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若静 刘育兵 张育玉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互联网+”新业态;地方本科院校;就业;
基金项目:2020年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课题(JRS-2020-1002)
2019年底至今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全球产业链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也催生和加速了“互联网+”新业态的迅猛发展。而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培养了数量庞大的普通本科毕业生群体,他们的毕业出路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也牵动着数千万普通家庭的命运。因此,我们立足于自己所在的地方本科院校,同时采集了兄弟院校的一些数据样本,就疫情下“互联网+”新业态对地方本科院校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对疫情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就业工作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调研的背景
地方本科院校是指办学层次为本科层次的省市所属高等学校,具有地方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由于其特殊的区域位置,该类院校的生源一般为本省和本地居多。[1]从疫情以前的就业数据来看,该类院校学生除一小部分升学深造外,其就业出路主要为小微企业,中初教育单位和民营教育培训机构,另外一部分同学则选择灵活就业或自由职业。从就业质量来看,部分毕业生短时间内跳槽现象严重,从事的工作专业对口率较低,选择工作岗位具有一定随意性。[2]
随着疫情的到来,一些小微企业受到重创,有的倒闭,有的停工,有的裁员,有的延期招人;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暂停营业,中小学教师招考往后推迟。这就直接造成了就业岗位减少、就业难度增加、求职时间缩短的现状。与此同时,诸如以在线教育、在线招聘、在线媒体、在线零售、在线租赁等形式的网络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如火如荼,这也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调研的目的
我们选取疫情下 “互联网+”新业态的角度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目的在于通过问卷分析,了解“互联网+”新业态对毕业生带来的影响,探寻疫情下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对“互联网+”新业态的感受认识、技能提升、态度期望等现状,以便进一步做好疫情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探讨新的途径与建议。
(三)调研的方法
本次调研遵循客观性、时效性、系统性的原则,以在线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调查对象涉及专业广泛,主要针对2020届应届毕业生。调查内容覆盖面大,包括学生的毕业去向、对互联网+新业态的感受认识、技能提升、态度期望等。此次调查的问卷包括单选、多选和开放形式,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000份,其中男生644人,女生356人 ,理科工程类494人,社科经管类380人,艺术体育类126人。
(一)疫情下“互联网+新业态”对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影响
1.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调查结果显示,在疫情和“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背景下,截至2020年7月中旬,有46.22%的地方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待业或正在择业,29.46%的地方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深造或准备二次深造,另外有13.78%的学生选择体制内就业或准备体制内就业,7.03%的学生选择与非互联网相关的行业就业或创业,只有3.51%的应届毕业生选则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就业或创业。
2.毕业生对“互联网+新业态”的感受和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疫情下毕业生对“互联网+“新业态变化的感受和认识非常深刻。其中感受最直接的是“在线教育”,比例达到了89.46%,排在第二位的是在线招聘,比例达到了52.43%,排在第三位的是在线媒体,比例达到了48.11%,排在第四位的是直播电商,比例达到了42.43%,排在第五位的是在线办公,比例达到了41.08%。
3. “互联网+”新业态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疫情下,互联网+新业态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所学专业的影响较大。其中39.19的学生认为冲击很大,45.95%的学生认为冲击很小,只有14.86%的学生认为没什么冲击。
综合以上三方面数据,可见受疫情影响,该类院校毕业生待业或正在择业的比例将近50%,深造或准备深造的学生的比例将近30%,充分说明疫情对今年的地方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冲击很大。另外,虽然毕业生对“互联网+”新业态经济的变化感受广泛而深刻,将近8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出路受到“互联网+”新业态的冲击,但是只有不到4%的毕业生选择了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就业或创业,可见该类院校毕业生在顺应“互联网+”新业态方面的就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
(二)疫情下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对“互联网+”新业态的态度期望
1.毕业生面对“互联网+”新业态变化的态度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 ,疫情下,毕业生对“互联网+”新业态变化的总体态度比较积极。其中,80.81%的人持乐观拥抱的态度,16.22%的人表示无感,只有2.97%的人感到消极恐慌。
2.毕业生对主动学习“互联网+”新业态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 ,疫情下,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学习“互联网+”新业态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比较积极。其中,55.68%的毕业生表示会主动学习,36.22%的毕业生表示可能会主动学习,8.11%的毕業生表示不会主动学习。
3.毕业生面对 “互联网+”新业态的变化在学习和就业方面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 ,疫情下,一部分学生会主动选择“互联网+”新业态的方向重新学习或就业。其中,57.3%的毕业生表示可能会,34.05%的毕业生表示会,8.65%的毕业生表示不会。
综合以上三方面数据,可见,虽然受疫情影响,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受到了一定冲击,但是调研数据显示,认为“互联网+”新业态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冲击很小的学生比例达到了45.95%,略大于认为“互联网+”新业态对自己所学专业冲击很大的学生比例39.19,另外还有14.86%的学生认为“互联网+”新业态对自己所学专业没什么冲击。这一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地方本科院校所设的专业和课程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致使一些学生对适应当前社会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局限。
