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中渗透的策略分析

2020-07-29 18:03:31鲁熙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策略分析人文精神

鲁熙

摘 要:高职院校在为国家输送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忽略了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学习圣人的优秀品德,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为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人文精神; 思政课教育;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144-001

在高职院校中加强人文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优秀的人格,但是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却过于重专业课教育而忽略了人文教育,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人文素养,学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成熟。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较快,社会环境较为复杂,高职院校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从当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发展现状出发,浅析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一、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

(一)高職院校轻视人文教育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教师主要重视专业课教育而忽略人文教育。在高职院校中许多人认为高职院校的学习重点就是掌握专业技能,而思想政治等人文教育在小学以及中学都经过系统的学习,因此在思政课中学生玩手机不听课已经成为常态,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挫伤教师教学的信心同时也不利于培养人文精神[1]。因此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人文精神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能合理的释放压力,不懂得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因此在毕业后无法调节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不利于自身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忽视人文精神思想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不关注国家大事,在学习中以就业为目标而忽略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对社会的思考,与此同时,学生缺乏培养人文精神的意思,只学习专业课内容而忽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对人文教育存在误解,认为思政课培养人文精神是对就业无用的“软课程”而人文教育只是单纯提高素质的一种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略了对人文精神的学习,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人文教育,不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二、思政课中渗透人文精神策略分析

(一)高职院校强化人文精神教育

在高职院校中学校要把专业课与思政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思政课教育。第一,可以适当增加思政课的课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我国的文化、英雄人物事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第二,学校要加强对思政课的考核。思政课要重视对学生的考核,在考试过程中要设置开放性题目同时要与社会时政热点相结合,让学生真正能引起对社会的思考。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虽然要以就业为导向但是要想为国家培养人才必须要加强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软实力“,培养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二)强化学生人文精神意识

无论思政课的内容如何精彩如何深刻,如果学生没有人文精神的素质,思政课的作用就无法体现,因此在思政课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培育人文精神就是培育学生的软实力,技术等硬件因素可以在后期进行培养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训练而成,但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的软实力及人文精神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生必须要重视自身“软实力”的提升[3]。只有学生自身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在思政课中主动学习人文知识,自觉提高人文素养。

(三)创新思政教育方式

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虽然理论学习能够更好更直接的培养人文素养,但是理论过于抽象,同时理论讲解过于枯燥,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走神,同时还会出现上课玩手机、逃课等现象,因此思政课的教学质量过低。与此同时,理论比较深奥,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思政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思政课教学方式,同时转变传统的教学内容,让思政课教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人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同时要把学生作为思政课的主体,让学生来讲解如何提高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名人轶事,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加强实践教学

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可以增加实践学习,比如让学生参观先烈遗址,接受前人的熏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思政教育实践课中提高学生道德素质。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与社会接轨,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化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思政课中增加实践教学可以把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软实力。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还要加强对人文教育的培养,在高职院校中思政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因此要改变思政课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人文意识,丰富思政课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软实力,增加就业机会,还有利于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在日后更好地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方法论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洪坤,王小雨.论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育的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4):19-20

[2]耀军.人文精神与高校思政课师生情感共鸣机制构建[J]学理论,2018(04):233-234

[3]王楠.试析如何在思政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长江丛刊,2016(24):208-208

猜你喜欢
策略分析人文精神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14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6:11:55
当前我国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8:14:37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