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融合视角日本设计创新理念的借鉴

2020-07-27 15:56王莹孙虹
设计 2020年12期
关键词:设计创新经验借鉴融合

王莹 孙虹

摘要:结合自身特殊情况,探究出适合我国设计创新发展方式。通过分析总结和借鉴日本文化下的设计发展经验。我国可以从理性审视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多民族、多样性文化交融转化、加强政府支持与设计教育的投入等方面探究适合我国设计创新发展道路。日本作为拥有五大时尚之都之一的亚洲国家,其现代设计作品屹立于国际时尚之林。与日本同为东方文化的中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我国在优秀传统文化下发展设计创新提供很好的启示与借鉴作用,促进我国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日本 文化 融合 设计创新 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6-0099-03

引言

为何日本设计能够闻名世界,研究发现除了日本的经济、政治等原因的影响以外,文化因素尤其突出。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是被所属文化影响的设计理念,指导着设计方向。在前人的研究中,并不缺乏对日本文化或设计的分析,但是很少有分析日本文化下的设计发展,或者是在进行日本设计发展研究时,对被其影响的文化因素只是寥寥几笔,并无法深入认识和了解日本设计成长的真正文化原因。中国的设计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设计发展道路尤其重要。日本与我国历史历程极其相似,但日本却在短时间内跻身于设计大国,这是值得我们所思考的。本研究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特征进行一定的细化分析,指出日本设计在其文化下发展的精髓之处,结合我国独有的多民族情况,总结出属于我国发展设计创新的途径,真正地为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设计创新起到了进步作用。

一、文化与设计

文化,從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文化有两个特征——时间性与空间性。—方面,文化通过时间的不断推移,沉淀存留至今。时间性的文化具有动态特质,当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不断碰撞,文化既是一定社会、时代的产物,是一份社会遗产,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2]另—方面,由于人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空间位置中进行生产活动,文化发展受到了不同情况下的影响,使其呈现出在不同地域和民族中的区别。因此,文化是人类社会经过漫长时间推移与不同历史发展中,不断前进中形成。文化所沉淀出的艺术、思想等,是一个国家、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自信要素。

设计与文化同是从人类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设计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满足了人类心理与生理的需求,通过设计与创作,将抽象化为具象,使人类的美好诉求与真实需求承载在设计作品及其功能性中。因此,不论是传统手工艺设计还是现代设计,作为有目的的创作行为,体现和传承了原始社会至今所有的物质与精神上的精华,使实践与诉求集为一体,不断地服务于人类社会,促进社会生活的创新与创造。

综上,文化依附在设计中能够更加现实具体化,而设计在文化加持下的艺术创作更加有内涵和韵味。文化与设计渗透在人们的现代日常生活中,而现代设计的竞争主要是文化竞争,如今的文化格局更多呈现的是百家争鸣与相互交融的局面,所以现代设计想要发展创新必然要以厚重的文化背景作为烘托[3]。

二、日本文化的发展与特性

(一)日本文化的发展背景

日本以其独特的环境、气候等条件和历史发展滋养出了独树一帜的日本文化。日本文化的发展中,原始文化作为发展基石,以其强大的主导和制约能力使得外来文化皆能本土化。自“应仁之乱”,日本进入战国时代,经历江户时代的社会重建与发展,此时具有日本民族的文化与技术不断得到创造、创新,且积极引进汉文化与技术,形成了日本文化与汉文化兼含的融合性文化,造就了“和魂汉才”。近代以后,明治维新打开日本国门,西方文化涌入日本,积极将外来文化同化,吸取其中精华并不断向文化内部输送,使得日本文化不断壮大,开启了日本吸收西方文化的时代。日本二战后,日本进行了几十年的资本主义社会改造,突破了原来的日本文化,实现蜕变,创造了“和魂洋才”。 直到如今,日本传统文化烙印上了汉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痕迹,如同被扭在一起的三股绳子,相互融合、逐渐壮大。日本文化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亦包含了汉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特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氛围。

(二)日本文化的矛盾性

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描述日本民族精神“极度好战又极度温和、极度黩武又极度爱美”,这更加突出了日本原生文化的特性。

