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素养

2020-07-29 18:03:31吴珍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排队法治道德

吴珍

摘 要:合作学习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对合作学习的态度、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行为表现,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利用好道德与法治课程,发掘教材中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培育并提升小学生的合作学习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 合作学习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043-001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活动性课程。课程倡导综合化,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及合作等学习机制。如何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发掘教材中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培育并提升小学生的合作学习素养呢?笔者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挖掘生活资源,生成合作学习动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对于基于生活德育的课程教学,教育者应首先走进儿童的现实生活,了解儿童的生活现状,只有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合作学习的意义。以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理解规则的意义,按照规则做事,课前,教师就要观察并了解学生在学校或生活中有哪些不守规则的现象,如排队拥挤、不懂礼让等,然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如,课始,笔者就以“看礼物”这一话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一哄而上纷纷抢着要看。这时,笔者马上采访没有看到礼物的同学:“你的心情怎样?”“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应该怎么看?”同学们很快意识到排队要有序、安静、讲文明。然后笔者又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序看礼物。这样,通过两次“看礼物”的直接体验,学生感受到有序排队的重要性,产生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另外,笔者还在校园中观察发现:学生排队做操、排队取水时经常发生吵闹、挤推现象。于是顺势让学生说一说:平时什么时候要排队?哪些地方要排队?怎样排好队?学生很快明白排队也是一种合作行为,体现的是一种讲文明的精神风貌。这时,再让学生分组合作操练“排队做操”时,学生都能从内心接收并遵守规则、有序排队。这样,通过身边生活资源的挖掘,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能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对于他们今后的生活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二、巧妙创设活动,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1.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探究

本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二年级下册《我们有新玩法》一课为例,教学中,笔者创设了一个“创意大比拼”活动,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利用组内所有的七巧板,合作创作七巧图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同时,提出活动要求:(1)一起讨论,小组创意的主题是什么?(1)分工合作,用上所有的七巧板。(3)三言两语,介绍你们的作品。有了明确的要求后,再让学生说说在小组活动中要注意什么?这时,同学们有的说:“小组活动要分工合作,积极参与。” 有的说:“活动时要控制音量,不影响他人。”还有的说:“介绍作品时要轮流说,不吵闹”……只有遵守活动规则,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探究活动才能顺利开展。于是,通过大家的合作互助、动手又动脑,“神奇的太空”“快乐的春节”“美丽的公园”等一幅幅有创意主题的精美七巧图诞生了。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过有创意的生活。

2.在活动中学会交流分享

通过小组合作参与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享智慧,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经验,在交流中共享,实现共同成长﹑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以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张纸》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学会节约用纸的方法,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笔者在让学生了解纸的来源以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后,设计了一个“节约用纸金点子”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分享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节约用纸的好方法。这时,同学们的话匣子打开了,有的说:“把草稿纸写满,不要只写几个数字就扔掉。”有的说:“在废报纸上练习写毛笔字和画国画。”也有的说:“将旧练习本中未用完的纸张装订起来,做草稿本。”还有的说“把废书报、廢纸等集中回收再利用”……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方法、分享经验,懂得了如何节约和再利用纸张,知道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当然,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善于表达、归纳、评价等习惯,以确保学习活动能有序、有效开展。

三、利用课后延伸,巩固合作学习行为

合作学习行为是指学生在日常合作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行动表现,包括合作学习的秩序、运用的方法、养成的行为习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等运用到课外生活中,巩固和提升合作学习行为,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二年级下册《我是班级值日生》一课,在明确了值日职责、学习解决值日困惑的方法、技能后,笔者将活动延伸到课外,给学生列出值日清单,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每天的值日工作,提升集体责任感及责任担当的能力。又如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一课的最后环节,笔者布置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巩固所学知识,如排队洗手、排队就餐、排队放学等,由组长督促、组员提醒、组际评比,真正将合作学习行为落实到行动中,并且不断加以巩固、强化,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利用好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充分挖掘课程育人功能,通过主动合作、活动探究、课后实践等,提升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技能,并拥有愉快的合作学习体验,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素养。

猜你喜欢
排队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怎样排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巧排队列
三角龙排队
学生天地(2018年18期)2018-07-05 01:51:42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