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艳婷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有其特殊性,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物理、生物、化学、地理等多个知识领域,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意味着要注重孩子的动手动脑,亲自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在感知体验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小学生还存在年龄小,动手能力和思维仍处于发展阶段的特点,因此实验设计、方法不宜复杂,且要操作简单,结果直观,针对这些特点对部分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
【关键词】小学科學;实验设计;改进;创新
小学生对科学课的第一印象便是做实验,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同学间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对结论知识进行实际生活应用,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构建可操作的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基础,而今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课程实验在选择和设计上存在明显的不合理,需要教师根据班级的特点“因班制宜”改良实验设计,并进一步进行相应的实验创新。
改进实验装置,便于观察和实验操作
在课程教材实验器材准备不足,使学生实验操作困难,并且还会造成实验材料浪费,老师和学生课堂时间的浪费。针对这样的不足老师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首先考虑实验器具的简便性,尽可能以较低的材料、时间成本去呈现较明显的实验现象。举例来说,在学习《物质的变化》中的《把物质混合起来》课程时,教材要求将小苏打装进气球中,将气球口紧套在装有白醋的塑料瓶瓶口,然后将气球中的小苏打倒入塑料瓶内,与瓶中的白醋混合。观察到气球膨胀起来了,随后利用吸管将气球里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这个实验还存在着缺陷,学生会将小苏打洒出,造成材料浪费,学生对实验材料的量把握不准确,醋和小苏打放的过多会使得反应过于激烈,材料甚至冲出瓶口。其次,就是气球套到瓶口上气球膨胀后会出现脱落现象,检验气球中的气体时要将气球从瓶口中取出并套上吸管,在这过程中学生容易将气球内的气体放走,导致后续实验无法完成。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可以进行如下改进:改良塑料瓶,单口塑料瓶改成双口塑料瓶,一个口用来套气球,瓶盖打孔(孔大小能气球穿过)保留螺纹,拧回瓶口,起到固定气球的作用,将另一个较小的口(接上软管)作为加入白醋入口,白醋用针筒挤入,控制白醋用量。气球大小合适以后,通过止水夹夹住软管,拔出针筒,将软管通过澄清石灰水中,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石灰水变化。
增加实验探究,从做中学
在学习《水循环》这一单元的《无处不在的水》课程时,本课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通过数据、图表等分析让学生知道淡水资源的宝贵。但是只是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对此印象不深刻。在此创设情境,“假如你是鲁滨孙”在荒岛里我们可以怎样获取干净的淡水维持呢?引导学生想到自制净水器的实验活动。课堂上老师提前准备设计一个“材料驿站”里面准备一些透明塑料瓶、草、石块、沙子、米、黄豆、绿豆、纸碎、棉布、棉花、木条、泥水等材料,学生自行选择物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个滤水器。这种自助式的材料区域,由学生自主选择,不仅满足学生的需要,还能加强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新的能力。在此课程加入实验,加强学生对淡水资源来之不易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做中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改变实验呈现方式,学会制作模型
在学习《生命的延续》这一单元的《母鸡生蛋了》课程时,课程中安排的实验是观察生鸡蛋用放大镜观察外壳,然后逐层解剖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结构特点。实验过程中学生并不一定能很好的逐层观察,用镊子的柄轻轻地将鸡蛋的钝端敲出一个洞。用镊子小心的将鸡蛋壳膜撕开,将鸡蛋内容物倒入容器中。实验过程中存在不足:鸡蛋部分结构容易损坏,使得观察实验效果不明显。鸡蛋的系带、胚盘、卵黄膜结构不明显,会影响学生的判断。而且用生鸡蛋进行实验不能循环使用,造成材料成本高的缺点。实验改进:实物鸡蛋解剖由老师进行演示,在投影仪下可放大观察到清晰过程,随后让学生回想自己吃煮鸡蛋时鸡蛋的大部分结构,然后由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彩色橡皮泥制作鸡蛋结构模型。制作完后进行模型汇报,学生进行投票选出最佳模型。实验改良后,学生可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模型制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尝试,在尝试中找到灵感,创造性的完成任务,自主的获得知识,历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对于一些枯燥、抽象知识,机械记忆记得快,忘的也快,模型制作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在很多的课程中,特别是一些生物体内部结构,《生理与健康》这一单元中的《食物的消化》、《我们离不开呼吸》、《代谢废物的排出》等活动与我们息息相关,但我们却不能真正的看到其结构运作过程,过程抽象,那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模型设计和制作。例如《食物的消化》这一课中,首先让学生在准备好的器官模型中选择食物经过的消化器官,安装在人体模型的正确位置,然后以一个米粒的身份,讲述它在各消化器官中的经历。在此之前那学生需要对各消化器官外形、位置、作用进行自学了解。从而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和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在讲述结束后,老师再作相应的补充和总结,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地位。模型是不仅是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多重感官投入学习,是教学中的亮点。
实验创新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我们要根据学生、学校设施、环境等情况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否则不会达到成效。因为实验创新基本核心是解决科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简化实验操作、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使实验操作更高效、使实验探究更科学,从选材、方法改进、制作模型等,尽量多思考、创新、改善实验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培养其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加深学生对科学原理知识的理解,为后来的学习做一定的铺垫。
达·芬奇曾说:“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的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荒谬的”,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培养学生科学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夏彪.创新实验设计突破教学难点[J].实验创新与教具制作:2014(18):45-47.
[2]叶春梅.几则小学科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145.
[3]刘秀平.小学科学教材中实验设计的改进与创新[J].科学探究:2018:19.
[4]康复军.小学科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J].小学科学:2010(5):50-51.
[5]王佳.小学科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探析[J].小学科学:152.
[6]王杰.小学科学实验的设计、改进与创新策略[J].新教育探索: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