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自主合作型科学课堂的策略

2020-07-29 18:03:31沈丹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科学同学实验

沈丹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因此建构自主合作型课堂对科学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自主合作; 科學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086-001

经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自主合作是小学科学课堂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开展探究学习、互帮互助,在各抒己见中解决与教学相关内容的问题,实现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让课堂成为学生实践、体验、探究、创造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必须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为实现科学课堂的这一目标,我进行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

让学生始终保持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激情,需要使用激活性策略。首先,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民主、自由、安全的学习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无形中向学生渗透合作的意识。对于低年级同学,他们乐于猜谜语、听故事、做游戏。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例如三年级下册的《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一课,我请了2位同学比赛跑50米,其他同学在一旁观看。观看结束后,同学们自觉地进行了小组讨论,组员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在五年级上册《用橡皮筋作动力》一课时,我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辆小车、两根橡皮筋,由同学们小组合作安装小车,并要让小车运动起来。有些组的同学会迫不及待地抢先绕起来,但不管怎样绕,小车就是无法运动起来。然后小组会产生讨论。在这个环节,同学们经历了讨论、实验、再讨论、再实验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相互间得到启发。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趣味性,又充分发挥了小组成员各自的自主性,从而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自主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二、引导点拨,由学生自主合作设计并完成实验

与传统教学相比,自主合作型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引导点拨,避免学生合作的盲目性

当学生进行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深入到学生中,认真观察并倾听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去了解各个小组自主合作的进度、讨论的重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针对自主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当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的方法和途径。例如我在《用橡皮筋作动力》一课中,有的小组很久都不能找到正确的绕皮筋方法,我就给他们小组详细地示范。有的小组,小车虽然动起来了,但是运动方向与我要求的相反,而小组的成员都没发现,我就及时提醒,让他们仔细观察绕线方向与前进方向的关系,得出结论后再改进。

2.充分给予时间,让学生积极发挥主动性

在自主合作型课堂上,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归纳、总结后,教师迟作评价,尽量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引导他们从小组中寻求帮助。例如三年级上册《感受空气》,我组织了传递游戏。首先告诉大家,实验器材有水、石头和空气,三个容器自封袋、透明杯子和篮子,要求每个容器中只能装一样物品进行传递。然后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来讨论方法。实验结束,提问学生,空气和水、空气和石头分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刚开始,只有一、两个同学举手,大部分同学的脸看上去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就让一个同学先回答一点,让大家一起思考“他说的对吗?”然后再让一个同学回答一点,再次让大家一起思考“他说的对吗?”渐渐的,举手回答的同学就多了,大家好像找到了窍门。我也尽量照顾到全班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言。

3.及时干预,避免部分学生对小组产生依赖心理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体会成功的喜悦。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种子发芽实验》一课中,要求小组设计实验方案“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有的组员不参与谈论,就想等着组里其他同学写好了抄一下答案。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我就引导大家先一起设计了实验“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吗”的方案,把各步骤明确,降低难度。然后再帮助学生明确分工,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设计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人,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真正体验到合作的快乐与成就感。

三、多维评价,反馈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

自主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评价,不是简单的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应当包含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等。教师要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例如,在上三年级上册《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一课中,提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发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小组讨论过程和汇报结果,给予小组整体的评价,鼓励学生们在交流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为别人和自己进行补充、修改,引导学生互评,使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进行。然后小组确定实验方法,提问:你认为哪一个小组的实验方法好?为什么?你们组有更好的方法吗?利用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去关注别人的发言,把交流的面从小组内扩大到全班范围。鼓励组与组之间互相质疑,通过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到成果是大家共同合作获得的,知道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在进行交流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会用科学话语来描述自己的观点。实验结束汇报时,我不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还注重了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态度和创新方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我认为只有对自主合作型课堂学习评价落到实处,才能防止学生丧失自主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等不良习惯。通过我的多次尝试,我发现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明显增强了,课堂评价氛围日益浓厚,评价就像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生动了课堂,生动了学生,科学课堂充满了活力。

猜你喜欢
科学同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科学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15:17:55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