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兆晨 黄振龙
摘 要:面对国际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新一轮对外开放及构建西部大开发格局的时代要求下,本文对西部地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行探讨。首先明晰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内涵并论述构建新体制的必要性;其次以宁夏、贵州为例对西部构建开放体制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建议
关键词: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体制构建
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要性
1.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内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具体内涵:“更高水平”意味着要求建设范围更大、领域更宽、层次更深的开放格局,更加注重开放的质量、效率和效益,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区域开放新格局,要求对标国际高标准贸易规则并掌握话语权;“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求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落实要素市场化改革,塑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积极推动建设有利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贸易规则,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快向贸易强国的建设的转变。具体而言,新体制主要有六方面特征:建立与服务业扩大开放相适应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建立适应多种形式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新体制和机制;建立具有战略纵深和双边、区域合作广泛利益共同体支撑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培育具有与海洋强国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机制;具有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
2.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要性
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面临的严峻的内外环境要求我国必须创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大。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处于转型期,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亟需创新开放体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内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对对外开放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原有低水平的开放体制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现行开放型经济体制已出现四个不适应:一是不适应全球经济变化新形势;二是不适应國际经贸格局调整和全球经济规则变化;三是不适应中国谋求全球价值链新地位的要求;四是不适应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内在需要。制度优化角度,我国需积极探索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兼顾出口和进口、“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方式,为更好满足国内需求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制度支持;全球价值链角度,我国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模式逐渐发展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过去的发展模式面临“低端锁定”的威胁,而难以获取“微笑曲线”两端高额回报,不符合新时代我国谋求全球价值链新地位的要求;比较优势角度,国内廉价要素的消失和新优势的出现等要求创新现有的开放体制适应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内在要求和绿色发展道路;要素流动角度,政府需通过简政放权等制度的优化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此吸引高端产业活动和高级生产要素,激发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推动国内优势企业“走出去”整合外部优质资源为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资源支持。
本质上,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中国从“境外开放”向“境内开放”转变在规则和制度上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对外以新的规则和制度对接全球高标准经济新规则和对内“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创新开放型体制建设突破制度“天花板”,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治理新形势,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模式,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合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促进要素、资源在国际国内的高效配置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进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掌握国际贸易规则标准的制定权和国际话语权,助力中国建设贸易强国。
二、西部地区构建开放型新体制的现状
1.发展环境分析
经多年发展,相对东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建设已取得显著的成绩,西部地区却远远落后。东西部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突出,既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其特殊性。外部因素中,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协调主要是受早期对外开放政策倾向不协调的影响。我国过去40年对外开放走的是点、线、面的开放格局,这决定了西部地区在探索开放经济中落后于全国。特殊性角度,一是西部受限于地理位置,海运成本高又远离要素丰富的港澳台地区,难以吸引外资和产业技术转移,因此无法享受到时代机遇;二是对外开放的发展空间受制于低端产业结构和低水平市场化程度以及制度层面的影响;三是受限于基础设施落后、生态脆弱、产业结构单一、人才匮乏等因素,西部在发展开放经济时面临发达地区在技术、产业、服务的冲击。作为内陆沿边地区的一部分,西部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和开放不协调的重要环节,而内陆沿边开放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主要潜力所在,是纵深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键环节。新一轮开放是从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的转变过程,这就要求配套的措施、体制等随之发生变化。因而西部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建设在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是十分关键的,也是我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格局构建的重要内容,这对平衡区域经济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现状分析
整体上,西部地区在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时通常借鉴东部经验,如贵州、宁夏等地区依靠本地资源禀赋及特殊产业依托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已取得初步成果,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宁夏回族自治区依托银川综合保税区,与港口、铁路、机场联接,初步形成了立体化“向西”开放物流通道开放格局;外资投资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上,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但在开放领域上,宁夏需加大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开放力度并完善支持外资企业服务体系;平台建设上,需重视博览会等平台功能,拓展开放领域;也需密切省际合作,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机制,促进要素流动;贸易便利化上,仍需完善“单一窗口”功能,提高通关效率,做好外贸综合服务;引导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及外包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建设优势产业集群;完善便捷的交通体系,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贵州省则着力建设内陆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等平台,建立“备案+审批”的外商投资管理新模式,推动建立“一口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机制,推进投资便利化,建立健全外来投资跟踪协调服务机制,推行外来投资项目全程代办和并联审批制,探索建立产业链配套等项目评价体系;在促进“走出去”战略的新体制上,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来简化手续,扩大企业主体对外合作自主权。但贵州省仍需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开放,放开服务业领域准入限制;放宽对外投资限制,综合利用国内外生产要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需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供需矛盾;需建立新型大通关协作机制,加强跨区域口岸协作,推行通关便利化措施;需省内对外开放格局,实现省际间互联互通;积极引进产业,培育新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省内产业转型升级。总体上,西部对外开放存在的不足:一是开放型经济的总量较小,产业竞争力弱且研发创新力不足;二是开放平台利用不佳,自主改革不积极;三是制度成本高,不利于引资和“走出去”;四是开放领域不足,配套服务不健全限制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建议
