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昕 程淑娟
摘要:浅析《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和各自形象的转变,并指出母女关系的冲突与融合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关键词:母女关系;母亲形象;东西方文化;冲突;融合
中图分类号:I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5-0024-02
《喜福会》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作品。小说讲述了19世纪50年代移民旧金山的四位中国母亲的故事,她们通过打麻将认识彼此,并一起成立了一个俱乐部,名为“喜福会”。她们每人都有一个女儿。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美国长大的女儿和中国母亲有很多冲突。尽管母女之间存在矛盾和问题,但血缘和爱,促使双方解决矛盾并最终相互理解和接受。本文結合四对母女的生活经历以及文化背景,将浅析《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
1 背负伤痛的母亲
吴宿愿是吴菁妹的母亲。吴宿愿是个坚强又倔强的女子。抗日战争时期,她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桂林,而国民党军官的丈夫只身去往重庆。在那段日子里,吴宿愿与三个姐妹一起成立了喜福会,她们打麻将,品尝美食,畅所欲言。可惜日军很快就要进攻桂林,宿愿不得不用一辆独轮车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和一些财物步行前往重庆。路途遥远而漫长,为了减轻负担,她不得不一件一件地扔掉她的东西。在去重庆的路上,轮子坏了,宿愿提着包袱的手也开始流血。从桂林逃出来以后,她害上了痢疾,又因高烧和病痛而神志不清[3]。她料到自己很快就会死去。作为母亲,她不忍心看着孩子和她一起死去,一心期盼自己的孩子能有一线生机,便被迫把两个孩子留在路边,把所有财产都留给了双胞胎女儿,希望她的女儿能被好心人抚养长大。后来宿愿得救,等她到达重庆后,发现丈夫已经去世了。几次寻找女儿无果后,宿愿和第二任丈夫于1949年前往美国旧金山定居。在旧金山,宿愿在教堂遇到了三个中国女人——许安梅、江林多和莹映,她们一起复兴了“喜福会”。尽管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失去了女儿,但这些并没有打倒她,她勇往直前,离开中国,来到美国开始了新的婚姻新的生活。
许安梅出生在中国南方,受外婆和母亲的影响有着隐忍的性格。父亲去世后,她的母亲没有做寡妇,而是选择改嫁。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母亲的行为给家族蒙羞,家里人都与母亲断了联系。事实上,母亲是在受辱后被迫成为吴庆的第四位妻子,吴青是天津的富商,有许多姨太太。安梅的母亲向来是“打碎牙往肚子里咽”,性子柔弱,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有苦不言,就连自己与吴庆的亲生儿子都被二太太抢去抚养。母亲警告安梅不要受二太太摆布[1]。母亲为了不再懦弱,为了不让安梅屈辱的活着,她选择在春节前夕吞食鸦片自杀[3]。母亲死后,安梅也明白,她必须要坚强和独立,必须要捍卫自己。从那一天起,安梅不再懦弱,学会了对别人大声说话。母亲的悲惨经历使她对生活有了更坚定的态度。
江林多的家乡在山西省汾河岸边。她两岁时就和黄太太的儿子订了婚。那时,她的丈夫还只是个婴儿,仅仅比她小一岁。在她十二岁的时候生活完全改变了,一场洪水冲毁了他们的房子和庄稼,全家被迫南迁,但她父亲让她留下来和黄家人一起生活。在过去的几年里,林多在黄家地位很低,她被当成佣人使唤,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她学会了做一个温顺的妻子,为婆婆和丈夫服务。林多将丈夫奉做神明,将黄太太视为自己的亲生母亲,花尽心思讨好她。可黄太太依然非常强悍、专横,听话、辛劳、流泪、殴打责罚成了林多的家常便饭,黄太太的存在也让林多痛苦不已。在这个家,林多当牛做马,过着备受凌辱的生活。黄太太还指责林多和她儿子没有孩子,没有尽到传宗接代的本分。其实,林多的丈夫还是个男孩,对林多没有任何欲望,提不起丝毫的兴趣。林多一直在寻找机会解除这桩婚姻。偶然间,她发现家里的丫鬟怀上了信差的孩子。林多利用婆婆的迷信和恐惧,告诉婆婆,她梦见了祖先,祖先说这桩婚姻不会长久,丈夫的蜡烛被吹灭,再这样下去非送命不可[2]。林多又告诉婆婆,祖先已经在丫鬟的肚子里播下了天余的种子,这个丫鬟才是天余真正的妻子。正是林多不断地与命运抗争,才得以结束这段悲惨的婚姻。后来,林多得到了一大笔补偿,买了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只身移居美国。
