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军
【摘要】“三学”式课堂指的足“自主探学,小组协学,分享展学”三个环节。教学中尝试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三学”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任务驱动;自主探学;小组协学;分享展学
聚焦当下的数学课堂,以讲代学,以练补学,整齐划一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仍是占据主流,大多是以教师的引导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虽然这种方法也有可取之处,但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的灌输下,学生的思考空间会变窄,思维能力会下降。
其实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时,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效率是最高的。他们为了完成任务变得更加积极,更加专心地对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所以,数学教学需处理好教与学、引导与合作的关系。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三学”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学”式课堂指的足“自主探学,小组协学,分享展学”三个环节。下面结合“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实浅谈几点思考。
【教学环节】
1导入,百分数的读写(略)
2百分数的意义
活动任务一:从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自主探学
①读一读,想一想:三个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②用一幅图把三个百分数表示出来(画在A4纸上)。
(2)小组协学
1.每个百分数的意义。
2.从图上还能获得的信息。
3.准备汇报。
(3)分享展学
部分同学上台展示汇报画出的图及每个百分数的意义。有这样几种(如右图所示)。
生汇报后师点拔提问。
师:这里整个圆、整个长方形、整条线段代表什么?
生:整件羊毛外套的成分。
师:这三个百分数相加是多少?
生:100%
师:有没有可能超过100%?
生:不可能,因为整件羊毛外套是100%,这些成分是它的一部分,加起来不可能超过100%。
活动任务二:从两个独立量之间的关系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1)自主探学
①想一想,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
②填上一个百分数,并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小组协学
①线段图表示什么意思?
②准备汇报。
(3)分享展学
部分同学上台展示所填的数及画出的线段图,汇报线段图表示的意思。有以下几种:
生汇报后是提问:
师:什么情况下填小于100%?等于1000%呢?大于100%呢?
生:······
师:那我们班呢?大家觉得填哪种情况?
生:大于,因为我们班男生比女生多。
3百分数和分数的关系
(1)总结概念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这些百分数都是几个量比较的结果?
生:两个量。
师:如果把前一个量叫作一个数,后一个量叫作另一个数,谁来说一说百分数就是用来表示什么的数?
师生共同归纳板书概念。
师:也就是说,百分数表示的就是这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倍比关系,和我们以前学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一样,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在比较中理解内涵(活动任务三)
师:下面的分数哪些可以换成今天学的百分数?为什么?(可以画图分析)
课件出示:①一根绳子剪去它的35。
100
②一根绳子剪去35米。
学生思考、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能从百分数的意义去分析和解释,并能借助举例子的方法把它说清楚,了不起!数学中我们常常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第一道题目中,绳子不一样长,剪去的也就不一样长,它表示的是相比关系;第二道题目中,不管绳子有多长,剪去的还是那么多,它表示的是具体的数量..