菊花,代表日本王室,象征着宁静与美丽。而和服是最能以具体实物形态表现出日本“菊”文化中的静谧和柔美。和服极具日本传统文化特色,种类丰富且和服中的图案、花纹等元素众多,日本人民将他们对于文化与艺术的想法表现在和服上。和服不仅融合了优稚气度与深层内敛之本质,更反映了穿着之人的“心”与“动”。Ⅲ和服上的花案与图形栩栩如生、形象构图完整,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完美地呈现了“菊”文化。

武士刀,代表着日本武士阶层,是征服、杀戮的象征。在影视剧中,常能见到日本武士以“切腹自尽”谢罪,这是日本“耻感”下的结果。“耻感”教导武士若未得到同伴或是他人的肯定,则会选择自杀或努力掩盖,这不但助推了日本崛起,同时也助长了日本在二战中反人道行为。告别战争时代,和平年代的“刀”文化体现在日本人爱吃生冷的食物,崇尚原味,喜好素淡颜色和天然情趣,家族、集团意识很强,秉承了武士精神中的力量与骄傲之感。[5]

菊与刀风格迥异,但在日本文化中真实地囊括两种极端风格,这就是日本文化矛盾性以及文化魅力的所在之处。

(三)日本文化的交融性

社会现代化使得一个国家无法固步自封,需要文化广泛交流与深入融合。在文化发展中,先进的文化以自身独特的性质进行传播,促进落后的文化发展。一个国家在文化发展中要摆正态度,进行一定的文化交流,实现文化交融。文化交融避免了文化间的冲突,是一种融合的渗透方式。日本文化发展至今,有着良好的交融性,日本文化分别从时、空上的突破进行交融。

日本传统文化现代化打破了时间限制,是一种古老而又新颖的交流方式,将古今的文化精神进行一定的连结,实现了传统文化在新世纪下的延续与传承,进而发扬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使得传统与现代的相互辉映。

没有文化占领绝对上风,因此也没有文化是完全有缺陷的。文化交融打破空间局限,是为了相互补充与进步。通过以上的分析能够了解到现代日本文化是层层叠加、再进行相互渗透得来的,而日本文化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积极去学习外来文化,查缺补漏,让本民族文化逐步壮大,逐渐完善。日本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让日本散发出新的活力且影响广泛。

三、日本文化下的现代设计发展经验

(一)模仿一交融一创新

1868年明治维新是日本打开近代化大门的第一步。明治维新使日本开始了全盘西化与设计现代化改革。从德国学习工程技术,从英国借鉴文官制度和社会管理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国学习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6]这种模仿一度被其他国家冠以“小偷”的称号,但实际利大于弊,极大地缩短了日本现代化改革的时间,为日本现代设计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1年日本千叶大学邀请著名设计师雷蒙德罗维为日本设计师更加全面的讲解设计。1956年沃尔佩斯的访问将包豪斯思潮带入日本。将著名设计师“请进来”交流的同时,也将本国的学生“送入”欧美国家学习先进的设计。这些措施不但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而且助力了设计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与世界强国的技术差距逐渐缩小,于1977年提出了“科技立国”这一国策,培养创新型人才、参与国际间的技术开发合作等。日本采用了进口技术为出口服务,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产品质量低劣、设计落后的形象,极大地促进了出口贸易。[7]现如今,日本的动漫产业与工业设计等在世界上极具盛名,日本现代设计以其独特的形成、发展方式成为世界设计强国。

(二)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制

二战后的日本没有丢失本国传统手工艺,并且在经济高速建设的同时出现了以喜多俊之为首的一批设计师,将手工艺这部分智慧延传下去。日本虽然一直学习国外各种先进文化设计思潮,但是他们深刻的认识到“模仿永远无法超越”,所以从50年代起,日本开始实行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制。

传统是指基于日本传统美学、宗教和信仰上民族化、素净的设计,其中也包含着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日常生活影响因素。现代是指学习欧美国家的设计经验来促进自身的国际化设计,其设计元素采取国际设计行业认可的形象,风格理性、缜密,注重产品功能性。

日本传统的包袱皮就是很好的代表,最早可追溯至距今1300年前日本的奈良时代。日本对于包袱皮的传承、发展并最终使之成为一种文化,并且将它与现代相契合,在包袱皮的纹样、材质与结构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使之更适合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审美眼光和生活习惯,促使传统文化真正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复活”。[8]

