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梁姝嫱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位于黑龙江省的西南部,系大庆市郊县。有蒙古族、汉族、满族、达斡尔族等17个民族,总人口25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8.2%。长期以来,汉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以及其他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杜尔伯特地区独特的蒙古族文化特色。
据相关史料记载,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地区,蒙古族四胡从元代就已经出现,到清代达到高潮。蒙古族四胡是杜尔伯特蒙古族人生活中重要的文化娱乐形式,无论演唱民歌、说唱“好来宝”[1]还是说唱“胡仁乌力格尔”[2],都需要蒙古族四胡为这些艺术形式伴奏。
2007年杜尔伯特蒙古族四胡音乐被列入黑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笔者对蒙古族人数比例占全县最多的四个乡六个村一个屯进行了考察,走访了11位蒙古族四胡民间乐师和1位专业四胡演奏者。这几个乡镇四胡乐师最多,也具有代表性:江湾乡永丰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包杰、包其林2位四胡民间乐师;胡吉吐莫镇胡吉吐莫村马铁匠屯王清、胡吉吐莫镇胡吉吐莫村白玉君及常淑梅(女)3位四胡民间乐师;敖林西伯乡敖林村郭俊胜、敖林西伯乡诺尔村王玉山、张文海、钱玉欢、韩锁贵、杨忠林共6位四胡民间乐师;巴彦查干乡乌古墩村四胡民间乐师徐忠清(由于近几年为敖林西伯蒙古族学校培训四胡,现居住在敖林西伯乡敖林村);杜尔伯特蒙古族歌舞团专业四胡演奏员包迎春。
自古以来,杜尔伯特地区就有很多说书拉四胡的民间乐师。“清末、民国初期,闻名全国的杜尔伯特旗的王永喜“胡尔沁”[3],每逢年节,哲里木盟各旗都来请他说唱。”[4]
“随着历史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黑龙江地区蒙古族传统民间说唱艺术形式有所变化和增补,音乐分类也趋于精密,出现了重新分野和组合状态。”[5]目前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处于半农半牧的生活状态,放牧之余和农闲季节,喜爱四胡的蒙古族人会聚在一起拉四胡、唱民歌、唱好来宝。
(一)江湾乡永丰村四胡乐师包杰、包其林两兄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四胡音乐》国家级传承人包杰,55岁,出生于蒙古族四胡世家,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民间四胡艺人。
从2007年开始,在自家的小院子里办起了文艺活动,十里八村喜欢唱歌的、爱跳舞的和会演奏四胡的村民们都来到包杰家的小院参与活动,多年来成为村民们文艺演出和娱乐欢聚的小舞台。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局等多个部门的扶持和帮助下,包杰的小院成为远近闻名的江湾乡文化大院,经常开展各种演出活动。
2008年包杰被黑龙江省文化厅授予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10年江湾乡被省文化厅授予黑龙江省级传习基地,2019年包杰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包杰自幼跟父兄学习四胡,兄弟三人都会演奏四胡和二胡。包其林正在编撰初级四胡教程,这部即将完成的初级四胡教程,针对杜尔伯特地区传习所中小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为当地初学四胡的爱好者编写的,这是一部编写的比较有针对性的四胡教材。包其林会制作四胡,家里使用的两把低音四胡就是自己亲手制作的。
