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波西米亚人》中鲁道夫的人物描绘与内心分析

2020-07-28 04:42方远
音乐爱好者 2020年6期
关键词:鲁道夫西米亚普契尼

方远

歌剧《波西米亚人》又称《艺术家的生涯》,是普契尼中年时期的创作中最具有标志性的作品。全剧分为四幕,约一百分钟。在这四幕的歌剧中,鲁道夫经历了与咪咪的一见倾心,热恋到因为咪咪生病自己无力为她治病而选择了分手,以及最终咪咪病重离世而悲痛欲绝,整个故事是一场悲剧。

在歌剧的表演中,针对角色本身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角色的塑造既是一种再现,同样也是需要创造的。歌剧演员需要不断去寻找人物的内心所想,更加在外型上贴合角色。由于歌唱表演中需要有舞台上的走位,所以必然会影响到歌唱,这就需要演员有高超的歌唱技术和精准的演绎,最终呈现给观众一个鲜活的人物。

本文就歌剧《波西米亚人》中的鲁道夫这一角色展开分析,通过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内心情景的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透析鲁道夫这一角色在全剧中的特征性地位,以期对鲁道夫这一角色有更深刻的认知,从而为这一角色和剧目的演绎提供更多的认识性见解和支撑。

歌剧《波西米亚人》中鲁道夫的人物描绘

歌剧《波西米亚人》的创作时代与背景

《波西米亚人》是普契尼于1893年至1896年创作的一部具有真实主义风格的四幕歌剧,据法国作家亨利·穆杰的小说《波西米亚人的生涯》改编而成,是普契尼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普契尼青年时期写作的作品,剧情中讲述了巴黎拉丁区的四位面临人生窘境的青年艺术家,在面对生活与情感的矛盾时,充满了欢笑与泪水的故事。

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音乐史达到了浪漫主义风格的巅峰,涌现了大量风格各异、影响深远的作曲家。普契尼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并同时接受真实主义风格的熏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结合作曲家自身的生活历练与经历,普契尼自米兰音乐学院毕业后,一直处于事业未起步、生活清贫的状态。在《玛侬·雷斯科》的成功演出后,普契尼向世人证明了自己在歌剧领域的地位。在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后,他决心寻找一部触动他且具备超越他之前作品的歌剧脚本进行创作,甚至为此不惜与好友反目。而个中原因便是剧本中的“波西米亚人”,即欧洲人所谓的社会下层人士。因为普契尼亲身体验过,那样漂泊、流浪的生活深深触动着普契尼。《波西米亚人》的创作浓缩着作曲家曾经的穷苦时光,是他年轻时的缩影,也是他献给青春的祭歌。

普契尼的创作偏爱讲述以女性角色为主角的凄美爱情故事,这部歌剧也不例外。女主角咪咪无论是在爱情中还是作者笔下的结局,都具有悲剧色彩。再加上作曲家对真实主义风格的运用,描绘社会下层的窘境,更加贴近了大众的生活。然而,《波西米亞人》在1896年2月1日由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于意大利都灵皇家歌剧院,并未得到巨大的反响,部分观众都难以接受剧情上的大反差,前半部分愉悦轻松的气氛与沉重的悲剧结尾,导致观众并未对此报以十足的青睐。但由于该歌剧作品人物个性鲜明、唱段旋律优美、音乐技巧娴熟、内心戏细腻入微,以艺术美学的角度刻画现实社会小人物的命运,将歌剧演唱的流畅性结合戏剧表演的矛盾冲突,这一切塑造了这一部歌剧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波西米亚人》,而其中的《冰凉的小手》与《我的名字叫咪咪》也是广受世人们喜爱的经典唱段。

歌剧《波西米亚人》中鲁道夫的人物描绘

《波西米亚人》中的男主角鲁道夫是一位梦想成为艺术家的诗人。虽然生活上面临着穷困潦倒的局面,却仍对生活和爱情充满向往和希望。剧中鲁道夫与绣花女工咪咪的爱情故事正体现了人物精神世界淳朴真挚的情感。普契尼在真实主义的思潮下,以关怀社会的伟大情怀书写性格多样的人物,带有当时时代精神的力量。

《波西米亚人》对于主人公鲁道夫的人物刻画主要贯穿在其与咪咪的恋情中,从相遇、相恋、相别、重遇再到诀别,在恋情的分分合合中,在剧情的起起伏伏里,鲁道夫的人物形象被生动地刻画出来,跃然纸上。

首先,结合歌剧的故事背景环境了解鲁道夫。其生存环境在巴黎拉丁区的一间破旧公寓阁楼里,与故事的圣诞夜时间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住阁楼里的是与鲁道夫一样窘迫的艺术家们,他们分别是画家马尔切洛、哲学家柯林以及音乐家奥纳。尽管沦落于此,鲁道夫却仍与热爱艺术与生活的青年们打交道,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对精神世界与艺术审美都有一定追求的热血青年。

