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是一种突发性、传染性极強的传染病,随着疫情的蔓延,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肺炎确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研究表明,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们造成的生理损害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但对心理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并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人群,具有认知水平较高,容易接受新事物,对信息获取渠道多,社交媒体活跃度高等特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心理状态尤其值得关注。当前国内学者开展的多项研究调查了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大学生的情绪状况,结果不容乐观。本研究开始于20年3月,为期七天,此时疫情已得到一定的控制,大学生的情绪状况是否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呢?
性别是情绪研究的一个重要变量。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者普遍认为,不同性别个体在日常情绪体验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具体体现在情绪识别、情绪记忆、情绪易感性与情绪调节等诸多方面。研究表明,由于大脑机制的不同,男女在情绪易感性和情绪调节策略上存在不同,相比于男性,女性较难通过认知策略调节负性情绪。
心理弹性(resilience)指人的心理功能及其发展并未受到严重压力/逆境的损伤性影响的心理发展现象,也可看作个体在危险环境中的良好适应过程。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一直是弹性研究的热点。高心理弹性者的积极情绪水平更高, 更乐观、有更强的好奇心,能积极地面对问题,且能显著缓解危险因素导致的消极影响,能更快的从悲伤经历中恢复。综合以上有关情绪和心理弹性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研究者较为一致地发现了积极情绪与心理弹性之间的正向关系。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体验与态度,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在自尊与情绪关系的研究中,较为著名的有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TMT)。该理论认为,自尊对人类面对具有“死亡”意义的事物和生活挑战所带来的潜在焦虑起缓冲作用,是个体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的心理机制。实证研究表明,自尊水平高的个体更习惯采用认知重评等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即使面对负面事件,也能更从容的调节情绪,避免外界威胁对自身的消极影响。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探讨性别、心理弹性、自尊能否预测疫情期间大学生的情绪状态。相关分析和多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情绪状况相比疫情伊始已经有所好转,积极情绪得分显著高于消极情绪得分。自尊、心理弹性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大学生情绪状态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积极情绪显著高于女生。
本研究在疫情逐步趋于稳定的3月底开展,调查了内陆大学生居家期间的情绪状态及其变化,为在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了理论借鉴。
首先,在进行心理干预时,我们应注意性别差异,认识和了解到男女大学生在面对不同事件时所表现出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差异,从而在方案制定和实施时更具有针对性。
其次,可以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弹性训练。研究者对军校医学生进行心理弹性训练后发现,经过训练后心理弹性得到提高的实验组,其积极情绪得分显著提高,负性情绪得分显著降低。由此,在疫情期间,心理学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弹性训练,从而帮助他们塑造乐观心态,降低疫情的消极影响。
最后,本研究提示我们自尊在大学生日常情绪体验中具有重要作用,高自尊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度过疫情这个特殊时期。由此,学校、家庭和个体都应高度重视对个人自尊的培养。
参考文献
[1]Pyszczynski, T. , Greenberg, J. , Solomon, S. , Arndt, J. , & Schimel, J. . (2004). Why do people need self-esteem?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0(3), 435-468.
[2]彭李, 李敏, 姜晓梅, 左昕, 缪毅, & 于永菊等. (2014). 心理弹性训练对不同心理弹性水平军校医学生的正负性情绪及情绪调节方式的影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7,36(05), 470-472.
4、刊物邮寄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新区榴香园尚凯悦(收) 电话1890647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