(二)专业四胡独奏演员
杜尔伯特蒙古族歌舞團专业四胡演奏员包迎春,女,42岁。她是杜尔伯特地区唯一的专业四胡演奏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四胡音乐》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包迎春是毕业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职业中专,2000年被杜尔伯特县作为人才引进。她使用高音四胡演奏,舞台上经常演奏的独奏曲有《草原迎春》《牧马青年》《草原牧歌》等曲目,常演奏的民歌有《乌云山丹》《森吉德玛》《韩秀英》等曲,演出时常与团里马头琴、扬琴等乐器重奏。包迎春来到杜尔伯特县近二十年,在杜尔伯特蒙古族实验小学和杜尔伯特蒙古族中学两所学校连续教授了九年四胡。
专业舞台上职业化四胡演奏独奏、重奏、合奏时一般都使用高音四胡演奏。民间乐师自娱时多使用中音四胡和低音四胡,当几位四胡乐师在一起娱乐、聚会拉琴时,高音四胡、中音四胡、低音四胡都会参与演奏。由于当代四胡乐器改革和演奏技术发展的需要,有些创作的独奏曲会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和音乐发展,一首乐曲中运用不同的四胡,如四胡独奏曲《乌力格主题变奏曲》,这首具有较高演奏技巧的乐曲,前后不同段落就会分别使用中音四胡和高音四胡演奏。
(三)胡吉吐莫镇胡吉吐莫村马铁匠屯四胡乐师王清
马铁匠屯民间乐师王清,63岁。王清的父亲和姥爷都是当地比较有名的会说唱胡仁乌力格尔的民间艺人,从王清现有的演奏习惯能够看出老一代民间艺人运用手中的四胡说唱胡仁乌力格尔的影子。说书艺人用四胡自拉自唱胡仁乌力格尔,说唱长篇故事时,通过唱腔、道白、表演来叙述故事情节,一人分饰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能够绘声绘色地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
王清现在对大段的胡仁乌力格尔已经不太记得,只能说唱片段。在采访的11位四胡乐师中,只有王清能说唱一点胡仁乌力格尔,其他人都不会,古老的胡仁乌力格尔艺术形式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处于濒临灭绝状态。
王清家中墙上挂有一把祖上留下的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高音四胡。王清演奏中音四胡时使用的是父亲留传给他的弓子,这把弓子的形制不同于现在杜尔伯特地区其他四胡乐师常使用的弓子。王清使用的琴弓弓杆竹制短小,呈圆弧状。拉奏的同时敲击琴筒上包箍的铜制金属片,形成一人拉琴一人打节奏的效果,声音清脆,张弛有度。
王清现场即兴唱了一段好来宝,把我们来他家采访的一行人和此行目的都唱了出来,他即兴说唱好来宝的能力很强。民间乐师即兴说唱好来宝的高超技艺,是好来宝能够吸引蒙古族民众喜爱和传唱的原因之一。
(四)巴彦查干乡乌古墩村四胡民间乐师徐忠清
乌古敦村徐忠清,1948年出生在乌古墩村,72岁,祖上世代务农,年轻时曾经参过军,在部队歌舞团工作过。退伍后从1974年开始在乌古墩村小学当教师,曾教过音乐、体育、自然、地理和历史。徐忠清退休之后有时间把四胡又重新拿出来,自娱的同时也是其他四胡爱好者的老师。
徐忠清多年来制作了四十多把四胡无偿送给喜欢四胡的乡邻和朋友们,他说自己无偿奉献的目的就是要传承和发扬蒙古族四胡音乐。2015年他制作了一把三米多高的四胡,被杜尔伯特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收藏。