(三)坚守“和谐、人性”设计美学

日本民族单一且地理位置孤僻,气候、环境相对恶劣,使得日本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且更加信奉本土的神道教与外来禅宗。其主张万物皆有灵与空寂枯淡,这对日本民族文化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日本人的性格以及美学精神十分吻合。日本设计受到其原生文化的影响,俭约而安宁。从古至今的文化影响了日本的设计理念与设计美学,形成了一种沉寂、极简的设计风格。日本民众热爱干净、整洁的生活,坚持均衡、有秩序和热爱自然,这些都是影响日本设计风格的因素。几千年来,日本喜欢自然、恬静的简单色彩,色彩选取一般都来自于花草树木,这些色彩与外界自然能够融为一体。日本民族文化通过古今跨时间坐标进行交融,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所体现。

(四)设计举案——无印良品

无印良品是日本开创的概念性杂货品牌,其概念是由田中一光从生活细节中提取出来的。

1.简化與克制

无印良品的设计师原研哉提出“虚无”的概念,这使得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走向了“空”。

无印良品,顾名思义为商品没有商标但是优质,从品牌名称中能够体现出无印良品的简约,更加体现在其商标设计。无印良品的商标并没有用绮丽的色彩,采用红底白字,色彩鲜明,简单好记。

无印良品在色彩应用上注重素净无华,但并不是指颜色单一,进入无印良品的店铺内能够看到大多是蓝、灰等一些能够给人宁静的颜色。无印良品坚守自身原则,不为迎合市场而开发商品。在产品材料的选择上,无印良品意在能够在城市中洗尽铅华,突出材料的原始性和质地的同时,将全世界当作原材料库,使用当地材料降低成本,生产出高质低价的优良产品。

2.传承与融合

无印良品简素的设计美学,根植于日本本土文化理念和审美,又符合当代理性的可持续生活方式,是传统文化美学与现代发展有效地整合来解决社会问题和设计课题的典型代表。[9]同时,其设计意境优美、形式简洁、洗练,特别是把东西方传统美学观念与东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利用独特的表现形式、设计手法和视觉语言,以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世界掀起了一场对传统文化的再创造运动。[10]无印良品将西方极简主义与东方传统哲思相交融,以传统文化作为当代极简主义文化中的新增长点,通过注重细节、精简来提升无印良品商品的感官度与功能性,实现“少即是多”的结果,这其中还包含着对“包豪斯”的隐秘传承。

作为日本现代设计代表,无印良品将日本文化渗透进了自身品牌与产品,与现代设计交相结合。以本土传统文化为“神”,以西方现代设计为“形”,不仅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进行传承,同时实现了本土与西方文化相交融,满足了消费者在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

四、日本设计对中国设计创新发展的启示

(一)理性审视传统文化推进设计创新

如今的设计市场并不缺乏以中华民族文化为理念的设计作品,但结果与影响大多令人诟病,受众无法认可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原因是文化还是设计作品。而其中主要的因素可能是设计师与受众无法完全认同本土文化以及理性的审视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五千年所积累下来的文化價值性巨大。所以,设计师在以传统文化为理念进行设计时,应提前并充分了解所涉及的传统文化,以及其中所表达的精神。受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作品,让设计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利途径。对于受众来说,传统文化并不都是糟粕。在面对设计作品时,受众应尝试去了解其创作背景与意图,而不是一味地揶揄。受众理解、承认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肯定其中的价值,能够更加促进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理念的设计创新的形成,进而发展我国的设计行业,为我国设计师的创作理念提供了新的平台。

所以,设计师与受众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与认同是至关重要的,这对文化传承影响颇深。一件被受众所接受的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理念的设计作品,代表着以我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设计理念的形成,推进我国的设计创新。

(二)文化融合促进设计创新多样性

1.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处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我国想要在设计创新中独树一帜,可以借鉴日本在文化整合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发展,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设计。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融合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科技,设计与科技是不可分割的,科技的进步是我国发展设计创新不可缺少的基础。同时,我国作为一个设计起步较晚的国家,与外来文化融合可以学习其中先进的理念,促进我国设计创新与发展。

