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生活,妙笔生花

2020-07-28 04:49苏维佳
教育界·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陶行知习作生活化

苏维佳

[摘要]小学是习作起步的重要基础阶段,培养作需要从开始。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作文真的是一座迈不过去的高山,本文将结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来帮助学生细化习作的内容,简单教会学生如何写作文,让学生细致观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自然而然地书写,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借鉴生活,并把对生活的体验写到习作中去。

[摘要]小学习作;生活教育;细致观察;指指方式;元评价

语文教材的编写来自于生活,习作教学自然而然应是贴近生活的。语文新课标中指出:“习作应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而这些内容皆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学生在发挥主动性的基础上,融入生活,无形中就会获得深层次的生活感受。而习作正是建立在他们对生活的感知不断加深的基础上,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他们运用自己的各种方式调动主观能动性去感受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而获取各种内容来增加习作的素材。

习作离不开生活,正如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所涉及的“生活教育可以定义为把教育融入生活,利用生活进行教育,通过教育来满足生活进步发展需要。”习作应利用生活教育理论来突破传统的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如何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融入我们的习作中,这就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细致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1.注重观察,及时积累

小学生的生活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对他们来说,生活中到处都是新奇有趣或者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在上学路上,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群,各种各样的汽车,看到路边争奇斗艳的花花草草;在商场里,看到各种不同的玩具,尝到新鲜的零食;在家里,与父母之间的酸甜苦辣,与亲戚之间的聚会欢乐;在公园,看到让人如痴如醉的美景,和小伙伴玩过家家的游戏;在学校,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与小伙伴发生矛盾冲突。

有趣的瞬间总是稍纵即逝的,能不能把这些时间变成自己习作的内容就需要学生把无意识的“看见”、一扫而过的“潜意识”变成有意识的观察,并及时记录下来。可是,如果把这样一项记录作为作业布置下去,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又会有抵触心理,这项工作就真正成了一个形式。因此,这就需要让学生在感興趣的基础。上进行积累。

为了增强积累效果,我给每位学生发了一本精美的练习本,每天吃完午饭带他们在操场或者花坛走一圈,每周换一个场所,让学生自由记录并设计书中图画,通过开放性记录方式来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每月抽出一节课,让学生分享记录的内容,进行思维碰撞,小组整合并班级展示,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学期结束,学生在封面空白方框内进行涂鸦,写上一两句旁批,一本本精美的记录本就展示在大家面前。经过班级展示,奖品发放等过程,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写作水平都有所提高。这些记录本,就构成了学生的生活素材和移动文库,学生写作文时就会有话可写。当然,这只是一个培养良好习惯的开始,在学校教会学生观察并记录,让学生带着这样一种习惯去生活中积累更多的素材,为妙笔生花创造一个永不枯竭的源泉。

2.开放思维,畅想生活

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中说过:“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而我们的教育必定要关注学生实践,联系生活实际,因此在习作中就应该让学生自由畅想,选择自己喜欢的、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语文新课标指出习作“应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们现在的习作大多是命题作文,框定主题之后,学生的思路如果打不开,就会出现大部分学生的思路限制在同一个范围,就算结合老师的辅导思路以及其他参考资料,写出来的文章仍然是枯燥乏味的。一篇脱离了生活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的。那如何提升学生的生活体验呢?这时候应该在学生平时的练习中多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文,多让学生结合生活写一些引人思考的人和事,让学生挑选自己有话可说的内容,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会充满生机。

学生只有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地去收获体验,获得感悟,培养开放思维,习作便会真正与生活融合。

二、体验生活,改变指导方式

1.课堂生成,实践教学

陶行知说过:“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取材于生活。而小学语文的习作也越来越生活化,如部编版四年级的游戏作文、校园环境写景作文等,仅仅依靠课堂上的两节课,老师进行讲解,让学生进行审题,构思并修改,根本不能创作出有新意的文章,这时候就应该稍微调整指导方法。如教学游戏作文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实际体验,分组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方面,关注游戏的细节,把大家玩游戏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和心理等写清楚,学生满满的自我体验就容易生成,内容丰富的作文信手拈来。

这样的课堂实践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专注力,也让课堂增加了趣味性,让学生爱上写作。学生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流逝仍旧记忆犹新,下次写作时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提取素材。

2.课后延伸,走进生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倡以生为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想。为了迎合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语文的习作教学应突破空间的限制,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如在教学《美丽的校园》时,我们就可以提前让学生去搜集素材,观察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他们深入讨论校园每一个地方的特点,在观察感悟的基础上领略校园的美,并把他们的思想感情融入这美丽的校园环境中。再比如四年级部编版的观察作文,由于观察的战线比较长,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让观察延伸至家庭,让学生亲自去养一养蚕宝宝,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并通过各种维度来记录它的变化;或者观察绿豆、红豆等生长的细节,获得更加直观的变化过程。如果只通过老师课堂上呈现图片,很难让学生们直观有效地感受到一些真实事物的特点,只有实践生活能够让学生们获得真实的感受,也能让学生写出新意来。

课后的生活实践,能让学生获得生活的情趣,充分体验生活的美,也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都可以让学生获得关于生活的思考,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体验生活,重视学生没有体验过的小事,重视学生体验过后的感受,这不仅能使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更能使学生的写作充满独特的味道。

三、重构机制,丰富生活评价

1.多元评价生活化

陶行知主张习作评价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教师的评价可以尽量突出生活化的色彩,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如从语言、标点、写法等具体方面来评价,或者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感情色彩等来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特点以及不足,并多以鼓励为主,不要切割开习作与生活的联系。如在评价写人习作时,可以说:“你的奶奶可真是一个生活能手呢!”“你的生活真是充满了趣味呀。”“你的觀察可真仔细,你有一个勤劳能干的妈妈。”这种生活化的评语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共情,他们在收获认同感的同时,也获得了创作激情和灵感,更有信心去写作。

学生的生活化创作往往能够获得更多同学的认可,他们的体验也更能获得同伴的认同,所以学生的评价有时候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对习作的评价应充分挖掘学生的能力,让他们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出发,来评价同伴的习作内容。互评自评过程中,同学们会获得更多的生活感悟。

除老师、学生的自评互评外,还可以让家长评价,家长评价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家长在评价“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时在旁边写道:“你长大了,能够体会到爸爸妈妈生活的不容易,我非常欣慰。”家长角度的评价也让学生深刻了解到生活的不易。点评的主体多了,那么可点评的角度自然也就多了,每个人的思想不同,不同的评价者不仅能够关注到生活中的不同细节,也能够关注到一些老师没有关注到的角度和片段,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大大提高了写作水平,成为习作的主人。

2.多维评价生活化

新课标对写作评价也有不同的要求,这时候,评价主体对于不同的学段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同一学段面对不同的个体也应有差异性的判断。评价标准要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评价主体应通过各种不同的衡量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习作,对于写作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要进行具有针对性地及时总结激励。

习作评价的生活化呈现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让学生自己进行生活化的板报创作,集结印发,推荐发表,全班宣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更能够获得成就感,发自内心地喜欢创作,有可能一位小小的作家就应运而生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上老师简单的习作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小学习作的生命力应来源于亲身经历的生活实践。相信,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学生将畅游广阔天地,习作必定能够大放异彩,妙笔生花。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张洪玲,陈晓波.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陶行知习作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