当地演奏四胡的民间乐师多数人不认识简谱,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好来宝的曲调通常简单易学,自己会哼唱的民歌和喜欢的好来宝曲调通常是初学者练习的入门曲。四胡这件乐器不好调弦,不容易掌握好运弓和音准,初学者都是摸索着先练空弦音,逐渐根据自己哼唱的曲调边唱边拉。徐忠清说:“虽然初学者会有手指按音不准确,手上按弦位置和唱的音高不完全和谐,但大家也能体会到边拉四胡边唱的乐趣,当能把四胡拉出响动,就要开始请教水平高的四胡乐师了”。这些四胡初学者常去会拉四胡的乡邻乡亲的家中听人家拉琴,大家也经常到徐忠清家里请教关于演奏和演唱的问题。音乐感觉悟性好的人,学会了一两首曲子以后,就可以演奏简单的音符,跟着大伙一起演奏了。在高音、中音、低音四胡此起彼伏的琴声和歌声中,相互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四胡的琴技也在点滴进步。
流传在杜尔伯特地区的好来宝曲牌有数十种之多,但流传最普遍的好来宝曲牌有5种:
说唱者会根据要说唱的内容、形式和情绪等任意选用,有些民间艺人会在即兴演唱时根据情绪和现场情况对曲调进行改变。“好来宝又是一种韵律和谐、节奏鲜明的口头即兴诗,要求押头韵(四行一韵,或两行一韵,隔行对韵),句子比较简短。句式的组成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偶式,就是音节相同,词性相同,句式相反,内容相关的词对称地排列起来,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多为四句对称。另一种是问答式的,就是一问一答,只要问答合理,顺口合韵即可,多为二至四句对称。好来宝的篇幅伸缩性很大,短者10余行,长者可达数百行。”[6]
徐忠清用好来宝的曲牌填过很多词,有些曲牌他会稍作变动形成新的曲调,这样唱起来会有更多的新鲜感。他写过的一些好来宝传唱过后没有记录下来,有些被大家喜爱逐渐传唱起来。
徐忠清填词的《赞美杜尔伯特大草原》,经过四胡民间乐师兼民间歌手王玉山的演唱以后逐渐在泰康镇(现在改名为杜尔伯特镇)流传。这首好来宝是长期生活在当地的蒙古族人民对家乡杜尔伯特发自内心的情感和赞叹,蒙语和汉语两个版本都演唱,共有12段,这是一首具有很高民俗价值的好来宝。
歌词:《赞美杜尔伯特大草原 》
拉起来四胡我唱起歌,唱段杜尔伯特大草原,
美丽的草原不老的情,蓝色的天堂圣洁的魂。
雄鹰伴着你齐飞,俊马伴着你奔腾,
羊群伴着你发展,白云伴着你歌颂。
道尔吉山在云中摇动,花草榆林在风中飘舞,
獾兔狼狐在闲处玩闹,相互斗戏又和睦相处。
德乐深山上祭敖包,那达慕大会龙虎斗,
赛马场上好热闹,各个都是好骑手。
五马沙坨更诱人,丘陵深处采宝藏,
这里的防风更神奇,走向世界美名扬。
雄伟庄严正洁寺,香烟缭绕积德缘,
善男信女结姻缘,祝福草原好丰年。
神奇不过连环湖,大湖小湖紧相连,
芦苇荡里百鸟鸣,水中鱼蛙歌声甜。
湖水浇灌万亩田,绿色大米销四方,
蒙古包传幸福歌,杜尔伯特多辉煌。
莺歌燕舞的杜尔伯特,水草丰美的杜尔伯特,
生态和谐的杜尔伯特,人杰地灵的杜尔伯特。
改革开放的杜尔伯特,百业兴旺的杜尔伯特,
文化繁荣的杜尔伯特,民族团结的杜尔伯特。
草原盛会年年有,民族食品味更香,
我们请您来品尝,美酒飘香撩人心。
这里的人们最淳朴,这里的人们最好客,
杜尔伯特人欢迎你,我们都是好朋友。
呵……
(五)敖林西伯乡敖林村和诺尔村6位四胡民间乐师
在敖林西伯乡诺尔村钱玉欢家见到了王玉山、张文海、钱玉欢、韩锁贵、杨忠林、郭俊胜六位四胡民间乐师。
钱玉欢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生活上依靠弟弟一家人的照顾。几位乐师在放羊干活之余,经常集聚在钱玉欢家里,大家围坐在钱玉欢的炕上,高、中、低音几把四胡合奏、唱民歌、唱好来宝,这是他们最欢乐的时刻。看到我们来考察调研,自发的又来了两位民间女歌手,大家为我们演奏、演唱了数十首民歌和十多首好来宝。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信息时代网络等多方面的快速发展,蒙古族传统的宴歌、牧歌、赞歌、长调等在半农半牧地区逐渐脱离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因此杜尔伯特地区的蒙古族四胡伴奏时多演唱表现思乡、想念亲人的民歌《波如来》《诺恩吉亚》《海利海丹》《罗阳》和表达爱情的民歌《包金花》《达那巴拉》等,以及根据杜尔伯特风土人情自编的好来宝《赞美多克多尔山》《赞美杜尔伯特大草原》等。演唱《达那巴拉》时,二位女生其中一个女生反串男生声音,形成男女对唱的效果。杜尔伯特地区演唱的民歌大多是来自科尔沁地区,少部分是本地民歌,不演唱蒙古族长调。