莹映出生在无锡一个富裕的家庭,过着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生活。莹映固执倔强,对命运深信不疑。正是这样的观念,让莹映变成了一个十分被动的人。她喜欢观察天象,观察征兆,却很少关注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莹映总是未卜先知,在遇见那个男人后就觉得自己一定会嫁给他,家人提起这桩婚事时,莹映并没有阻挠。尽管那个男人说了一些令莹映觉得恶心的话语,可最终两人还是结为夫妻。就在莹映真正爱上他并怀孕的时候,那个男人抛弃了她,和一个戏子在一起了,并且他还有很多姘妇,甚至莹映的表妹也在其中[2]。不可否认,她的丈夫是个恶毒的人。莹映太恨这个男人了,所以在孩子没能出生前便堕了胎。为了离开这个伤心并充满耻辱的城市,她搬到了另一个地方居住。她来到了上海农村,和堂叔一家住了十年。在此期间,她在上海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为了一名女店员,圣克莱尔来店里买东西,当莹映听到圣克莱尔的名字,便意识到自己会嫁给他。果不其然,圣克莱尔以独特的方式追求莹映。在她丈夫去世后,她同意嫁给美国的克利福德·圣克莱尔。随后,莹映便跟随圣克莱尔来到美国定居。
2 爱与希望
四位母亲在中国均有着痛苦的经历,移居美国后,她们将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母亲想通过女儿实现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和愿望,但文化和交流上的障碍让母亲的愿望不能完全实现。
宿愿是个倔强要强的母亲,所以她下定决心挖掘女儿潜在的才华,宿愿帮钢琴老师洗衣服打扫卫生才换来女儿学琴的机会。大概父母都是这样,宿愿望女成凤,女儿对母亲过高的期望和做法怨恨不已。在中国人眼中,打是亲骂是爱。但女儿从小接受的西式文化与教育,让她渴望自由,反对束缚,对母亲这种做法并不认同。宿愿对菁妹寄予很大期望,但菁妹从未理解,甚至觉得自己一点都不了解母亲。林多敢于与命运抗争,不向命运低头,女性觉醒主义在林多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林多靠着自己聪明才智从封建婚姻中解脱出来,并开启了去往美国的新生活,林多将这些智慧传授给了她的女儿韦弗利。小时候,女儿把这种智慧用在下棋上,后来却用到和母亲的斗智斗勇中。林多在女儿拿到冠军后,四处炫耀,而这一切都让在美国长大的女儿觉得难堪,她认为母亲是个虚荣、爱炫耀并且专制的母亲。尽管母亲们说着英语,但骨子里是中国的性格,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与从小接受美国文化的女儿产生了很多冲突。
许安梅隐忍的性格对女儿罗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女儿是母亲的缩影。她不顾母亲的反对和婆婆的种族歧视,坚持嫁给富家子弟。在婚姻中,罗斯失去自我,没有主见,面对不幸的婚姻也不敢为自己发声。莹映的消极和宿命论影响了女儿丽娜,丽娜性子柔弱,面对丈夫不公平的要求不懂反抗,一味顺从,有著不幸的婚姻[3]。
3 母亲形象之转变
中西文化的碰撞令母女之间矛盾重重,但血缘与爱促使母女解决矛盾。母亲主动提出帮女儿解决问题,希望帮助女儿摆脱困境,母亲诉说自己过去的经历,不断反思自己的同时也赢得了女儿的理解。
丽娜的丈夫斤斤计较,尽管如此,丽娜却一味的顺从。莹映素来沉默,但看到女儿的不幸是自己当初的影子,她决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唤醒女儿,指出了这段婚姻的危机根源。丽娜从母亲的经历中受到鼓舞,勇敢地走出了这段不幸婚姻。
罗斯同样经历着婚姻问题,安梅将自己母亲的故事讲给女儿听,并主动提出帮女儿解决问题。安梅鼓励女儿并给予女儿很多中肯的建议,罗斯决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在母亲的教导下愈加冷静。罗斯夫妻二人最终重修于好。
林多和女儿也在相互理解。起初,林多反对她女儿的美国男朋友,但后来她接受了女儿的男朋友里奇。韦弗利才意识到她多年来一直误解母亲。虽然韦弗利的美国男友在饭桌上出丑,但是林多也原谅了他,并同意去参加他们的婚礼。后来,韦弗利邀请母亲去中国和他们度蜜月,希望借此机会帮助他们重聚。这也显示了母女之间的理解。
菁妹在母亲去世后明白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和期望。菁妹也知道母亲在桂林的经历,并答应其他三个阿姨去中国寻找双胞胎姐妹,这表明她理解并实现了母亲的遗愿。故事结束时,菁妹带着一只天鹅羽毛来到上海,与双胞胎姐妹团聚。这次中国之旅也让菁妹真正地了解了母亲。
4 总结
虽然母女俩经常吵架,但她们却非常相爱,中国的苦难经历让母亲们变得更加坚强勇敢。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她们终于找到了一条融合的道路。更重要的是,母亲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赢得了女儿的爱和尊重,从而打破了母女之间的隔阂。母亲们身上的优良品质更是中华民族印记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岳国法,戚华星.在伤痛与希望中挣扎前行——论《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1):14.
[2][美]谭恩美.喜福会[M].李军,章力,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3][美]Selena Ward.哈佛蓝星双语名著导读:喜福会[M].胡向华,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3.
(责编: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