其次,结合人物出现时的情节与唱段来判断剧本对人物的基本交代与刻画。故事的开始,主人公们便围绕着微弱的火炉,“火”在此处可看成艺术家们渴望燃烧自己创造艺术的象征,甚至决定烧掉鲁道夫最新的诗稿来取暖。这一方面表示诗人将内心青春的火焰投掷于自己的诗作,另一方面也凸显了现实的残酷。鲁道夫只能凭着为报社写的一些报道得到还不足以填饱肚子的报酬,他所创作的诗作却基本不为人知,以至于只能落得燃烧取暖的地步。然而,这些物质世界里的残忍并不妨碍鲁道夫在精神世界里的前进,他并没有停下他的创作。他们相约去咖啡馆吃饭,鲁道夫却以写剧本为由稍晚一会儿到。小而拥挤的房间、微弱的火光、独自伏案创作的诗人,一个不愿被生活击败、充满热情的人物形象在画面中铺陈开来。

从唱段与剧本中,我们无法去规定人物的高矮胖瘦,却能解读出鲁道夫热血青年的人物形象。

歌剧《波西米亚人》中鲁道夫的人物内心

在对鲁道夫进行基本的背景交代后,歌剧的发展需要人物内心的变化,从而有感而发地演释唱段。因此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和唱段的演释中解读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内心历程可以以鲁道夫与咪咪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分为坠入爱河、忍痛分离、天人两隔三个部分。

鲁道夫与咪咪的相遇以咪咪拿蜡烛借火展开,这里再次出现“火”这个意向,象征着两人的爱情之火被点燃。咪咪的出现对鲁道夫来说是精神世界的更上一层楼,这样的一见钟情更是在唱段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鲁道夫先是将昏倒的咪咪拥入怀中,在蜡烛的明灭中,请求自己为她暖手,并主动向她倾诉自己的身世。这样的相遇充满了戏剧性,但却与鲁道夫热情、浪漫、直率的诗人形象相符。他的感情在这里是饱满而直接的,作曲家捕捉到的恋爱感觉,在《冰凉的小手》一曲中得到了直接的体现。鲁道夫带着试探性的询问,情绪紧张而兴奋,却小心翼翼的,害怕因为过于唐突而惊吓到女主人公。他以略带含蓄的口吻在唱词中向咪咪表露心意,这突出了鲁道夫内心对这段情感的火热感觉。

但在鲁道夫了解到咪咪患病后,这个理想主义者第一次在残忍的现实面前低下了头。贫穷的经济状况让鲁道夫无法承担为咪咪治病的费用。一方面,他含着无奈,强忍内心的爱意选择放手,只为让咪咪与富有的子爵在一起以治病;另一方面,他一直以来桀骜不驯,甚至于有点玩世不恭的性格让他本能地嫉妒。在现实面前,鲁道夫只能沉默地放手。此时鲁道夫的内心世界仍然是基于对咪咪的爱而选择了牺牲自己。他忍受别离的痛苦,忍受看着心爱的人与别人生活在一起的纠结。

在歌剧的最后,咪咪仍然没有逃过病痛的折磨而最终离世。戏剧的冲突与张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鲁道夫的情绪更为复杂纠结了。鲁道夫在陪伴咪咪走到生命尽头时,双方承认了彼此的爱意。面对生离死别,鲁道夫已经不仅仅是痛苦,更是巨大的绝望了。如果说咪咪的出现点燃了他的爱情之火,那么天人两隔对他的打击则是致命的。原本物质世界就一穷二白的鲁道夫,还要面对将他精神世界的微弱希望都全部毁灭的境地,这样的内心刻画可以说是融入了极致的现实主义风格。

由喜入悲,一个有着饱满情绪的人物在听众的心中逐渐丰满起来。正是融合着复杂的内心世界,鲁道夫这个形象更加贴近听众,深入人心。

歌剧《波西米亚人》中鲁道夫的歌唱

《波西米亚人》中鲁道夫的唱段,最突出的便是《冰凉的小手》。以《冰凉的小手》为例,可以分为唱段结构、演唱技巧、剧情人物情绪。

《冰凉的小手》可由鲁道夫的情绪简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鲁道夫试探性的询问,不敢肯定握住咪咪的手之后,她会有什么反应。第二个部分则是鲁道夫确定了咪咪的心意,在获得信任后更大胆地介绍自己。第一部分(第1小节至第45小节)中由呈示段、对比段、再现段构成,第二部分(第46小节至第72小节)在第64小节至第72小节达到高潮,并将作品推向最高点。

