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祯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校;思政教育
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要辨证地去看待,一方面多元文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且难得的历史机遇,要看到并肯定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要认真分析多元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的严峻挑战,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不断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多元文化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更为开放和包容的意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不再是过去那种封闭的象牙塔,而成为了“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的思想交流阵地,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在此求同存异、共生共长。高校的思政教育要立足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的新时代大学生,回应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地区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双向交流中,为学生搭建起来一座开放和具有活力的桥梁,让学生在高校教育成长中,强化自身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取其精华,唯我所用,从而不断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
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思政教育内容的抽象性,使其感染力和说服力不强的弊端更加的显现出来。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教育内容较为晦涩,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应用和理解水平,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此外,高校思政教育不足还体现在方式和方法上较为陈旧和古板,高校的思政教育队伍建设无法适应新时代和新形式的发展要求,因此,高校需要认真剖析存在的问题,迎难而上,开创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一)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创新主体
高校的思政教育对象就是高校的在校生,因此,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注重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更好地贯彻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的发展思路。
例如,在具体的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高校的教师要改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政教育创新理念,摒弃过去的说教式思政教育,避免“我说你听”的教育形式,鼓励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比如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解放思想,而不是停留在过去错误地认为自己仅仅是“观众”的受教育理念上,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围绕一个辩题,以组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真理越辩越明,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则要在讨论的过程中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讨论朝着正确健康地方向发展。其次,教师要注重改进思政教育的工作方法,以能否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在实践地过程中不断总结得失。比如说在多元文化的时代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思维形式具有了一些新的区别于过去的特点,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思维意识上表现出来混乱,行为上也追求独立和变化,那么思政教育的工作者就要针对这些情况,把握现如今大学生的新特点和新表现,因材施教,从态度上重视并尊重不同教育对象在思维意识和行为动作上的不同表现,既注重思政教育的重点落实,也注重关注到教育的全面性,能够采用分门别类的教育方法。比如,有一部分大學生由于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程度地理想信念迷失、思维意识形态混乱、价值观念背离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空位,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浪费资源,那么针对这些情况,思政教育的教师要在课前积极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高校在校生对物质和精神世界的追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思政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在思政教育的方法上更加注重引导和启发,在教育的形式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同时在范围上更加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最后,思政政治教育的工作必须要和人文关怀进行紧密地结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不能停留在书本层面的思政教育工作,而是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中来,既要关注学生的思想上的问题和疑惑进行引导和教育,还要关怀和关爱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的实际问题,成为学生的朋友,从而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在人文关怀和情感上获得学生的认可和支持,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积极创设并营造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作为思政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高校的思政教育除了要重视课堂上的教学之外,更加要注重课堂之外对高校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利用现代先进的传播技术,积极营造更加良好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思政教育环境和氛围,成为师生之间高效互动和平等交流的新媒介。
例如,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要避免将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成为教师单方面灌输的平台,因为这样的思政教育形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反而会起到泯灭学生思维意识发展的不利作用,扼杀学生丰富的思想想象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活跃班级的气氛,采用生动活泼地教育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思政教育理论和具体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机地结合,将空洞的概念说教和学生的生活案例配合起来进行讲解,并通过组织积极地课外活动来辅助教师的思政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在气氛活跃的学习环境下,以心平气和的心态去接受和接纳思政教育教学的开展,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共赢的和谐朋友关系。其次,教师在课堂的互动中要注重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学生对思政教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互动的过程中,正确恰当地处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微妙关系,让师生沟通交流的渠道越来越宽,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他们才是思政教育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要注重疏导学生融入社会、融入生活的方式方法,积极为学生搭建锻炼能力的社会大舞台。最后,高校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线上互动,在5G时代、大数据技术以及AI技术等等现代通信计算技术的发展应用背景下,很多大学生都将时间投入到了网络信息的空间,在网络媒体的作用下,多元文化得到了更快速和更全面地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不同文化内容的学习和认识渠道,已经成为了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受到网络平台的冲击非常大,传统的思政教育效果被进一步地弱化,因此,教师必须要掌握并恰当地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比如要教师要有效利用网络平台的传播速度较快、内容丰富有趣、方便快捷且不受时间和空间地限制等优势,和高校学生进行深入地互动,发挥网络互动教育的多维度地优势,积极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以培养高校复合型人才为思政教育的目标
进入到21世纪之后,在科技、经济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渐朝着大众化、多元化的趋势进行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借助思政教育的工作,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的高校大学生,对于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准和培养质量,完成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的思政教师要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开放性以及不断发展的属性,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联想和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模式,同时高校的教师要将思政教育作为培养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思政教育是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一部分,明确其与素质教育的推行目的一样,不是为了另起炉灶,而是成为素质教育的补充,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将素质教育推向新的更高的平台。教师在思政教育的开展中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破除习以为常和司空见惯的定位思维,引导学生不迷信权威,不盲目相信课本和书本上的知识,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怀疑,从事物的其他角度进行发现和思考,给出新的观点和新的解读,真正让学生能到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实现做人和成才的统一。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的新时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多种文化的侵袭,比如另类文化、痞子文化以及通俗文化等等,高校的思政教育在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存在着教育内容说服和感染力不强、教育形式呆板陈旧等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问题,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高校学生营造舒畅的沟通环境,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拓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慧娟.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茶文化的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2020(05)
[2]付玉.试论多元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改革[J].农家参谋,2020(11)
[3]骆文俊.多元文化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分析[J].才智,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