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科技、高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创造了诸多机遇和挑战,特别是电力企业需要逐步应对多元化的电力负荷问题。同时,电力企业需要高效地推动输电线路于一体化模式的管理问题,对电力企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但现在电力企业仍面临诸多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完善检修一体化在输电线路中的价值,以此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输电线路;一体化管理;优化措施
一、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输电线路的检修实行定期检修制度,这种制度是以时间为基础的,且不管是检修周期还是检修项目,均需要依赖传统经验。同时,如果无法对输电线路实际工作状态、结构的组成、设备的质量以及性能差异等进行充分的考虑,再加上检修工作均按照既定的规范进行,没有创新,极易导致检修周期过短、检修费用过高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对输电线路的正常供电造成严重的影响。
此外,近几年来,我国电力系统正在向大电网、高电压、自动化以及高参数趋势发展,以时间周期为基础的线路检修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检修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在“两网”改造之后,我国电力系统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且部分设备也不需要进行常规检修了,此情况下,如果还是采用定期检修制度,必定会导致浪费,进而对线路的正常供电带来影响,严重的甚至还会因检修错误而导致故障。基于此,必须选用新的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方式。
1.2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在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中,虽然存在检修人员工作效率低下与误操作等现象,但其运行与检修技术正在不断完善,这为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制度的实行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输电电路相关的设备与检修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包括材料、性能以及工艺等,相比于20世纪,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此外,通过传感技术、采集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应用,更是为输电线路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帮助。
二、输电线路运行检修存在的问题
2.1 分区检修承包管理混乱
过去在进行电力运行检修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分区承包管理的,下属承包单位对自己所承包的检修区域的用电安全进行保障,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对其片区进行检查。但是这种承包情况只能适用于过去用电范围较小的情况,使得当前如果依旧采用原先的电力运行管理会存在较大的问题,对当前电力运行以及检修之间的配合造成较大的威胁。同时由于在进行实际检修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能够及时的对其发生故障的位置进行确定,并且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故障进行解决,而在过去的电力检修的过程中无法做到对其进行快速的故障确定,因此使得其检修的工作效率较低,使得当故障出现时用户所花费等待检修结束的时间延长,对用户的利益产生较大的损害。根据过去的实际工作情况,由于不同分区之间经常会将责任推给临近的分区,这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不利,因此在进行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使得其工作效率较低,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不利影响。
2.2 检修人员的检修技术落后
在进行电力检修的过程中,高质量的检修技术将会使得其实际的检修速度得到极大的提升,而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當前从事电力检修人员的素质与工作标准要求的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检修人员的素质问题使得在进行实际检修的过程中无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问题发生的位置,影响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维护的过程中的效率。另外,电力企业对电力检修人员的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不明使得后期的实际工作较为混乱,特别是对其在进行工作过程中所需要负责的部分没有明确,使得在后期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没有人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相互推诿,对其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对实际的电力检修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2.3 运行检修的信息化水平低
当前电力检修以及维护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不能符合当前的实际要求。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对电力进行检修过程中依然主要采用的是人力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效率较低,同时其实际信息化水平较低。因此在进行电力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促进电力检修过程中的信息化水平的推进,使得电力检修以及运行得到较快的发展。
三、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效果的建议
3.1 建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系统
只有健全管理系统的支持,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建立管理系统,才能时时监督输电线路的运行,并制定科学的检修计划,进而对检修人员进行科学地分配,促使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此外,在此系统建立的基础上,可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对电网模型的建立及对设备运行进行评估等,可以使输电线路运行和检修工作更加高效;一旦输电线路的运行出现故障问题,就可及时发现,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减少了时间消耗。
3.2 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档案管理库
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输电线路的长度越来越长,设备种类及数量不断增多,涉及到的信息量也更加巨大、复杂。在此情况下,有效的信息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对档案管理库要加以完善,并保存和分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运行信息,包括检修情况、运行情况、试样情况等,即全面记录设备运行过程所产生的各种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判断,使输电线路正常运行得到确保。
3.3 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现在的科学技术较为先进,这也是输电线路运行以及检修一体化管理更好发展的基础。智能化技术、数据库技术、负荷预测技术及视频监测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促使人们对输电线路的检修能力不断提高,可更好地根据输电线路的运输过程情况制定科学的检修计划,并将不需要检修以及需要检修的设备进行有效区分,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修,使检修的安全性也得到大幅提高,节约了成本。
3.4 促进智能管理水平的提升
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智能化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很多领域都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输电线路运行以及检修一体化的管理也开始进行智能化发
展,提高了管理效率。此外,很多智能化处理的方式也逐渐出现,广泛用于设备的检修方面,可更加有效地分析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更好地发现运行过程中的问题。
四、结束语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是随着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实现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必须从构建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的管理系统、打造智能化的管理平台、输电线路一体化承包模式、创建线路设备信息数据库这四方面来进
行管理,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夏剑锋.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7:130~131.
[2]黄眺信.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7,02:137~138.
作者介绍:
马剑(1979.04.11),性别:男;籍贯:浙江杭州;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职务:输电智能监控班班长;研究方向: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