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革命传统教育带动宁夏红色旅游发展

2020-07-27 22:48王琼马永钊
宁夏党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文化

王琼 马永钊

摘要:红色旅游是深化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而革命传统教育的覆盖面扩大、课程效果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亦可带动红色旅游的发展。针对宁夏革命遗址“广”、“散”、“小”的特征和目前存在的文化气息不浓、开发程度不足、道路交通瓶颈、专业人才缺口等制约因素,只有坚持革命遗址遗迹保护、革命传统教育提升和红色景区深度开发三管齐下,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探索出一條产业良性循环之路,最终才能实现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旅游;红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0)04

作为红军长征的会师地、红军西征的重要战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宁夏拥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较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保留下了相对完整的大量革命遗址遗迹。这笔宝贵的革命传统资源是推动宁夏红色旅游发展和提升全域旅游品质的重要基础,其真实性、教育性、体验性对于广大游客铭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伴随着“红色旅游”从消费符号走向文化根脉传承,宁夏红色旅游业也暴露出开发程度不足、文化表达较浅、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在着力推进宁夏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以革命传统教育带动红色旅游发展是大势所趋。

一、宁夏红色旅游业现状分析

(一)宁夏革命传统资源分布、分类及红色旅游市场状况

宁夏是较早开展马列主义传播和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从1926年中共宁夏第一个特别支部成立到1949年9月宁夏解放,中国共产党在宁夏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斗争。土地革命时期,宁夏是红军长征经过地、会师地,是红军西征的重要战场;抗日战争时期,宁夏盐池县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前哨阵地和经济支柱;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宁夏工委配合中国人民第十九兵团解放宁夏全境。这些中国共产党领导宁夏各族人民进行浴血奋战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光荣的斗争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载体。

根据宁夏党史工作部门的革命遗址遗迹普查工作成果,宁夏目前各有各类革命遗址112处,大致可以分为纪念馆(含纪念亭、纪念广场、纪念园)、会议遗址(办公旧址)、战斗遗址(活动遗址)、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名人故居(烈士故居)五类。

总体分析,宁夏革命遗址的分布呈现出“广”、“散”、“小”的特点。“广”:在宁夏22个县(区)中,革命遗址分布较广,除贺兰县、惠农区、红寺堡区3个县(区)没有革命遗址外,其他19个县(区)均有分布,中南部地区更为集中。“散”: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与敌对势力不断周旋斗争,多活动于偏僻、隐蔽、分散的山区,即使到了现在也仍然多为交通相对闭塞、居住人口稀少的地方。“小”:中国共产党在宁夏的革命斗争与活动主要呈“线”状和“点”状,即多为革命途径地或者战斗发生地,没有长时间、大范围的根据地建设,也就不可能产生类似井冈山、瑞金、延安那样成规模的革命遗址遗迹,现存革命遗址规模普遍较小。

宁夏革命遗址“广”、“散”、“小”的分布特征决定了其作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难度较大。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努力,能够具有一定知名度,且列入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只有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景区、吴忠市同心县红军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吴忠市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和银川市永宁县中华回乡文化园。

根据2019年对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和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园景区内的游客调查,以及对停车场车辆数目、车牌号统计发现:区内游客占74%,周边省区(陕西、甘肃、内蒙)游客占20%,其他省区游客占6%,这表明宁夏红色旅游景点对相对较远省份吸引力不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各种主题培训占67%,旅行社团队游占26%,散客占7%,说明宁夏红色旅游景点主要用于党性教育培训,使用方式较为单一;出行方式“飞机+大巴”占13%,“火车+大巴”占22%,全程大巴占58%,自驾小轿车占7%,这表明很多红色旅游景区交通不十分便利,主要景点与重要交通枢纽的联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游客的游览目的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占57%,欣赏自然风光占41%,希望了解当地民俗美食等占2%,表明对红色旅游景点的游览期待较强,不仅希望获得教育,也能够陶冶情操,享受美景美食;了解景区的途径是通过单位集体组织并事先宣传占26%,通过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占41%,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宣传占29%,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占4%;这表明游客了解红色旅游点的途径比较丰富;能够在景区所在县城过夜的游客仅占19%;有重游意愿的游客占39%;游客消费在500元以上的不足30%,也就是红色旅游景点没有形成联动消费的合力,对游客在当地食宿的吸引力不足。通过对游客的调查采访也发现,游客总体评价宁夏红色旅游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红色旅游的开发力度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吸引游客在周边住宿的动力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联动消费效应等问题。总体而言,宁夏旅游的市场化水平不高,带动旅游的联动效应不强,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宁夏红色旅游的动力机制。