我國汉族传统民族器乐和少数民族器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既富有变化又贯穿统一的旋律发展手法,如重复和联缀的运用。徐忠清改编了多首好来宝的曲子,既可以用四胡单独演奏,也可以几首好来宝联缀演奏形成一个新的四胡曲子。这种充满着民间乐师智慧与创造力的艺术作品,是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在长期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比较普遍的音乐现象。
徐忠清填词的《赞美杜尔伯特大草原》这首好来宝,蕴含着浓郁的乡土风味和情感、饱含着乡土气息的好来宝,它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在艺术实践中积累沉淀下来。通过音乐旋律和语言描述的再现,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语言到内部心灵、开启了人们听觉、视觉、动觉的艺术联觉现象及想象力。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适应了听者、演唱者、演奏者双重的情感体验,使人融入到自我与忘我的艺术境界,从体验结果到领悟内涵,从心理感知到情感表达,每个人在接受这首作品的过程中都得到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反应。民间艺术审美宽度和维度的拓展,增强了人们幸福感、认同感和满足感,这也是《赞美杜尔伯特大草原》能在当地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
《赞美杜尔伯特大草原》是一首D宫五声调式的好来宝,由高音四胡钱玉欢、低音四胡张文海二人演奏,王青山演唱。这是根据四胡民间乐师现场演奏和演唱的记谱,杜尔伯特四胡民间乐师和民间歌手在演奏、演唱时会有些即兴的成分,所以每遍演奏和演唱都会略有差异及不同。高音四胡定弦:d1、d1、a1、a1;低音四胡定弦:G、G、d、d,民间乐师称这种定弦方式为正反调。
民间四胡乐师在合奏时会经常使用支声复调的演奏手法。支声复调源于民间音乐,由众多民间乐手、民间歌手在自己的音乐实践中摸索继承、创造发展出来的,这也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性和特色性。
“民间支声复调是基于同一旋律,同一歌词,统一思想下的不同变奏体的同时结合,而产生不同的音程,不同的节奏型。”[7]
在演奏好来宝《赞美杜尔伯特大草原》时,高音四胡演奏旋律,低音四胡演奏的是从主旋律派生出来的一个支声部,低音四胡旋律时而离开,时而回归,有时是主旋律的变奏加花,有时是同一条旋律线低八度上行进,与主旋律形成不同的音程结合。从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最后再回到协和音程,二个声部间的四胡以同向进行为主,有一少部分斜向进行。结束时调式的功能都回落在主音上,不同度的主音。低音四胡与高音四胡在旋律走向的方向上是保持一致的,中间不同节奏型的变化给音乐发展带来动力性,旋律和节奏上的变奏增强了音乐的对比感。
低音四胡演奏D调时空弦音为:
这首好来宝是五声调式的,民间乐师在演奏D调低音四胡时会偶尔出现偏角fa和变宫si。Fa、si这两个音以倚音和十六分音符的形式短暂地出现在演奏中,这种不协和音快速一打而过,低音四胡声部在一瞬间有了新的色彩。低音四胡迅捷、敏锐地运用手指弹性将多个倚音在十六分音符中间快速演奏出来,这种演奏习惯是杜尔伯特地区具有较高演奏水平的四胡乐师一种类似炫技的演奏手法。
