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粤嫦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建设“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阅读体系,并在这方面要求凸显特色,以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达到课内外阅读总量400万字的要求。著名作家曹文轩说:“一个孩子必须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隨着年龄的增长,越是如此。”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变得尤为重要。
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黄金时段。小学生年龄小,精力比较旺盛,好奇心重;学业负担轻;心智尚处于启蒙阶段,非常适合开展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逐渐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整本阅读的兴趣呢?就此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家校合力奠实阅读基石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家长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老师要想在班级顺利实施阅读计划,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是首要任务。
有的家长不认可阅读的重要性,老师要多跟家长沟通,尽量做通这类家长的思想工作。可以利用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将阅读的重要性、现代语文教学的变革、高考的新方向等一系列文章发群里供家长参考;也可以将自己以前所带班级做阅读活动的图片、美篇、简书、活动报道等资料发给家长看;跟家长多讲讲通过阅读,孩子学习、生活习惯发生改变,成绩得到提高的成功事例。多沟通,多交流,家长慢慢就会认可老师的做法。即使有个别家长不认可,也不要灰心,可以先放一放,等到这些家长看到别的孩子的长进,看到老师的付出,一定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有的家长虽然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也给孩子买了很多书,可是这些书学生不爱看,这是源于家长不知道,阅读也是要分级进行的。老师可以多搜集一些书单给家长参考,也可以直接给家长推荐书目,让家长按书目买书。
有的家长虽然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也给孩子买书了,但自己不读,只要求孩子读书。对于这类家长,老师要善于引导,通过一些亲子阅读活动,将家长纳入班级读书群体里面来。家长的参与,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阅读,不能仅仅依靠老师一个人的引导,需要家庭和学校合力,形成阅读的大环境。有了家长的支持,才能解决书的来源,才能保证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让孩子的阅读行为实现可持续性、连贯性地发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能让老师的工作事半功倍。
二、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1.环境布置
环境布置分为教室环境布置和家庭环境布置。
教室里可以多张贴一些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图片、文字、名人名言、名人读书的故事等,也可以留一面墙给孩子们,用来张贴孩子们读书的照片、故事、心得体会、读书进度、读书成果等内容。教室里要建立班级图书角,书柜如果能做成孩子们喜欢的颜色和款式更好。空间够的教室里,还可以在地上放上垫子或者小凳子,让孩子们自由地或坐或卧,安静阅读。让孩子们一走进教室,处处都感受到读书的气氛,随时都愿意拿起书本读。
家庭环境的布置可以参考教室环境的布置。图片的张贴,文字的渲染,少而精。一个家庭,一定要有一个书柜,最好是成人的书柜和孩子的书柜分开。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书柜,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看着书柜里的书慢慢增多,孩子会很有成就感。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让孩子可以不受打扰地读书,可以在地上放上坐垫,让孩子席地而坐,靠着、趴着、翻滚着,以自己喜欢的姿势进行阅读。
2.书的摆放
书可以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也可以正面朝上展示出来,让孩子能一眼看到;还可以穿上绳索,挂在墙上。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书柜不要太高,书摆放在孩子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让孩子能随时拿到书进行阅读。
书架上的书会随着阅读量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孩子的阅读成果变得可视化。
3.言传身教
一个不读书的老师,是教不出爱读书的学生的;一个不读书的家庭,是培养不出爱读书的孩子的。所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一定需要成人言传身教,自己先爱上阅读。每天清晨,班级由老师带领孩子读绘本、读童谣、读诗词,语文课堂上跟学生聊一聊自己在看的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家庭里,爸爸妈妈时常拿着书在看,孩子也会拿起书看。让孩子走到哪,都看到在阅读的大人,这种阅读的气氛,会熏陶、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班级每月坚持开展整本阅读行动,由老师设计整本阅读共读单,邀请家长参与,孩子每天根据导读单的内容安排,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孩子按部就班地根据导读单的内容,采用“大花脸——做批注”、“绘思维图”、“拍微视频”、“朗读小段”等形式,进行整本阅读。通过互联网,在班级微信群或小打卡等班级圈子里,与老师、家长做比拼,与同伴分享读书的趣味,形成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激发孩子阅读的热情。