而将我们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时,也是一次设计指导思想的碰撞。从广义角度上来看,民族文化为实现设计本土化指明了发展方向,摆脱了外来设计的框架。从狭义角度上来看,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能够为我国的设计师提供更多的思维方式,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内容。在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时,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融合两方设计理念,构建出既有属于我国独特之处又不落后国际时尚的设计体系。

2.传统文化与时俱进

传统文化现代化能够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使其重获新生。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从中所遗传下来的器物、图案、造物思想等文化产物在现代发展中依存于新的实物载体,使之不再是虚渺的“形”,而是将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深挖出运用到现代设计中。通过设计传承文化,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设计创新注入了新力量。

对受众意识中的内化因素进行了一定分析与了解,将其融入现代的生活并进行一定的设计后,创作出的作品不但能够满足现代需求,更能够打动受众内心,使设计赋有人性。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紧密结合,与受众审美需求紧密结合,设计出符合新时代受众所需要的产品。

3 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各自优秀的文化存在与发展。民族之间的文化既相对独立,又脉成一络,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为我国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这是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所独有的。将我国多民族文化相融合再创造,其中再被创新的大量图形早已跨越了民族之间的范畴,成为整个华夏民族的文化设计符号。以“中国结”为例,其原型是来自西藏“扎西达杰”,现如今融入了多民族的文化内涵,最终形成了现在为整个中华民族所认同的吉祥、幸运的文化含义。[11]

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丰富了中华文化的设计创新、理念与内涵。日本文化在其原始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汉文化和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内在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是绝大多数国家无法做到的,这成为我国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创新设计的独特优势。

(三)加强政府支持与设计教育的投入

我国的设计创新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应进行相对应的法律保护,这不仅能够对已经成型的创作有一定的保障,对设计师们的设计激情与创作欲更是形成一层无形的保护膜,建立一定的维权意识,进而鼓励设计创新,促进设计创新的发展。

日本在进行文化交融与学习时,将大批的学生输送至西方学习先进的文化与设计理念,从而培养出一大批设计人才,所以受过正轨设计教育的学生是发展现代设计的本钱。我国同样应加大设计培训等相关教育,对症下药,注重传统文化教育。①强化书本教育,对书本内容进行及时补充,做到设计文化新颖性;②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的实践、练习和展示的活动及比赛,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理解;⑧增添相关课程,从课程中教导学生设计时应将目光放远、形成一定的设计思路,提高学生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与欣赏,尽可能地使学生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使其设计时有一定的思维扩展。

结语

引用内藤湖南的一个比方:“日本文化是豆浆,中国文化就是使它凝成豆腐的卤水”,[12]日本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在其中对其的影响。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同为东方文化,为何日本设计师能够在其文化下进行创作而闻名世界,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日本的文化与设计同我国于一面镜子一般,通过分析日本的文化与设计,能够为我国在优秀传统文化下发展设计创新提供很好的启示与借鉴作用,促进我国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2020C35046);浙江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019Y007)。

参考文献

[1]舒新城.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3]薛振国.中国设计的“有为”与“无为”—— 酌“日本设计”有感[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2 (01):21-23

[4]何伟.浅谈日本和服的文化传承[J]艺术与设计,2009 (12):255-256

[5]高长春.时尚产业经济学新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6]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7]吴琨,盛容.论战后日本设计发展与启示[J]设计,2016 (17):96-97

[8]李芳.从包袱皮谈日本设计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丝绸,2015,52 (12):48-53

[9]聂茜.可持续设计中的简素美学研究——以日本无印良品设计为例[J]设计. 2019,32 (11):108-109

[10]周何奇.日本的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运用——以田中一光为例[J]设计, 2019,32 (06)108-109

[11]王凯宏.设计理念与文化自信[J]艺术评论,2019 (08):7280

[12]周鸣.从“菊”与“刀”的表象到本质——日本文化的冲突与统一[J]理论月刊,2016 (04):79-83

猜你喜欢
设计创新经验借鉴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江西民间竹器物审美形态研究
国外舞剧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
机械工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设计创新初探
创客教育
中外供给侧改革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