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水肿与其房水中VEGF、白细胞介素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2020-07-29 09:31张晓城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7期
关键词:介素晶状体黄斑

文 燕,张晓城

白内障是眼晶状体蛋白变性、表现为视力降低的一种疾病,在眼科疾病中为多发病[1]。白内障致病原因多种多样,据相关病因学统计发现,辐射、痢疾、肾衰竭、糖尿病、药物毒副作用等均能引起晶状体代谢性紊乱,致使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浑浊,造成白内障[2]。白内障患者在病变过程中若血糖持续保持高水平状态,大部分眼组织会受累,加速眼部病理改变,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是造成白内障患者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3]。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最常用方法,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在短时间内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视力再次下降的情况,多为黄斑水肿所致[4]。而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被证实与非糖尿病患者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具有重要联系[5]。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的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研究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与术后黄斑水肿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0月在我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85例(85眼)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黄斑水肿分为两组,术后出现黄斑水肿47例(47眼)纳入研究组,未出现黄斑水肿38例(38眼)纳入对照组。纳入标准:①符合白内障、糖尿病诊断标准[6-7],具有白内障手术指征;②行手术治疗且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未出现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并发症;③术前眼底检查未出现明显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前血糖控制平稳。排除标准:①合并青光眼、视神经相关疾病等其他眼科疾病者;②术前出现因糖尿病引起的黄斑水肿者;③既往行眼科相关手术者;④合并凝血功障碍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者;⑤临床资料欠缺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进行。

表1 术后是否出现黄斑水肿的合并糖尿病白内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及术后4周VEGF、白细胞介素因子水平及黄斑中心凹厚度;根据术后黄斑水肿分级的不同对研究组进行亚组分析,分析不同亚组间VEGF、白细胞介素因子水平及黄斑中心凹厚度;进一步分析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4周黄斑水肿情况与房水中VEGF、白细胞介素因子的相关性。

1.2.1手术方法及房水标本采集:患者标本采集及手术均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患者患眼于术前30 min予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并行常规消毒铺巾。术前在患者颞侧角膜缘作一透明角膜辅助切口,在鼻上方或颞上方角膜缘作主切口,并输注黏弹剂利于环形撕囊及水分离,再予晶状体核超声乳化、清除皮质,完成后抛光后囊,将人工晶状体置于囊袋中,并使用林格液冲洗前房,水封闭切口。术中运用1 ml注射器穿刺进入瞳孔中央区,抽取房水0.1~0.2 ml,并减少接触晶状体、角膜及虹膜,抽取房水后1500 r/min离心10 min后置于-80℃恒温箱中待检。术后4周由同一眼科医师予患眼表面麻醉和常规清洁结膜囊后,用1 ml无菌注射器平行于虹膜平面从角巩膜缘刺入前房,抽取约0.1 ml房水进行检测。

1.2.2房水VEGF及白细胞介素因子检测:应用德国拜发仪器公司生产的酶标仪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房水中V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有限公司。

1.2.3黄斑水肿分级标准[8]: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进行黄斑水肿分级判定。0级:无黄斑水肿;1级:荧光素渗漏出现在黄斑区呈簇状或单个微动脉瘤,渗漏面积较小的局部黄斑水肿;2级:荧光素渗漏出现在脉络膜毛细血管或视网膜,渗漏占据整个黄斑区,面积较大;3级:荧光素渗漏广泛,黄斑呈弥漫、囊样水肿,呈蜂房样或花瓣样荧光素渗漏。

1.2.4黄斑中心凹厚度测量:使用TOPCPN30DOCT-2000相干光断层扫描仪对患者黄斑中心进行扫描,并运用黄斑部手工放置测量标尺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

2 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段房水中VEGF、白细胞介素因子水平及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 对照组术前和术后4周房水中VEGF、IL-1β、IL-6、IL-8水平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研究组房水中VEGF、IL-1β、IL-6、IL-8及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上述指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表3。

表2 术后是否出现黄斑水肿的合并糖尿病白内障两组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因子水平比较

表3 术后是否出现黄斑水肿的合并糖尿病白内障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

2.2不同黄斑水肿分级患者房水中VEGF、白细胞介素因子水平及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 研究组中黄斑水肿1级者29例,2级者18例,3级者0例。1级亚组房水中VEGF、IL-1β、IL-6、IL-8水平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明显低于2级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不同黄斑水肿分级的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术后患者房水中VEGF、白细胞介素因子及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

2.3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4周黄斑水肿情况与房水中VEGF、白细胞介素因子相关性分析 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4周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水肿分级与VEGF、IL-1β、IL-6、IL-8水平呈正相关。见表5。

表5 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4周黄斑水肿情况与房水中VEGF、白细胞介素因子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白内障是一种由于晶状体颜色发生改变或晶状体透明度降低,引起光化学质量下降的眼部退行性疾病,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位居眼科致盲疾病的首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白内障发病率也逐渐升高[9]。糖尿病是导致白内障的危险因素之一,白内障也是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最常见原因,据动物实验证实高血糖可导致白内障[10]。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机体内半乳糖激酶等活性降低,引起血糖浓度升高,导致眼内房水渗透压升高,晶状体纤维肿胀进而断裂、崩解,最终使晶状体完全浑浊[11]。目前该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然而研究发现,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会有较严重的炎性反应,将加速视网膜病变,其中术后黄斑水肿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0%~50%[12]。黄斑水肿将引起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视力迅速下降,严重影响患者视觉质量和生活状态,而炎性因子升高导致的血-视网膜屏障、血-房水屏障发生破坏与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具有重要联系[13]。

VEGF是近年发现的一种促血管生长因子,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若机体处于缺血、缺氧及炎症状态时将大量分泌[14]。而相关研究显示,VEGF与炎性因子具有密切关联,当炎性因子与胰岛素受体发生磷酸化反应后将导致胰岛素信号传导受阻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患者中表现更明显[15]。IL-1β是一种重要的促炎因子,在正常情况下其水平较低,一旦组织受损后其水平升高,且能与其他多种炎性介质发生反应,并诱导其他促炎因子释放,维持、促进炎症状态[16]。IL-6则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能与VEGF反应,从而加速血管生成[17]。而IL-8是一种CXC类趋化因子,据有关研究显示,IL-8能趋化T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并与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具有紧密联系[18]。在本研究中发现,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房水中VEGF、IL-1β、IL-6、IL-8水平均明显升高,且黄斑中心凹厚度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这与董宁等[19]研究结果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黄斑水肿的形成原理,也进一步说明了IL-1β等白细胞介素因子及VEGF的高水平将加速患者术后视网膜病变及黄斑水肿的发生。

由于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的高峰期为术后4~8周,故本研究还对不同黄斑水肿分级患者治疗4周后的炎性因子、VEGF及黄斑中心凹厚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黄斑水肿程度越高患者上述因子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就越高。相关性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治疗4周后房水中VEGF、IL-1β、IL-6、IL-8水平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水肿分级呈正相关,与张瑞君和穆红梅[20]研究结果一致,更进一步说明了VEGF、IL-1β、IL-6、IL-8水平对患者黄斑水肿的进展具有促进意义。

综上,合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术后黄斑水肿与其房水中VEGF、IL-1β、IL-6、IL-8水平具有相关性,临床可经干预其水平降低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

猜你喜欢
介素晶状体黄斑
血清白细胞介素-37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脐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早产儿脑损伤程度及后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影响研究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眼白的发黄区块是“黄斑”吗
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在湿疹患者中表达特点及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