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产教融合、精准育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0-07-28 02:16张广云姜建华
高教学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张广云 姜建华

摘  要:该文按照软件技术专业群特高建设实施方案标准和要求,构建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包括精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实力强劲的双师团队、优质课程资源,一流的技术技能服务平台、专业教学标准等。实时掌控学生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精准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人才培养;精准育人;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4-0159-04

Abstract: This article builds a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ervi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high-level construction program of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roup, including accurat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a strong dual-team team, high-quality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first-class technical platform of skills services,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etc.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control students' learning status, targeted personalized learning resources to students, accurate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 talent cultivation; precise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一、概述

2019年3月,國家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技术,人工智能产业迅猛发展,急需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2019年4月,国家启动实施“双高计划”,指出专业群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打造创新服务平台,融入产业、行业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提升信息化水平,融入教学管理全过程,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培养德智体美劳社会主义接班人。

研究意义:

我校于2019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设了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为了抢占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高地,融入区域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本项目拟在国家高水平专业群——软件技术专业群的支撑下,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校企共同构建与实践“产教融合、精准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填补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建设空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作为2019年高职新增专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亟待构建。以计算机学院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多年的实践经验为指导,探索制定该专业精准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探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机制等,能有效填补该专业建设的空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的教育服务,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多渠道、全方位获取人工智能岗位人才需求,制定精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企业的真实项目案例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研发,确保学生学习内容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教学中,通过线上学习平台获取学生行为状态,课堂上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实时采集,建立学习过程大数据系统,把控学生学习质量,帮助学生构建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为学生有针对性地推送优质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及技能水平,打造“双师”团队

实施“精准育人”,首先要求教师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根据不同的学情,然后借助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实施分层或分类等教学,在大班级中开展个性化教学,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不断地提升。此外,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制定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共同编写工作手册、活式教材,共同组建团队开展项目研发,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促进“双师”团队的形成。

(四)落实“三对接”,塑造专业特色,服务区域经济

“产教融合、精准育人”是实现“三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确保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融于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产业真正需要、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既能帮助专业塑造特色,又能推动中小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为服务区域经济做出贡献。

二、研究综述和现状分析

(一)产教融合研究综述

“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针对如何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现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衔接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研究的热点。

1. 产教融合内涵。校企利用各自优势和资源,以信任和合约为保障,以服务经济转型、协同育人为核心,以项目合作和技术研发、转让实现共赢为动力,实现产业、教育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各参与主体通力合作的一种经济教育活动方式,旨在建立学校与企业间练习的桥梁,使得学生毕业后就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2. 产教融合形式。实施产教融合要有效地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要素对接。实施形式包括“订单培养”、“工学交替”、“校中厂、厂中校”、现代学徒制等。

3. 产教融合机制。要构建校企定期研讨协商机制、人才共育合作机制、常规管理运行机制、项目纽带运行机制和校企文化融合运行机制,建立互利共赢的政策引导激励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发展格局。建立产学研合作委员会,组建职业教育联盟,深化合作共建新模式,拓展合作途径,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4.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采取以岗位(群)要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设计真实的企业生产情境,以工作过程为中心,重构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上,则需要深化课程改革,完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相应的制度体系,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建立完善的内部人才评价体系,优化教学方法等。

5. 产教融合的挑战。包括:与低端企业合作,导致校企合作不稳定,合作效果不好,侵犯学生正当权益;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政府推力不足、企业参与动力不足、行业指導职能弱化、经费投入难以满足;职业院校偏重自身发展,配套政策与评价体系不足等使得企业方面缺少动力、产教供需对接困难等。

(二)精准育人现状

广东省2017年提出“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双精准”职业教育发展策略。2019年,《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双精准人才培养模式”。

“双精准”聚焦职业教育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两大属性,通过完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精准施策,使得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达到最佳状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适销对路。

