。经过内地、台湾近40年的研究与拓展,埃德温·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在代表作译著、理论推介、教材译介和实证研究四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程度的普及与运用。
从1989年至2018年的30年间,已有四部译著出版发行并多次翻印,这四部著作向我国推介了戈登的幼儿早期音乐教育理念和理论、音乐才能发展的基础、标准与测量、音乐的学习顺序等核心理论,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国际视野拓宽提供了参考蓝本,对国内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体系构建的更新与提升产生了一定影响。
自1981年至2019年,内地、台湾、澳门等多地学者以戈登音乐教育理论为研究主题产生了26篇文论,从世界音乐教育发展史的角度论述戈登及其音乐教育理论的衍生、源起和发展;从戈登生平、学术履历、著作和文论等核心理论的发表叙述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价值;从婴幼儿音乐才能的发展基础、音乐性向理论和测试体系的构建、幼儿音乐学习理论等推介其早期音乐教学范式;从“音乐表象”“内心听觉”等心理学现象对戈登“听想”概念的解读和探究……这些无不对我国音乐教育的理论结构体系进行了一次整体刷洗和提升。
北京市小橡树幼教中心是戈登音乐教学体系的国内实践代表,也是国内首例以戈登幼儿音乐教育思想为理论和方法支撑的教育机构,是戈登音乐教育理论长期教学实践与检证的代表;台湾卢钦铭、陈晓雰、庄敏仁、庄慧君、苏郁惠、徐华里、李佳玲、谢欣吟、余蕙君、陈桦、陈筱轩等;澳门Aguiar;苏杭、陈蓉、许薇、秦杰、罗琇琇、马新宇等分别就幼儿(学龄前)、儿童(国小)、青少年(国中、大学)、成人(音乐教师)四类人群,在硕士学位论文中以歌唱声音、合唱训练、器乐教学、音调学习、节奏学习、即兴表现等音乐学习技能和素质开展行动研究,这一类量化、行动研究几乎代表了戈登相关文献中所有实证型研究,它们用数据核证了各研究与戈登理论标准之信度、效度,并就一致性与相关性进行了对比、批判和思考。此类实证性研究方法正是应用研究必备的步骤,也是对戈登音乐教育理论进行普及推广、深度实践、检验适切性的必要路径。而大部分文献研究显示,运用戈登音乐性向理论进行的相关测量多与戈登理论呈正相关,并不同程度地证实研究信度和效度与戈登理论的一致性。对于埃德温·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的实践,实质上深意在于验证其理论的“本土化”适切性,如何进行汲取与改良;但大多数短期实证型研究皆与戈登音乐教育思想趋同,多沿袭其理论标准进行针对性研究,鲜有相向而行的对比研究,难免出现“表象贴合”的错觉。故,应在日后的相关研究中加入对不同年龄层级、区域、教育条件、生活环境、家庭等的对比研究,从正、反两个层面进行实证研究,用数据检证理论现象,提出更加有说服力的论点,进而提炼出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学策略。
戈登音乐教育理论进入我国的40年里,可以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几个阶段,呈现了戈登及其音乐教育理论在中国的渐进发展之势。
关于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台湾地区学者的学术理念、研究方法和探究途径较之内地更为深入,已从介绍普及阶段迈向了实证考究阶段,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也较为突出。大陆地区关于戈登相关研究的成果多以戈登某一理论片段和理论概念的叙述为主而非立体的全方位探究;理论述大于论多于实践数据;质性研究多于实证研究,导致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和具有实操性的测量标准和方法难以全面多维地为人所知、所用。
戈登是一位国际型音乐教育家、心理学家,同时又非常多产。他平生共发表著作44部、论文79篇、研究报告16篇、测试工具和手册9套,其研究成果被转译多国文字、为世界各地所用。目前,我国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仅涉猎戈登全部研究成果的极小部分。因此,在学习戈登音乐教育理论的探索之路上仍有很多材料可看、可学、可思、可用。
机遇与挑战常密不可分。有研究空间,也须有攻克难题的能力。首先,要拓宽外文文献检索路径,提升文献检索能力,为搜集更多一手研究资料提供参考;其次,要克服语言障碍,提高英文阅读、翻译水平,为更多的戈登著作转译成中文提供工具性条件;第三,音乐教育比较研究能力是推动国际音乐教育本土化的重要条件,国际间社会、文化、宗教等背景不尽相同,但确是影响音乐艺术文化及其教学手段、方式迥异的根本原因,因此,引介尚为初始阶段,如何使外来音乐教育理论与本国、本土音乐教学体系高度黏合才是拓宽国际视野、学习“外来”的最终目标。
当前,戈登音乐教育理论在我国已受到较多的关注、引起了学界研究的兴趣,并从理论概述的起步阶段向定量统计和分析层面的初步发展阶段渐进。台湾地区,起步早、普及程度高、研究手法趋向成熟、深入。为提高后续研究深度可从提升实践研究能力、强化主体间性音乐教育观、注重美育过程中对音乐意义的把握三个方面入手。
任何一门理论首先必须具备指导实践的性质,戈登音乐教育理论亦然。除了对戈登音乐教育理论进行系统转译和推广,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当中,让戈登相关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检证,把握其理论的内在脉络和主旨内核。当前研究多缺乏实证定量方法的检验,许多理论和方法实施的效果只是学者们根据其理论特点进行的合理预估。因此,后续研究应着重把握两个方向:一是在研究方法上要重视实证研究;二是在研究类型上,要更加注重应用研究。
教学,永远不是学生或教师单方面的实施,而是“师”“生”双向互动的共同合作过程。当今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已从主体性音乐教育渐入主体间性音乐教育模式,并协同共进。主体间性音乐教育观使单数的主体变为复数的主体,[29](P239)为音乐教育活动建立在平等、尊重、理解、欣赏基础上的主体间性双向交流、互动、合作提供了思想支撑和发展空间。戈登长期致力于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他注重学生,着重提出了发展儿童的音乐潜能,并强调教师要了解为什么教、如何学、教什么、何时教。在其教学理论体系中不仅设有学生用教材和读本,还在一些专著中特列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的问题,并开发出版教师用书,凸显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在教学实操过程和理论中的突出位置,以及他看待“教与学”关系的立场,体现了一种主体间性视野下的音乐教育观,值得被推介和应用。