“由于支声复调是靠人民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每时每刻都在即兴地发展着,它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则。在民间戏曲和说唱的演出中,伴奏与演员在一道创造形象,演员根据基调变唱,伴奏给唱腔带来多样的变奏。”[8]杜尔伯特地区四胡乐师有时是四、五个人围坐在一起,高音四胡、中音四胡、低音四胡聚在一起拉琴自娱,高音四胡为歌唱者拉奏旋律,中音四胡和低音四胡在旋律中穿插拉奏。经验多的四胡艺人可以从主旋律中派生出支声复调,和协音程、不和协音程或同度音程的出现会与主旋律形成比较明显的差异和对比;经验少的初学者在旁边附和,节奏上与主旋律每小节第一个音保持一致,拉奏旋律主音,或演奏出协和音程以及不协和的大二度、小七度等简单音程,出现类似衬腔一样的音乐。看似自由的演奏方法,实则是民间乐师长期以来一种音乐习惯的表现。虽然各自演奏水平有差异,但熟悉的曲调和节奏使大家在风格体验与情感内容的把握上能够保持一致,形成了具有杜尔伯特地区特有的四胡音乐风格与特色。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对蒙古族四胡的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视,连续11年开展蒙古族四胡“三进”活动,即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先后在县蒙古族实验小学、县蒙古族中学、江湾、敖林西伯等中小学校办起了蒙古族四胡音乐传习中心。全县现有四胡传习基地5处,省级传习基地1处,县级传习基地4处,参加过培训的学员有200多人。全县44名各级四胡传承人,在各个传习基地向广大农牧民和学校学生开设蒙古族四胡音乐培训班。
此次采访考察的民间乐师,年纪最小的52岁,最大的72岁。现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多数年轻人外出读书、务工,在蒙古族语言环境逐渐缺失的情况下,喜欢四胡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如何将杜尔伯特地区四胡艺术延续下去,如何更好的传承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期望在四胡传习基地学习过四胡的孩子们,将来能成为杜尔伯特地区蒙古族四胡艺术延续和传承的主要力量。
[1]好来宝是“连接”之意,意思是我说完后你能接上茬。它是流传在杜尔伯特地区的最广泛的一种说唱艺术。说唱好来宝用四胡自拉自唱。好来宝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叙事式单口好来宝;第二种是问答式好来宝,由两人说唱;第三种是群口好来宝,这是建国后新创造的一种好来宝形式,由四个人以上组合,或集体说唱,或一人问其他人集体回答的方式来说唱好来宝。(引自陈玉芝著《杜尔伯特蒙古地区文化研究》远方出版社,2010年5月p140.)
[2]胡仁乌力格尔即蒙古书。它是操胡琴伴奏的一种说唱艺术。说书的艺人称为“乌力格尔沁”,其中操马头琴伴奏说书者称“朝日沁”,操四胡伴奏说书者称“胡日沁”。明代晚期杜尔伯特蒙古地区有朝日沁说书,清朝以后杜尔伯特蒙古地区说书的主要是胡日沁。胡仁乌力格尔是非常方便简易的曲种,一部书一说就是十天半月。它有三个特点:一是故事性强,所有的乌力格尔都是大故事套小故事,事事相连,听了以后引人入胜。二是变化性快,胡日沁手操四胡,自拉、自唱、自叙,一专多能,一物多用。故事中的男女老幼、文官武臣等人物集于一身,变化迅速、角色分明,使人听而不乱,程序井然。三是随意性大。胡日沁说书时,对乌力格尔从不照本宣科,同一内容,每次说唱,语言风格各不相同。曲调可分为哼唱、叙事、抒情、诙谐四个方面,长期的积累形成了约二十多种固定的曲牌。(引自陈玉芝著《杜尔伯特蒙古地区文化研究》远方出版社,2010年5月p139.)
[3]胡尔沁是蒙古族说书艺人的通称。
[4]白晓清 著,《黑龙江蒙古族》,哈尔滨出版社,2002年4月,第103页。
[5]白晓清 著,《黑龍江蒙古族》,哈尔滨出版社,2002年4月,第101页。
[6]李成贵,《杜尔伯特好来宝简述》,黑龙江民族丛刊1991年第2期(总第25期),第114页。
[7]孔云鹰,《对中国民间支声复调的初步探讨》,人民音乐,1957年5月18日,第34页。
[8]孔云鹰,《对中国民间支声复调的初步探讨》,人民音乐,1957年5月18日,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