在“精准育人”实践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高校育人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基于BBS平台,采取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类别、个性化的精准化指导,从精准教育政策制定、实施和反馈等方面确保精准育人的实施。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电商行业,通过建立双创孵化基地,成立“双精准班”,采取跟岗学习、学徒培养等方式,与企业共建课程,协同育人等实施精准育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面向职业发展的岗位技能需求引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课程,企业的设计、生产、技术创新要求以及企业文化素养等职业元素无缝引入课堂,采取“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方式,以真实项目训练岗位技能,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对毕业生的求职与就业、职业发展做跟踪调查研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修正专业课程教学重难点,确保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精准对接行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主流企业的实际需求。

(三)高职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现状

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是《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增补专业,2020年开始正式实施。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教育部虽然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培养目标、就业面向和主要的职业能力和核心课程等,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知识体系,适合高职学习的课程资源严重不足,现有实训条件有待升级改造、迫切需要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标准等。

从教育部指定的专业核心课程名称来看,大多是研究生阶段或本课程阶段作为选修课程而开设。当前,针对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如何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出精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实践动手为主的课程体系和实训环境,开发技能满足专业教学,又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课程教学资源等一些列问题亟待探索解决。

三、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的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一)制定精准的人才培养方案

调研人工智能行业企业、爬虫爬取招聘网站,咨询领域专家、调研其他院校等,获取岗位人才需求信息,归纳出适合高职学生的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目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制定出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精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搭建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

与华为、百度、科大讯飞等一流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面向智慧教育、推荐系统、图像、音视频处理等领域,共同开展智能算法应用研究,培养学生AI应用开发、智能终端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团队的深度学习算法构建、模型训练、模型部署等技术服务能力。

(三)校企共建协同育人与创新团队

按照“内培外引、专兼结合、互聘共培、德艺双馨”的原则,引进或内部培养能解决技术难题、教学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选派团队成员深入企业一线技术岗位,发现科研问题、解决技术难题,提高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双师”素质。按照兼职教师不低于1:1的比例,聘请行业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

(四)校企共同教学资源开发

按照“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逻辑,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按照校本课程建设标准、课堂评价标准、课程实施标准、“金课”评价标准等,开发一批“金课”引领的优质课程资源,编写系列化的工作手册、活页式教材。

(五)实施精准育人

精准育人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大一、大二期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课前,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推送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统计学生学习状态;课堂上,老师对学生预习阶段表现出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分组讨论阶段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答疑;课后,有针对地向学生推送作业和个性化学习资源,直至完成规定的学习目标。

大三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开展项目化教学。由校企指导教师团队提出项目研发需求,学生选择岗位,完成项目开发任务。期间,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推送学习资源,实施项目考核,帮助积累真实项目开发经验。

(六)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

采集学习行为、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数据,建立学习过程大数据系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构建专业技术能力画像,建立质量考核档案,校企共同组建人才培养质量考核小组,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学习效果,实施个性化辅导。对专业教学进行客观评价,找出薄弱环节,形成专业的自我诊断和改进机制。

四、可行性分析

(一)可实施性强

已有产教融合、精准育人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是本项目的坚实理论和方法基础。软件技术专业群多年来一直践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为项目提供了实践指导。

(二)政策有保障

作为“国家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双高计划”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实施依据。

(三)校企合作基础良好

与华为、百度、腾讯等国际一流企业在校企共建技术技能平台、协同创新与育人团队,开发教学资源等方面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四)团队前期基础扎实

项目组成员前期开展了大数据分析在专业建设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教育領域的应用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五)项目建设资源有保障

软件技术专业群拥有的国家级创新教学团队、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精品资源课程等众多的优秀的教育资源将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良好的人力、资金、实训平台和教学资源等保障。

五、结束语

该文按照软件技术专业群特高建设实施方案标准和要求,构建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包括精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实力强劲的双师团队、优质课程资源,一流的技术技能服务平台、专业教学标准等。可以实时掌控学生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精准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旖旎,买琳燕,刘科江.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8(14):45-51.

[2]唐飞,孙冲武.高职院校完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的研究——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2018(10):22-23.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