(二)当前宁夏红色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文化表达体现不足。无论是革命遗址遗迹这一具体载体,还是纪念馆图文并茂式的外在表达与解说,都是为彰显其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涵服务的。目前宁夏红色旅游业在文化表达方面存在两个方面的明显不足。一是对“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阐释深度不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视察宁夏时强调要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这是宁夏红色旅游业的一张靓丽名片。但是从目前的理论研究和宣传而言,没有处理好“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与“长征精神”的内在逻辑联系,没有凸显出宁夏在红军长征史中的重要地位。二是红色文化与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黄河文化的融合程度低。六盘山地区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并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重要分水岭,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目前在固原建有首家西北农耕博物馆。宁夏素有“塞上江南”之称,回乡风情与西夏神韵在上千年的彼此交融中,产生了灿烂的民俗文化。黄河宁夏段长达397公里,“宁夏平原与黄河之间的共生关系,使之成为黄河文化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文化”[1]。处于同一空间中的不同文化形态不可能孤立成长,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共生体。但目前旅行线路设计、内部布展、介绍解说等方面尚没有很好体现这种交融性。

2.  景区整体层次不高。相较于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等偏重于享受和游乐的旅游类型,红色旅游对景区的品位层次、文化内涵、呈现形式要求更高,更追求景区所营造起的整体红色氛围与革命情怀。但目前宁夏红色景区不同程度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景区周边多以快捷酒店和简餐为主,缺少高品质的主题酒店和特色餐饮,地域特色不明显,与其他景区同質化严重。二是景区解说词代入感不强,游览线路导引线索不清,游客不容易在心理产生强烈共鸣。三是景区周边建筑缺少统一规划和设计,部分现代化建筑物和农民自建房与红色景区风格不协调。四是旅游纪念商品单一,多为剪纸、杂粮、粉条等土特产,缺少针对经典编写的相关红色书籍和更具吸引力的文创产品。

3.  距离衰减作用明显。景点的通达性对旅游客流的影响至关重要,交通成为制约宁夏红色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宁夏诸多红色景区对游客而言并非空间意义上的距离远,而是时间意义上的“远”。以六盘山红长征纪念馆景区为例,其距离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距离为364公、距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距离为350公里,运行时间均超过4小时30分钟,不利于吸引外地游客。虽然2019年固原六盘山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30万人次,但是其开通的直达航班仅有北京、西安、重庆、天津、昆明、广州、银川这7个城市,并且还会因季节进行调整,吸纳能力有限。固原目前不通高铁和动车,仅有12对旅客列车通过,且近一半的车次是晚上11点到凌晨5点之间到达,给旅客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4.  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红色旅游专业化水平的关键。对照国家旅游局出台的《“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旅游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乡村旅游实用人才”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宁夏旅游人才短板凸显、人才资源紧缺。一是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多非专业出身,行业管理水平不高、专业化能力不足,这就导致旅游管理存在不专业、不合理的问题。二是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受制于企业规模小、外部竞争压力大等原因,使得现有旅游人才流动性较大、缺乏职业稳定性。三是旅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完备。目前宁夏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招生院校有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专科招生院校有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中职)招生的院校有宁夏旅游学校,每年本专科招生约在300人左右,高职(中职)招生350人左右。但是由于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取得资格证后更容易在全国范围内就业,所以在本区直接就业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不足30%,这就意味着人才梯队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四是旅游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导致旅游产业水平不强。五是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不强,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以革命传统教育带动宁夏红色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见,宁夏革命传统资源丰富但开发难度较大,虽取得较大发展但仍存在较多短板。如何消除文化气息不浓、开发程度不足、道路交通瓶颈、专业人才缺口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如何助力宁夏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加大革命传统教育力度是可行路径之一。以往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行中,研究者和管理者均聚焦于红色旅游对深化革命传统教育的积极作用。但是将二者的逻辑关系换一个角度思考,突出革命传统教育的带动作用,扩大革命传统教育覆盖面、提升革命传统教育课程效果、增强革命传统教育的品牌影响力,对于稳定景区客流、提高景区文化品位、吸引区外游客亦具有正向作用。这是重塑宁夏红色旅游发展格局、提升宁夏红色旅游品质的可行途径,这种可行性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

