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惠君
在逐步践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甚至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版画兼具绘画与工艺的特性,其融观察与表现、构思与想象,制版与印刷为一体,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及多元性的特点,对推动少年儿童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版画教育是现阶段中小学美术教育较为容易开设和趣味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我校开展了“版画进课堂、版画特色教学”。在版画教学中,透着艰辛与快乐。在不断丰富着教学体会中与学生们一块分享版画学习中的乐趣。
一、游戏导学,发现印痕之美
版画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传道授业,尤其是少儿版画教育工作。版画教学虽然在小学美术课程里有所开发,但对于山区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比较陌生的艺术形式,它是集绘画和手工制作为一体的艺术,学生们刚开始接受版画制作,如果课堂上直接灌输传统的版画知识,显然是难于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艺术起源于游戏,少儿版画既动手又动脑,游戏也是最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刚开始教学版画,笔者以趣味拓印游戏引导,让学生在玩中画、画中玩,在游戏中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课前,笔者让学生每个人找一些叶脉较明显和不同形状的树叶,带着这些叶子来上课,学生们就感到好奇,这与版画有什么关系?上课时,笔者不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们准备好纸张与油画棒、颜料。然后引导学生拓印,把叶子平放在桌子上,再放上白纸,用手压平,选用一支油画棒慢慢地来回平涂,涂好后掀开,学生们惊叹起来,一片漂亮的叶子拓印出来了。接着笔者又引导他们在叶子上刷上各种色彩的颜料,然后印在白纸上,学生们更是高兴起来,他们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一言我一句地说开了,“老师,我印出的叶子很漂亮”,“老师,为什么这样能印出来”“老师,我印出好几片相同形状而又不同色彩的叶子,真美!”……这时,笔者跟他们一一解答。以玩游戏作为教学引导,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快乐互动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者的角色,了解到版画中所呈现出的间接性,复数性,印痕美的特征,体会到了学习版画过程的乐趣。接下来在版画《花园里》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做了“瓜果变变”的游戏。首先让学生带一些有特别形状和花纹的瓜果,如,杨桃、红萝卜、辣椒、小白菜等,然后利用水果与蔬菜的纹理和外形分别涂上喜欢的颜色在纸上印出不同形状、大小、轻重、数量不同的印痕。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添画,“变”出了各种生动、形象的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有生机勃勃的小树,美丽的小昆虫,一派春意盎然的百花园……通过瓜果印痕游戏,学生被这个游戏深深地吸引,成功地完成了这一课的作业,并且玩得不亦乐乎。
在游戏中学习,能够让学生打开思路,不再拘泥于条条框框,这时,他们的创作会让人耳目一新,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探索实践,寻找版痕奥妙与情趣
版画是一门将绘画、制版和印刷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又是利用不同材料展現作者创作思想的间接性艺术。在小学阶段版画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它的取材也非常广泛,可以是各种纸质材料和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也可以是大自然里的花草枝叶,融合绘、刻、剪、贴等,产生丰富而独特的印痕。在版画创作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探索与实践,让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版画材料潜在的审美情趣,寻找版痕之美,创造独特的艺术作品,从而促进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在《奇思妙想》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展示教师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种版画的样板,让学生到样板前亲自观察和用心体会,发现用各种废旧材料综合运用印制的,具有奇妙而有趣的效果。同时,笔者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版画作品《晌午》的画面。在这幅画面中,小动物身上的毛发是用毛线制作的,五官是用纸板剪的,大树的枝干是用树皮贴的,树叶直接用叶子拼贴的,整幅画看起来简单明了。在这些画面的启迪下,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和熟悉的题材创作画稿,再寻找生活中可利用的树叶、编制袋、碎布、各种纸等材料,通过剪、拼、贴等方法,在制作中不断的观察、探索材料与技法运用所产生的偶然、独特的印痕,印制出丰富的肌理和预想不到的效果,创造出多种多样形式的作品。每制作一幅作品,学生们都在不断地探索、寻找版痕的奇特奥妙与出乎意料的艺术效果。这是“童趣”与“艺术”的天然结合,是“想象”与“创造”的自然迸发,学生们乐在其中。
三、走进生活,创造印痕艺术之魅力
新《美术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们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通过地方传统的美术资源,并通过教育的方式,能使学生逐步了解与接触、鉴赏与学习地方优秀的民间美术,将美术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此,笔者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感受和情感,尝试用版面语言和形式来进行表现。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艺术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最深刻的体验。长期生活在城镇的孩子对于乡村生活、乡村的景物以及民情风情都是极其陌生的。因此,笔者让学生们利用节假日深入到农村体验生活,他们发现了古老土墙上的斑驳、经过长期日晒后门窗的腐蚀感、小巷里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这就是生活中的印痕之美。在经过仔细观察和认真写生,发现了美,获得了丰富的艺术素材,激发了创作灵感,描绘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画面。上课时,我组织学生举行了一场交流分享会,他们各抒己见,分享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还阐述了各自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和畅想,一幅幅“乡村美景”的画面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我因势利导,在充分尊重学生思想的基础上,也给了他们在构图、色彩等方面的建议,创作活动轻松快乐。也许是乡村质朴的美感动了学生,也许是表现的主题与艺术形式融合得恰到好处,本课学生创作的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式各样的乡村民居跃然纸上。古老的围龙屋,深深的小巷,农村人热闹的场面,客家的庭院,蕴含着宁静悠闲的韵味和质朴深厚的文化,虽然有些稚气,但视觉独特,线条流畅,节奏感强,巧妙地表现出客家古民居建筑的独特美感。色彩的古色古香,将乡村的古朴和雅致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次版画创作过程中,以表现美丽的乡村民居为主题,感受古朴的民间文化,体验质朴的乡村生活,描绘纯朴的乡情美景。那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激发着孩子们的好奇和兴趣。他们静心欣赏,细心琢磨,精心描绘,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他们感悟深刻,受益良多。这种情感是发自内心的,是油然而生的,这种体验沁入学生们的心灵深处,是潜移默化的,同时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版画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内心出发,感受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给他们一片天地,利用灵动鲜活的实物表现他们认知的世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平凡的美会带给我们惊喜和别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