《冰凉的小手》这首咏叹调首先从音区上来说,不仅在高音上对演唱者的要求很高,其音区几乎全处于男高音的过渡声区,因此演唱起来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其次在歌剧舞台上,歌剧演员需要以共鸣的方式使声音在偌大的剧场中被听见,又要同时做出情绪上的强弱对比。例如在《冰凉的小手》开始部分,较为试探性的语气宜用轻声演唱,谱面上,作曲家也在此处用了“极弱”的力度标记,因此要求歌唱家以高位置的共鸣,保持横膈膜有力的控制,相对强音用较少的气息推動,实现声音轻而不虚。该唱段十分考验演唱者的发声位置,男高音若能较好地使用哼鸣唱法,会使唱段更为松弛,也有利于表达情感时的强弱转换。

咏叹调的演唱特点之一即歌唱家需跟随情绪的起伏、谱面的标记、乐队的伴奏进行在速度、表情、力度上进行调整。前文说到该咏叹调分为两个部分,因此最明确的即第一部分的含蓄与第二部分的热情要有明显的对比。第一部分是宣叙调,情绪上是紧张小心、手足无措的,演唱者需要以较弱的力度来演唱,辅以柔和的表情。中间段随着情意的倾诉,在第20小节至第24小节处做了速度的处理,由减慢起伏至加紧一点,再减慢下来。再现段呈现出来后,要着重注意谱面的重音记号,以表现鲁道夫急于将隐藏内心的自我抒发出来的情绪。第二部分则需要与第一部分区别开来,更为抒情、速度较快地演唱,表达故事情绪的上升,为了爱情而放声歌唱的热情,在高潮处爆发光彩,将人物形象的热情、真挚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冰凉的小手》是对鲁道夫全面的人物形象刻画,复杂递进的情绪不能仅仅局限于声音的调整或者旋律本身,更应该注重谱面上的每一个记号,研究其对应的情绪,在不同唱法的尝试与打磨中找到最合适的表达人物的语气。

对于歌剧中人物描绘、人物内心和歌唱上需要避免的问题

更深地挖掘歌剧中的情节,以使对角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对于谱面的力度与速度标记,需要进行一定的借鉴。但字面上的标记也只是推动情感的辅助,歌剧艺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正是因为每一次演出都是不可复制的单品,而不是程式化的堆砌,因此演唱者的表演对于歌剧情节的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二次创作。因此这也要求歌唱家在了解作品的年代、背景、故事后,带着人物剧情的基本情绪进行演唱。

在演唱技巧完备的基础上,演唱者需要通过对剧本的研读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将自己的动作行为、歌唱表演贴近人物。例如《波西米亚人》中的鲁道夫,在剧本研读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个有才华、有热情的青年诗人,穷困潦倒却充满理想。基于其年龄、职业及性格,我们需要以明亮、柔和的男高音来演唱。而在表现他对咪咪的情感时,我们要根据剧情的需要将爱恋、痛苦、绝望这三个阶段的感情区分清楚。

不能脱离谱面自由发展

首先,演唱者切忌在拿到乐谱后直接按照自己的方式、感觉演释。作曲家给出的谱面标记必然有一定的道理与需要,我们不能脱离谱面自由地发展。其次,歌剧艺术在巨大的剧场中出演,所有的心理变化都是通过歌唱家的演唱表达出来的,演员在舞台上需要扩大、夸张人物内心的潜台词,在剧情中体验人物,在人物塑造中融入剧情,而不能停留在情节表面,不要拒绝想象、拒绝发现,从而错过表现人物形象的机会。

歌剧作品的艺术性与演员的表现力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塑造出一个打动人心的人物形象,也是我们在声乐教学中长期探讨的问题。而采用专业课程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也是为了培养全面具有文化素养的歌唱家。

本文围绕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中的鲁道夫这一人物展开了分析,从故事背景、角色形象等角度对这一角色进行了多角度的塑形,并以咏叹调《冰凉的小手》为例,结合人物心理活动,对鲁道夫这一形象进行了由点及面的全方位剖析,借此一窥普契尼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以及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与此同时,本文也能够为鲁道夫形象的演释者们提供一定的思路,从各个层面丰富对人物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更好地表达人物情感,更好地演释、还原这样一部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传世佳作。

猜你喜欢
鲁道夫西米亚普契尼
Thermal apoptosis analysis considering injection behavior optimization and mass diffusion during magnetic hyperthermia
波西米亚夏日住宅
波西米亚狂想曲
论普契尼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以《艺术家的生涯》中唱段《漫步街上》为例
请把你的眼泪寄给我
WARMING IN THE U.S.A
小李子影帝背后是这样一对波西米亚式父母
影子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