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小儿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疾病,是指小儿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从而出现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小儿除了贫血,还会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循环功能障碍以及皮肤黏膜病变等一系列非血液系统症状。本文详细介绍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以及护理方法,为小儿缺铁性贫血护理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1.饮食缺铁。饮食缺铁是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母乳、牛乳以及谷物中的含铁量较低,若小儿日常饮食中没有含铁量较多的辅食,则可能出现小儿缺铁性贫血。
2.先天缺铁。胎儿从母体获得铁以妊娠最后3个月为主,若存在早产、多胞胎以及母体缺铁严重等情况时,胎儿的储铁减少,从而在小儿出生后引发缺铁性贫血。
3.生長因素。若小儿生长较为迅速,则有可能出现血容量增加,从而增加对铁的需求量,若此时小儿体内贮存的铁元素无法满足自身生长发育需求,则有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
4.铁吸收障碍。小儿饮食搭配不合理也会影响身体对铁的吸收;若小儿出现慢性腹泻,不仅会影响铁的吸收,还会增加铁的排泄量,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
5.其他。小儿出现慢性或及急性感染时,会出现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不良等情况,引发缺铁性贫血。
1.饮食护理。在日常生活中, 家长一定要注意小儿的饮食,保证饮食种类多样化,让小儿多吃一些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不可养成偏食的坏习惯,尽量少吃或不吃生冷、黏腻、荤腥食物,多吃一些动物的心、肝、肾、血,多吃豆制品、黑木耳、红枣以及水果蔬菜等。
2.居住环境。在小儿患病期间,家长要保证居住环境安静的同时还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有利于小儿身体的恢复。这个阶段的患儿抵抗力较差,容易引发肺炎、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等疾病。另外,患儿尽量不要去公众场所,在公众场所时一定要减少与人群的接触,避免贫血加重。
3.服用药剂护理。若小儿缺铁性贫血较为严重,则需要服用一定的铁剂补铁。但因铁剂会对小儿胃肠道造成一定刺激,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所以在口服铁剂时,家长应先让小儿从小剂量开始,并在两餐之间服药,与维生素C同时服用,有利于患儿对铁剂的吸收。另外,小儿在服用铁剂期间,牙齿会染黑,大便也会呈现黑色,一般情况下停药后就会恢复正常,因此,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4.适量运动。在患病期间,小儿要多加休息,也要进行适量的运动,以此增强抵抗力。若小儿贫血情况较为严重,家长则需要根据其活动耐力的下降程度,为小儿制定适宜的活动强度、休息方式以及活动持续时间。
总的来说,小儿缺铁性贫血常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发病原因主要是体内铁元素不足。铁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一旦体内铁元素缺乏,除了会引发贫血,还有可能出现一系列非血液系统疾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小儿日常饮食,要定期带小儿到医院检测体内的微量元素,从而有效预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