(三)疫情下,为应对“互联网+”新业态的变化,毕业生的态度和需求现状
1.毕业生对重读大学选择“互联网+”新业态方面的课程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 ,如果重读大学,绝大多数同学希望选择“互联网+”新业态方面
的课程。其中85.41%的人认为有必要,11.35%的人认为无所谓,3.24%的人认为没有必要。
2.为应对“互联网+”新业态的挑战,毕业生对就业能力提升的需求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 ,为应对“互联网+”新业态变化的挑战,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需
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技能提升。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技能是自学能力,达到了87.03%,排在第二位的是新媒体技能,达到了65.41%,排在第三位的是信息搜索技能,达到了64.32%,排在第四位的是语言文字表达技能,达到了59.73%,排在第五位的是组织管理技能,达到了51.62%,排在第六位的是编程技能,达到了48.92%。
综合以上数据,可见受疫情和“互联网+”新业态变化的影响,一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在校
期间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感到了恐慌,迫切渴求提升多项能力来应对未来的发展。其中自学能力和新媒体技能排在前两位,这说明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显得愈加重要。
(一)结论
受疫情影响,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比如对比
往年同期的就业率,有将近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待业或正在择业。但是疫情推动了“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使得很多学生看到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比如将近8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出路受到“互联网+”新业态的冲击,在对“互联网+”新业态的变化中,89.46%的人对“在线教育”感受最深刻,85.41%的人认为有必要选择“互联网+”新业态方面的课程进行学习,80.81%的人对“互联网+”新业态的变化持乐观拥抱的态度,为应对“互联网+”新业态变化的挑战,87.03%的人认为最需要提升自学能力。尽管以上数据印证了“互联网+”新业态将带来很多新的挑战和机会,但是调研结果显示,只有3.51%的地方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选则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就业或创业,29.46%的地方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选择深造或准备二次深造, 13.78%的学生选择体制内就业或准备体制内就业,这两项数字加在一起达到了将近45%的比例。这也充分说明,地方本科院校要实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任务,应在课程设置和就业指导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二)对策与建议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经济转型和就业的方针政策。一场疫情虽然使实体经济受到重创,但与此同时,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娱乐等行业却重焕新生,大放异彩。与此同时,习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也曾强调,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数字经济增加值高速扩容,意味着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此外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20年新春伊始,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巡进城工程。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教育部新职业网还联合BOSS直聘、猎聘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和中华英才网,提供全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网上校园招聘服务。所以,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引导学生从宏观层面了解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和就业的方针政策,才能帮助他们激发成长动力,找到成才方向。
增设与“互联网+”新业态发展密切衔接的就业指导课程。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加速涌现,新消费持续火爆,新就业不断拓展,这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条,构建了产业应用,也必将重建消费场景,改变人才需求。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为适应当前经济转型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必然要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增设与“互联网+”新业态发展密切衔接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引导其积极拥抱新变化。
全面提升E时代学生的就业观和就业软实力。为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教育部在严格核查2020届毕业生就业数据时,曾组织专家研究论证明晰了就业统计的相关指标含义。该指标的最大亮点在于 " 自主创业 " 和 " 自由职业 " 方面,自主创业的范围加入了开设网店,自由职业的范围加入了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等。因此地方本科高校也应因时而变,全面提升E时代学生的就业观和就业软实力。这其中包括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网络素养和媒体素养,全面提升传统专业对应行业新要求的在线技能,积极发现和培育互联网人才,引导其找到新的就业创业出路。
参考文献
[1]舒虹,张瑞. 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策略[J]江苏科技信息. 2019(19):58-61
[2]楊昕.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J]保定学院学报.2018(03):111-117.
[3]苏萍. 念好“新”字经,做好“育”文章[EB/OL].(2002-07-09)https://0x9.me/Egxkt
[4]张红旗,赵月娥.大学生如何回应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挑战[J].理论前沿.2020(09):38-42.
[5]朱正洲.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调查[J].海峡科学.2020(03):81-84.
联系方式: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东路3027号保定学院电话:13653120306 胡若静
邮编: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