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威威,薛海涛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EB病毒感染是儿科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EB病毒能够入侵人体B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并且往往经口或母婴传播,在临床上常常特发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热以及咽颊炎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延误,可诱发全身性疾病,更为严重的甚至危及患儿生命。目前临床治疗EB病毒感染时,主要对症治疗,不同药物的疗效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本文对EB病毒感染患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17-01-2018-01收治的90例EB病毒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两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23例为女孩、22例为男孩,病程5~10d,平均(5.09±1.34)d,年龄4~11岁,平均(6.12±2.15)岁;对照组25例为女孩、20例为男孩。患儿病程3~10d,平均(5.11±1.37)d,年龄3~11岁,平均(6.18±2.21)岁,两组患儿的病程、年龄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治疗采用基本常规治疗,包括退烧、护心以及保肝等,并且再运用10mg/(kg.d)利巴韦林注射液(生产厂家:郑州卓峰制药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3268,规格1mL:0.1g)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则运用更昔洛韦治疗,即运用5mg/(kg·d)更昔洛韦注射液(生产厂家: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042,规格2mL:50mg)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每天2次,持续治疗2周。
①显效。治疗3d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且肿大的淋巴结和脾体积较治疗前缩小>50%;②有效。治疗5d后,患儿的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且肿大的脾和淋巴结体积较治疗前缩小30%~50%;③无效。患儿的体征和症状变化不明显,或者病情加重。同时,对两组患儿的肝脾缩小、淋巴结缩小、咽颊炎缓解以及退热时间进行记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分析数据,其中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n(%)和(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行χ2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药物2周治疗后,两组的有效率经χ2检验,组间比较差异明显(χ2=9.6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对比(n=4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淋巴结缩小、退热、肝脾缩小以及咽颊炎缓解时间均较短,组间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和体征各项指标比较
EB病毒作为一种疱疹病毒,其传播途径广,包括性接触、血液以及唾液等,其中儿童为易感人群,可经口咽部位感染,对B细胞分化和增殖进行持续刺激, 使T细胞出现防御反应, 从而诱发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发热以及咽喉疼痛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危害患儿健康[1]。利巴韦林是治疗EB病毒感染的一种常见药物,也是核苷类的一种抗病毒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加快细胞分泌抗病毒蛋白的速度,从而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但是用药期间容易出现贫血、皮疹等不良反应,其远期疗效较差[2]。而更昔洛韦作为核苷类的一种广谱抗DNA病毒药物,对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的活性较高,进入血液后,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出现磷酸化,形成更昔洛韦三磷酸,能够对病毒与三磷酸鸟苷的结合进行抑制,对DNA合成进行抑制,从而达到抗病毒目的[3]。同时,更昔洛韦还能竞争性抑制病毒携带的DNA聚合酶受体,加快病毒的衰亡速度,采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能够提高局部血药浓度,并且经肾脏排泄,不容易损害肝酶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4]。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77.78%,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9.63,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淋巴结缩小、退热、肝脾缩小以及咽颊炎缓解时间均较短,组间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给予EB病毒感染患儿更昔洛韦治疗,不仅可以缩短症状改善时间,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