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志平 金燕
班级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育人资源,有效地建构班级文化,不仅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班级环境,还可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由此切实地促进学生发展。所以,在实施高中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笔者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这三方面入手,多种策略来建构班级文化,顺其自然地营造育人环境,驱动学生发展。笔者将详细阐述建构班级文化的策略,为一线班主任提供借鉴。
班级文化不单单是一种育人资源,还是一种文化模式,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内容。新时期教育领域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促使班主任挖掘多样的育人资源,建构多样的育人活动,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得到良好熏陶,实现健康发展。班级文化是不可多得的育人资源,有效地建构班级文化,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提升发展效果。基于班级文化的重要性,在实施高中班级管理活动的时候,笔者着力建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组成,所以,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切入,多种策略建构班级文化。
一、建构班级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构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班级环境,能使学生获得直接的积极感受,从而促进自我内在发展。所以,在建构高中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物质文化,多样化地建构物质文化,为学生们营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实践中针对物质环境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建议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教室中的每一面墙说话,借此营造出适宜的环境。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验,在建构高中班级物质文化的过程中,笔者对教室中的墙壁进行了改造。
比如,将教室后面的墙壁改造成荣誉墙,精心设计了“昨天的辉煌”“未来的憧憬”“此时的拼搏”三大板块,借此展现学生们学习生活的三个阶段。在“昨天的輝煌”这个版块中,笔者将学生们取得的喜人成绩,以成绩单或奖状的形式张贴出来,学生们借此受到激励,同时切实发现自身的发展情况,明确进一步发展方向。在“未来的憧憬”此版块,笔者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发展愿望写下来,既可写短时间的愿望,也可写长期的愿望,借此激励自己,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发展。在“此时的拼搏”版块中,笔者鼓励学生们为自己写下加油打气的话语,借此增强自信心,坚定地践行学习活动,促进自我发展。荣誉墙的创建,为班级营造了良好的精神氛围。
二、建构班级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驱动学生有效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班级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中班级中有效建构精神文化,使学生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无形地受到精神熏陶,陶冶精神品质,坚定意志品质,促进自我发展。班级管理实践证明,精神文化是隐性的德育资源,以具体的班级活动为载体。所以,在建构精神文化的过程中,笔者会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促使学生体验,使他们在发挥自主性的过程中,得到熏陶。
以“我的未来不是梦”主题班会为例,在高三阶段,有不少学生迷茫,不知道今后要做什么,甚至产生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无法实现预期目标。针对该情况,笔者开展了此次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学生们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发展计划,明确自己的理想。通过此次活动,大部分学生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按照计划行事。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下,班级气氛积极向上。
三、建构班级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班级中一切事务得以有效开展的保障。在制度文化的影响下,学生不仅可以自主地践行制度内容,塑造良好行为,还可以慢慢地形成规则意识,提升自身的行为水平。但是,在传统的高中班级管理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班主任将制定班级制度的权利掌控在自己手中,单向地设计制度,并要求学生们严格遵守。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本就较强,在制度的约束和压制下,非但没有践行良好行为,甚至会故意做出违反制度要求的行为,影响发展效果,且与班主任产生矛盾。学生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参与主体,建构班级文化营造育人环境是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基于此,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时候,笔者将制定班级制度的权利还给学生,驱动他们自主制订。
一般情况下,笔者从班级卫生、日常纪律等方面,指导学生们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提出的具体要求制订公约,并对每一条公约进行细化,借此让学生在遵守公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践行良好行为,促进班级管理质量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开展高中班级德育管理活动的时候,班主任可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这三方面入手,实施多种策略建构班级文化,营造出育人环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实现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