(一)革命传统教育的受众是红色景区的主要客源

目前宁夏红色景区的主要游客有三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参观考察、党性教育、主题党日;党校(干部学院)开展的干部培训;各类学校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目前的政策导向和意识形态工作态势分析,这几类革命传统教育的受众都呈现进一步放大的趋势。

1.干部培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2]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部署,《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规定各类干部每5年需在党校(行政学院)或干部学院进行不少于2个月的系统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主体班次都要设置党性教育课程,1个月以上的班次要安排学员进行党性分析,确保党性教育课程不低于总课时的20%”[3],并就加强现场教学基地建设及基地的规范化建设给出了意见。这是加大干部轮训力度和改进课程体系的新要求,也是红色景点作为现场教学基地二次发展的重要契机。以2019年宁夏自治区、地级市两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学员数为例,自治区党校培训主体班学员2732人,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含宁夏六盘山干部学院)、中卫市分别培训主体班学员300人、120人、360人、975人、1200人,合计5687人,相较于2018年度增长10%左右。这些学员中约90% 均在六盘山、盐池、同心等地参加党性教育现场教学。从这样的趋势分析,随着干部现场教学培训力度逐渐的加大,宁夏六盘山干部学院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干部培训数目也会随之增长。且大量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会充分发挥深度讲解和导引的作用,弥补旅游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缺口。

2.  党员教育。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规定,革命传统教育是党员教育七个方面的基本任务之一。2019年11月出台的《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再次明确要求严格落实学时制度,“党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和集中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32学时”[4],并强调运用体验式等新教学形式以增强教学培训的吸引力。仅就宁夏本地计算,截止2018年底党员人数已经超过34万,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基层党员之前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党性教育,亦没有通过现场教学方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经历。还尤其需要关注退休老党员群体,他们对党和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志士充满崇敬,参与到现场革命传统教育中来的意愿非常强烈。

3.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国家实施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希望人们有什么样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5]《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就高校学生价值引领、价值观塑造等问题给出明确意见,强调要“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也提出要依托红色教育资源赋存开发研学旅行体系。

相较于宁夏的人口规模,在校学生数目不容小觑。目前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师范学院等校已经在探索高校学生有计划、分批次在校内外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效形式。如果能够进一步扩大学校覆盖类型和覆盖面,将革命传统教育与军训、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结合起来,将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红色景色游客群体。

(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是红色景区游客的主要旅游需求

由于大量红色景区远离城市,处于相对偏远的山区,拥有美好的自然风光和各异的风俗特产,所以很多游客在选择红色旅行的同时也有休闲度假、观光、购物等多重需求。但究其根本,红色旅游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在这些出行目的和旅行需求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是最本质的需求和出行的根本动因。他们所期待的是触摸红色历史脉搏,感知红色文化神韵、汲取红色基因营养、经受革命精神洗礼,这是红色景区的底蕴所在。只有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的不断深化、培训形式的不断创新,才能带动红色文化资源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融合,推动红色文化与当地文化氛围的交融。如果在商业模式持续创新的过程中,忽视了这一最本质的需求,以大量盈利游乐项目冲击文化内核,红色旅游也就失了其“魂”。