三、家校合作促进阅读深入
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有了可供阅读的书籍,老师还要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将阅读进行得更深入、更广泛。
1.亲子阅读活动
让家长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陪孩子一起读书、聊书,既促进家庭和谐,亲子关系融洽,也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的参与能够较快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有的家长人在外地,可以用视频一起读的方式,参与孩子的阅读。有的家长比较忙,可以尽量抽出哪怕十几二十分钟,跟孩子一起看书、聊书,都好。在亲子阅读中, 父母与子女之间进行交流,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来感知语言文字, 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受到启发。
2.大声朗读活动
大声朗读,可以锻炼孩子们听和说的能力。可以是孩子读给家长听,也可以是家长读给孩子听,也可以是孩子之间互相读给对方听。还可以分角色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等等多形式的读。大声朗读,可以让孩子得到语言的熏陶,潜移默化中变成自己的文字。
3.故事创编活动
故事创编形式多样:可以将看过的故事演讲给别人听;也可以自己改编故事;给故事续写;创编故事等。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孩子整合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老师在课堂上、云端里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成果的平台,让家长协助拍照或拍摄小视频,分享到班级微信群或提供给老师,让读书和写作有同伴相互欣赏,满满的成就感促使孩子们爱上阅读。
4.好书分享活动
每周一次好书分享,每次请两到三个孩子来推荐自己看过的,觉得可以推荐给别的同学看的书。既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又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能让孩子自觉自愿拿起书看,因为是要推荐,所以须得多看一些书,多多品味,多多比较,才能得到很深刻的印象,形成独到的见解,并讲出来,这个过程,于学生自身的阅读,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5.建立积分奖励制度
对于还没有养成自主阅读习惯的孩子,适当的奖励还是很有必要的。阅读登记卡,记录孩子每天读书的时间、内容、感受;亲子阅读登记卡,用来记录家长每天陪孩子读书的时间,促进家校合力;优秀作品奖励登记卡,记录孩子的写作成果、绘画成果、发表文章的成果,可以划分不同的档次,给予不同的分数奖励;好书捐赠登记卡,记录学生捐赠给班级图书角的图书的书名。
可以给学生一些物质或精神性奖励;学习用品;少写作业;书;零食等。可以是精神上的鼓励,貼小红旗;写“你真棒”等字样;阅读之星等荣誉称号;参与班级管理,如图书管理员等与书有关的岗位。
这些积分奖励制度要在开学初就公布得分标准,奖励递进关系,奖品构成情况,形成文字,取得全班同学的认可。在执行中,严格按照此标准来,切不可随意更改。如需更改,一定要全班同学都了解、认可,且一个学期内更改次数不能过多。要公开、公平、公正。
四、时间保证迎来阅读花开
学生的阅读很多时候是在课余进行的。如果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留有阅读的时间,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就有了时间的保障。试想一个每天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哪里还有精力去读书呢?
语文老师可以将一周的某一课时固定为班级阅读课,每周坚持带孩子们读书。讲一讲阅读的方法;传授阅读的技巧;做一做读书交流会;演一演情景剧等等。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少做作业,甚至不做作业,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和写作。读书写作本身也是学习,也在进步。一个爱阅读的孩子,成绩一定差不了。
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按照固定的节奏来。留给孩子充足的阅读时间,一定能把孩子们都带到书本中去,让孩子们在书中品味人生,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五、持之以恒保持阅读常态
老师要能允许孩子有个性化的阅读,让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允许孩子在合理范围内安排自己的阅读活动。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初步有了阅读的习惯后,老师不能太快放手,还要经常督促。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各种读书活动的开展,能让孩子阅读的兴趣持之以恒保持,等到孩子真的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老师再慢慢减少干预活动。
总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贵在实践。不断学习,不断调整,不断反思,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家长的示范与指导作用,让学生真正能“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明智,在读书中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