练习:①高速公路上小客车超过了大客车,小客车的行驶速度是大客车速度的( )。
②一袋大米,已经吃了( )千克,剩下的是全部的( )。
(3)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师小结: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
4巩固练习(略)
5课堂总结(略)
“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的设计,我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研究教材,梳理提煉出几个任务。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然后分小组互动交流,协作学习,最后汇报展示、互相补充,在分享展学中形成共识,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因此,教师在这里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本节课的活动任务进行精心的设计,过程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当然在分享展学的过程中还要适时地加以点拨和引导。
一、“任务探学”——独立思考
从知识的掌握角度来看,学生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自己去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远比通过教师的讲授而了解的知识要理解得更加透彻和深刻,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体验和感悟印象更加深刻。特别是对一些概念课来说,经历探索过程来自主建构知识的模型,效果更好。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具有开放性和直指数学本质的活动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探究,自愿地参与到猜测、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中去,形成自己的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专注、投入,思维才会被激发,数学能力才会有所提升。
在教“百分数的意义”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任务,目的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自主探索,让他们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课堂上学生带着这两个任务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任务一是从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在A4纸上用一幅图来表示三个百分数,给予充分的探究时间。学生们有的用线段图,有的用长方形,有的用圆形表示出了这三个百分数,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个用图形来表示百分数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学生对知识的一个建构过程,明白部分与整体之间用百分数来表示时是不超过1 00%的。任务二是在完成任务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从两个独立量之间的关系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通过画图使学生明白两个独立量之间的关系用百分数来表示时可能小于1 00%,可能等于1 OO%,也可能大于1 00%。画图意在唤醒学生的基本经验,让学生自主去探究,以分数的意义为根,引出特殊的百分数,从而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两个任务足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从包含量上升到两个独立量之间的关系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思路更清晰。
二、“任务协学”——观点碰撞
1.组内互说,建模知识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因学习基础、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结论。而这些不同的想法和结论,正是把数学课堂推向更深处的催化剂。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学生之间的协学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把个性化的过程性想法和学习结果呈现给小组同学,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协学,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质疑,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共识,通过碰撞来开发学生的思维。这节课中,任务一自主探学后,小组成员进行协学,根据自己画的图说出百分数的意义。任务二自主探学后,根据自己填的百分数画线段图,并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小组成员听。这个过程是学生知识建模的过程,教师要舍得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内充分交流,相互协作学习。教师需巡视,及时捕捉每组中发生的信息,读懂学生的交流成果,为汇报交流寻找典型材料。
2.小组探讨,促进思考
当课堂教学中碰到难点、重点、矛盾处就可以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这样的形式可以使每个学生相互补位,各显所能。
在比较中理解内涵(见活动任务三)
练习:①高速公路上小客车超过了大客车,小客车的行驶速度是大客车速度的()。
②一袋大米,已经吃了()千克,剩下的是全部的()
简约的素材,丰富的内涵,通过小组探讨,促进了更深的思考。一是在对比分析中打通了分数与百分数知识的内在联系;二是帮助学生学会了抓住本质分析问题的方法,借助举例子、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学生说清楚、想明白,渗透了数学学科的严谨精神,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与质疑欲望,完善了学生的认知。
三、“分享展学”一思维提升
学生是有差异的,小组也有差异,必然带来成果的多样性。以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分享展学,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小组集体汇报展示,一种是代表展示汇报。在交流中展示其个性化的成果,共性结论比较多。对于交流过的内容,学生可以不再重复,一可以节省时间,二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
分享中学生用不同的图示方式呈现出各百分数的表示方法,可以引发不同学生的智慧分享,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质疑和反思,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补充和完善,对问题产生怀疑并进行有价值的交流。
分享展学过程中多展示学生过程性的思维,也需要教师精准地抓住生成资源,进行点拨和引领,不断强化数学思考。如活动一展示后,教师的三个问题:①这里整个圆、整个长方形整条线段代表什么?②这三个百分数相加是多③三个百分数的和有没有可能超过100%?活动二分享展示后教师点拨提问:什么情况下填小于100%?等于100%呢?大于100%呢?就是引领孩子更深入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也理清了部分与整体之间及两个独立量之间关系的百分数的意义。在引导学生交流后,教师又用两个归纳性的问题和对比习题继续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进行总结和提升。
总结概念后看似简单的对比题目,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学生在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中会思考:“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哪些是百分数?”在思考、辨别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想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相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数量。虽然这些分数的分母都是100,但它們并不都是百分数。只有当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分数,凸显了“百分数表示两个数相比的关系”这一内涵。这样用较多的时间来进行生生交流、分享展示,在人人参与的深度教学氛围中,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整个分享展示过程,也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过程。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以任务为驱动的“三学”式数学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参与,拓宽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合作、表达等数学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双喜,王洪滨,于玲.“植树问题”教学实录与评析[J].小学数学教育,2017(23).
[2]罗永军,徐杭超,黄园园.以材料为中心的任务学习——“拼图形”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8(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