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星 陶新荣
摘 要: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最近几年以来大学校园“校园贷”问题日趋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心理影响,对此教师必须要从心理角度做好学生的引导和帮助,深入分析大学生参与校园贷的心理原因,并针对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加以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远离校园贷,并坚决抵制“校园贷”。本文对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对校园贷的现状做了大致的介绍,然后分析了大学生参与校园贷的心理原因,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几点做好学生心理引导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贷”;心理探究;因贷施教
学生在刚刚步入大学之后,由于第一次离开家走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校园环境中,对很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社会上的一切事物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眼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逐渐让自己的消费观念发生了的变化,导致攀比心理越来越重,现有的生活条件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对此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逐渐走向校园贷的深渊。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消费,端正观念,摆正心理,使其真正意义上认识到校园贷的危害。
一、“校园贷”现状分析
最近几年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高校教育的变革,在互联网以及各种新兴技术的影响下,诞生了各种各样的金融理财产品,“校园贷”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消极产物,在网络平台上悄然走红,属于一种主要针对学生的网络借贷方式,面向在校大学生在网上实现借贷业务,借入者和借出者可以同时在网络借贷平台上实现“在线交易”。随着校园贷参与者越来越多,引发的不良事件也层出不穷,“不良贷”“高利贷”“多头贷”“传销贷”“刷单贷”“裸条贷”“培训贷”等披着各种各样“马甲”的校园贷诞生了,让学生难以分辨,受到了很多的侵害。相较于借贷方式来说,“校园贷”具有门槛低、零首付、额度大、放款快等特点,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风险因素,例如利率高、违约金高、审核不严等问题,导致逐渐衍生出更多的不良现象,甚至发生交易欺诈、暴力逼债、非法经营等问题。对此高校必须要加大管理力度,从根本上规避风险因素。
二、大学生“校园贷”心理原因分析
大学生之所以参与“校园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心理问题,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参与校园贷的主要心理原因如下:
(一)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的自我消极评价,存在这种心理问题的人们通常表现为敏感多疑、自我否定、自我怀疑、逃避集体等行为,这种不良心理的存在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来说极为不利。阿德勒认为:自卑心理属于一种个人认为自己或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复杂心理。大学生刚刚由高中生转变而来,第一次从封闭的校园进入到一个广阔的空间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差距,生活水平、处事方式、见闻视野等都不尽相同,在强者如林的大学校园中,很多原来比较品学兼优的学生都会突然发现自己的优点完全被淹没在周围优秀的人才中,从而开始逐渐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陷入自身发展的迷茫中,慢慢地就会滋生出自卑心理。与此同时,由于物质生活上的差距与匮乏,这类学生便迫切地需要资金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校园贷在这种环境下秉承快捷、方便、门槛低的特点迅速地受到了学生的关注。很多学生受到诱惑开始放弃勤工俭学的奋斗,一步一步跨入校园贷的深渊中。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很多学生进行校园贷之后将得到的钱都用来买手机、买乐器、买电脑、买名贵服饰等,通过这样的包装,以此来弥补自己内心的不自信,希望可以更好地融入周围的同学中。
(二)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属于一种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指的是人们在发现自身与他人存在偏差的时候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在大学生群体中,攀比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错误的家庭引导、错误的价值观念等等。学生之所以会产生攀比心理,主要是由于对于自身和周围环境的认知不够理智,一味沉浸在攀比中無法自拔,这样不仅会影响到自己,还会影响到他人。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当代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攀比心理主要体现在学生们物质上的攀比。学生在进入到大学校园之后,花费相较于高中要多出很多,而且涉及的消费内容复杂多样,一些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不断地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水平以此来填补自己的虚荣心,认为别人有的自己也必须要拥有,并未意识到自己的条件是否可以承受,导致在生活中盲目跟风消费,开支逐渐超出了家庭给出的额度,在这种情况下便会寻找其他方法,而校园贷的出现无疑满足了学生的这一需要。校园贷相较于勤工俭学来说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快速地“满足愿望”,也因此吸引了很多学生的目光。虽然很多校园贷在宣传过程中经常误导和引诱学生,但是更主要的还是由于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无法端正自己的消费观念,不能合理规划日常消费。也因此被这种“容易得到的金钱”所诱惑,在跳入陷阱的同时甚至是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求新求异心理
大学生是一群十分具有活力的年轻群体,他们受到当下时代环境的影响,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喜欢挑战自我,喜欢与众不同。甚至一些学生喜欢用非主流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然而这都是需要建立在资金基础上的。对此,“校园贷”成为这些学生追新求异的主要途径。
三、防范“校园贷”,做好学生心理引导的有效策略
对于当下大学生参与校园贷日趋严重的问题,高校必须要重视起来,利用校园讲座、主题班会积极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全面做好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正视校园贷的风险和危害,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坚决抵制校园贷,加强学生的心理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学生,最终引领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一)学生自卑心理的引导
对于由于自卑想要改变自己生活水平而走向校园贷的学生,教师必须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积极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不能直接斥责和批评,而是要鼓励其看到自己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努力帮助学生走出校园贷的深渊。对于一些心理自卑但是还尚未接触校园贷的学生,也要予以关注,加以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正视自身的优点,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多与其交往,增进师生情感和同学友谊,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意义上放下压力,改变自卑。
(二)学生攀比心理的引导
对于存在攀比心理的学生,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身,积极做好自身与自身的比较,鼓励学生多与过去比较、与昨天比较,使其通过感受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实现进步。然后再引导学生与周围的其他同学比较,但是应该将目光放宽,不能一味地进行物质比较,同时也要比较素质、能力、成绩等内容,从而树立学习的方向和发展的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养成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好习惯。
(三)学生求新求异心理的引导
对于存在求新求异心理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为其普及校园贷的本质,使其了解校园贷的危害。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注意深度和广度,尝试着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避免一味地追新求异从而盲目冲动,告知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合理地消费,让学生意识到自身错误的同时从而坚决抵制“校园贷”。
结语
总而言之,校园贷是危害大学校园的关键因素,一旦处理不当,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发展。对此高校教育者必须要重视起来,时刻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变化,针对实际情况做好他们的心理引导,帮助学生在疏通心理障碍的基础上端正自己的消费观念,从而规避校园贷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高杉.因贷施教——大学生“校园贷”风险的心理探究与应对策略[J].时代农机,2017(10):186+189.
[2]丁中钰.大学生校园贷行为的心理探析和对策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07):43.
[3]李晓健.“校园贷”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及其应对措施[J].市场研究,2018,472(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