(三)革命传统教育的参与体验形式是红色景区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各大红色景区在充分挖掘革命历史故事、还原革命历史场景的基础上,结合革命传统教育的研究成果,打造出“重走长征路”、“重走红军路”、“重走朱毛挑粮小道”、“吃碗忆苦红军饭”等体验项目。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也依托2.5公里“红军小道”的打造建设,浓缩展现红军长征艰苦历程,让游客对革命历程的艰苦有切身体验。红色景区的这些体验形式是其核心竞争力,是其区别于其他景区的最主要特征,也是其独特优势所在。

三、以革命传统教育带动宁夏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革命遗址遗迹等纪念场所都是客观的历史存在,仅仅是可供红色旅游开发的资源。如果缺少对史料的深度挖掘,没有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红色旅游仍将整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革命传统教育能够架起革命遗址遗迹和红色旅游之间的桥梁。没有革命遺址遗迹的赋存,没有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性;没有革命传统教育支撑,红色旅游难以为继。这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坚持革命遗址遗迹保护、革命传统教育提升和红色景区深度开发三管齐下,最终才能实现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是推动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1.  做好革命遗址修缮、整理、复原工作。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利用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前提,其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以往由于保护意识不强、自然侵蚀、人为损毁等问题,造成部分革命遗址遗迹存续状态堪忧。例如下马关瓮城红十五军团驻扎地、盐池麻黄山高崾岘红十五军团临时指挥部等,都由于以上原因处于随时有可能绝迹的境地。针对以上情形,相关文旅部门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充分运用《关于实施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等政策利好,结合自身实际推进革命遗址修缮、整理、复原相关工作,大力实施保护利用工程,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品质资源;二是处理好革命遗址保护与游客接待规模的关系,避免因接待规模过大造成人为破坏,可通过错峰游览或季节性关闭等方式予以解决;三是对于一些损毁较严重的遗址资源可探索原址保护、异地开发的可能性,避免因原址重建破坏旧有风貌。

2.  做好革命史料收集、整理、挖掘工作。革命史料是一种珍贵的历史凭证,承载着记录、承载历史的重要社会功能,在真实记录党的历史方面具有其他文献资料所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相关党史、档案工作部门必须加强对革命史料的抢救性普查工作,寻访亲历者和见证者,加大收集、整理、挖掘革命历史文献、笔记、日记、照片、图表、回忆录的力度。对于已挖掘出来的珍贵史料,要进行进一步地整理、规范、结辑,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为革命传统教育研究和红色旅游开发提供保障。

(二)革命传统教育提升是推动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1.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系统研究。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开展有赖于系统研究的深入,针对推动宁夏红色旅游发展这一特定目标,当前的革命传统教育研究应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对革命传统教育规律的研究,结合干部教育培训规律、成人教育规律特点、学生教育规律等,总结适合红色景区现场教学的方式、方法、内容、表达等;二是强化“大历史观”的研究方法,在革命遗址的历史挖掘与研究中,不仅要呈现此“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也要研究与此相关的革命脉络之“线”、历史纵深之“面”,将“点”置于“线”与“面”中进行解读和品评;三是深挖革命传统资源的文化内涵,尤其要把握住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创建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展现出的制度文化,以及这一时期思想作风、学风、生活作风、领导作风等展现出的精神文化,深入阐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

2.  打造革命传统教育课程体系。完整系统的课程体系是顺利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保证。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均存在革命传统教育“孤课难鸣”的状态,就事件讲事件、就人物讲人物,无法在受众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图谱。结合宁夏红色旅游业发展,在完善参观线路的基础上,当前革命传统教育课程体系打造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角度切入,设计长征精神系列课程、宁夏地方党史暨长征精神传承系列课程、“革命人物与宁夏”系列课程。同时,针对受众感兴趣的“夜话单家集”、“禁房藏红军”、“红军粉的故事”、“红军井的由来”、“同心县里结同心”等具体事件,要大力开发微课程,拍摄高品质课程视频在游览区循环播放。