美育,是时下的教育研究的热点,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同样也成为本学科研究之重点。诚然,美育不可一蹴而就,它需要不断长期供给浸透,而对于美育的目标和目的,我们在生理上、精神上多有假设和预判,但这种假设和预判的应然价值是什么,值得深思。戈登非常重视心理学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应用,在其研究中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理论都是他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依据。经过长期积淀和校正,他提出“听想”概念,提倡要注重探索音乐学习的意义,这种意义不是一种“美”的现象,而是要将“美的感受”并入大脑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学习和认知,这种音乐的学习是终身的。由此可见,摒弃“表象主义”、“模仿主义”,在美育过程中注重对音乐意义的把握更具有深层学习与教育的意义,也是美育的最高目标层级。
①台湾地区学位论文及会议论文因检索限制,数据目前很可能为不完满统计,特此说明。
[1]Antonella Nuzzaci:Educational Practices in the Model of Music Learning Theory of E. Edwin Gordon: An Observational Research,,2013,5(5):263-277.
[2]Maciej Kołodziejski:Edwino E.G Gordono Koncepcijos Taikyma-s Bendrajame Muzikiniame Ugdyme(Application of Edwin E.Gordon’s Conception Commom Music Education),,2008,9(9):38-45.
[3]Josef Hanson:Meta-Analytic Evidence of the Criterion Validity of Gordon’s Music Aptitude Tests in Published Music Education Researc,J,2019,67(2):193-213.
[4]许冰.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5]普凯元.论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6]莊惠君.幼儿音乐学习原理[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0.
[7]余原.婴幼儿音乐学习的秘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8][美]Gordon.E.E.著;梁小娟译.音乐的学习顺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9][美]温迪•瓦勒里欧,埃德温•戈登著;王甘等译.音乐游戏[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10][美]Gordon, E. E.著;何佩华译.跃进音乐课程—学习系列活动[M].高雄: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
[11]刘沛.“听想”:埃德温•戈登音乐教育思想的根基及其意义[J].中国音乐教育,2015(2).
[12]吴珍.埃德温·戈登音乐学习理论研究[J].中国音乐,2009(1).
[13]苏杭.埃德温·戈登的教材《即时投入》之研究[J].乐府新声,2011(1).
[14]苏杭.音乐表象形成的质的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届硕士学位论文.
[15]梁小娟.探微“预备听想”的心理学基础及其音乐教育学意义(上)[J].乐器,2010(11).
[16]李烁.埃德温·戈登幼儿音乐学习理论研究[J].当代音乐,2018(12).
[17]邹燕妃.从奥尔夫到戈登—20世纪下半叶音乐教育思想与方法的转变[D].上海音乐学院2015届硕士学位论文.
[18]章忆悦.从平等到优越—当代美国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状况初探(1957-2009)[D].上海音乐学院2011届硕士学位论文.
[19]陳玉婷.戈登幼儿音乐课程之协同行动研究[J].幼儿教育研究,2011(3).
[20]李佳玲.戈登音型教学对国小二年级学童“调性音乐性向”与“歌唱音准及节奏表现正确性”影响之研究[D].国立台南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
[21]Juliana Andrade de Aguiar.澳门幼儿音乐听解能力研究[D].澳门大学2012届硕士学位论文.
[22]许薇.童声合唱团员音乐听想能力测试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届硕士学位论文.
[23]游景如,黄甫全.新兴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涵义、依据与原理[J].学术研究,2017(3).
[24]莊惠君.幼儿音乐学习原理[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0.
[25]许冰.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12届博士学位论文.
[26]梁小娟.探微“预备听想”的心理学基础及其音乐教育学意义(下)[J].乐器,2010(12).
[27]陈蓉.埃德温·戈登音乐学习理论实证研究及批判性思考—基于“音乐技能与音乐感”教学实证研究报告[J].交响,2017(2).
[28]许冰.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序言[J].中国音乐教育,2015(2).
[29]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下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J60-054
A
1003-1499-(2020)02-0080-08
唐文滔(1989~),女,华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博士研究生,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助理研究员。
2019年广州市哲学社科“十三五”规划课题“建国70周年以来广州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编号:2019GZGJ106)研究成果;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创新项目(编号:2017WQNCX097)研究成果。
2020-05-13
责任编辑 春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