1.紧抓发展机遇,迎接未知挑战
西部应紧抓时代机遇,一是积极承接东部的转移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组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优势产业和配套的产业组织体系。通过承接部分产业转移,西部可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实现国内产业结构间的协同互动,缓解区域发展不协调,也可提升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在承接东部转移产业时,应完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机制,健全法制保障机制;建立开放、创新的容错和评价机制;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建立预约定价协议的纳税监管机制。二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企业勇于发现新商机并满足新需求,培育国际竞争能力,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增强我国开放体制的国际支撑力。三是积极落实西部大开发格局建设,加大西部对外开放力度,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积极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西部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在投资贸易领域依法依规积极探索,建设适应高水平开放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探索建设国家一类口岸;更加灵活的引资引智完善用人机制,引进发展优质医疗、教育等现代服务;培育并办好本地具有影响力的展会,提升国内外影响力。
2.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降低制度成本
依靠省际间要素流通交换将制约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因此西部需要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技术等要素支持,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开放型经济建设道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目前西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如制度成本高、人才匮乏、基础设施不健全、开放平台利用率不高、产业竞争力弱等问题。制度障碍仍然是制约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迫切需要改革现有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释放市场活力提供制度支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打造“有为”的服务型政府;建立科学的开放型经济传统绩效评价机制,促进国内外要素市场自由流动;完善有利于培育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竞争机制。平台建设,积极学习上海自贸区的经验,如实施三层管理协调推进、调整和完善顶层设计、空间集聚及产业整合规划等宝贵经验;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项目审批和管理方式,简化投资审批流程,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借助互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推进全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在线审批,完善后续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落实条例并不断优化投融资和企业经营环境,实现快速升级。
3.完善硬软件基础设施,鼓励创新发展
加强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信息物流的畅通,通过传统基础建设为西部发展补短板,借助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发展新空间,为西部开放型经济体制构架提供基础服务支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针对发展缺乏人才、技术等软件支撑,西部应立足于自身实际,加强本地高校建设,以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联合高校共同培育满足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选拔优秀人才学习其改革经验和建设成果,将培训学习活动常态化,紧跟时代脚步;加强引资、引智、引技,重视专家型技术人才智库建设,汇集专业人才为西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加强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的构建,政府应鼓励各行各业通过创新突破发展瓶颈。西部研发创新能力远落后于全国水平,迫切需要技术创新助力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政府部门也需创新制度改革和政策扶持,在构建开放体制时应围绕全球价值链分工角度、扩大开放程度和风险防控三个层面进行,要勇于改革落后的体制机制进行试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程度;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产品的研发投入,实现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科研创新绩效,为企业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保护研发创新积极性,保障科研人员的基本利益,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实现市场价值效益;完善技术交易市场,构建合理的市场体系;重视发展区域特色产品及特色优势产业,用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激发市场创造力。
4.重视平台建设,完善产业政策
西部应加强利用和建设自由贸易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发挥平台效益,助力西部外貿企业发展;深化园区改革,借鉴东部地区建设经验并推广改革成果,赋予园区更多自主权;以开放倒逼改革,促进要素充分涌动,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探索“干中学”的发展路径;融入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发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资源聚集、产业聚集效应,综合利用园区资源要素,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将西部地区与国际市场相连接,加剧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此西部地区更应关注国际态势,预防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加强风险防控,建立并完善风险防控机制。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区产业的支撑,因此应加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建设,防止产能过剩等市场问题。依据国内外产业发展状况及未来需求,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以引导合理发展,健全产业竞争政策和机制,引导企业注重培育竞争优势。积极引领规划地区内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建立信息平台,打造地区特色产业品牌,开辟新的产业发展路子。加强对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完善国有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政策机制,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应建立科学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搭建融资平台;建立和完善灵活的反馈协调机制,加强市场法治化建设,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壮大实体经济。重视省内各地区产业的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的产业发展格局;建立健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适当利用乡村资源,发展特色小镇及特色产业。
参考文献:
[1]裴长洪.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研究纲要[J].经济研究,2016(04):14-29.
[2]张二震,戴翔.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2014(07):6-12.
[3]郭峰.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9.
[4]陈健,龚晓莺.新时代全面开放视域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构[J].现代经济探讨,2018(09):65-70.
[5]曹扬.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2018(01):9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