3.  创新革命传统教育表达方式。不可否认,“讲故事”仍然是红色景区最受欢迎的革命传统教育表达方式。美国著名广告人吉姆·西诺雷利在《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中提出了一种传播学观点——人们往往愿意相信事实和数据,但无意间却会被故事吸引,并沉浸其中。所以,每一个红色景区都需要一则属于自己的“品牌”故事,而革命传统教育表达方式的创新就是要会“讲故事”,树立“红色经典、现代表述”的理念,避免在故事中进行直白的是非判断,而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受众接受其中所倡导的价值观。同时也要看到,瞬间的动情流泪,其记忆是相对短暂的,真正能够入脑入心的是理性认同。这就要求在课程设计和表达中,要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温和亲近的阐述,推动从情感认同到理性认同的转变。

4.  壮大革命传统教育师资队伍。师资力量是提升革命传统教育效果的关键。如何充实“人才金库”、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一是要形成由党校教师、专业讲解员、革命后代、文化名贤等组成的培训队伍;二是通过兼职、外聘、邀请等方式让更多区外专家通过亲临现场、视频连线、录播等方式将精彩的内容予以呈现;三是加大对红色景区所在地部分优秀高校在校生的专业培训力度,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让更多的新鲜血液进入师资队伍。

(三)红色景区深度开发是推动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景区优化升级。景区品质的全面提升关键在于行、住、食、游、娱、购等多要素的统筹规划和不断改善。2019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联合修订印发《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办法》,其中规定“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受最高补助限额的限制”。这是从顶层设计层面对红色景区的极大支持,对于国家所释放出的政策导向,相关文旅部门应有所作为。一是做好景区场馆改建工作,注重整體基调朴实自然、贴近原貌,切勿“贪大求洋”、光影炫目,导致与革命传统教育的氛围不相适应;二是做好周边环境改造工作,尽量保持最初村落的原真性,形成风格淳朴的建筑群,带动周边民宿产业和主题餐饮业的发展;三是提升景区内电子阅览、电子解说、电子支付等智能化水平,不断改善景区接待条件和水平;四是加大放映厅(小剧场)建设力度和设备升级,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培训、访谈、观影等创造条件;五是继续开发优质体验项目,做好相关自然资源保护和安全保障等工作。

2.  挖掘周边文化资源,形成景区优势特色。文化共生现象决定了红色景区要处理好革命传统教育、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凸显革命传统教育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将革命传统资源与其他资源相结合,推动复合旅游形态的形成、重塑红色旅游发展格局。一是挖掘当地传统表演特色,能够以花儿、宁夏坐唱等观赏性较强的形式展现革命历史故事;二是挖掘当地风俗特色,能够推动融合地域特色和红色文化特征的手工艺品、特色收藏品等;三是挖掘当地文化名人,现场制作图形、色彩、文字贴近景区特色的“手信”,如纪念章、扇面、手绘包、砖雕品、剪纸、土布编织物等。

3.  扩大宣传推广力度,塑造景区品牌口碑。形象塑造和口碑宣传也是红色景区深度开发的重要工作。一是邀请专业团队拍摄高质量的宣传片、纪录片、微电影,通过传统媒体、门口网站、自媒体端等进行推介;二是积极协助各类“主旋律”影视剧在景区取景,扩大红色景区知名度;三是在建党、建军、国庆、国家公祭日等重大节日和重要纪念日举行大型活动并进行宣传,针对革命传统教育受众进行精准营销;四是在与宁夏相关的革命领袖、革命英烈的诞辰和忌日,筹办高水准论坛和研讨会,邀请专家、革命后代、知名媒体共同参与,进一步扩大红色景区的外部知名度。

参考文献:

[1] 王兴文.论宁夏黄河文化的内涵及其符号表达[J].西夏研究,2015(2)99.

[2]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12.

[3] 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N].人民日报.2018-11-2(005).

[4] 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N].人民日报.2019-11-12(003).

[5] 韩 震.现时代的教育变革与国家认同[J].中国高教社会科学,2014(2)20-25.157.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红色文化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