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斌 沈鹏 李炜 李雄峰
(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浙江 湖州 313000)
四肢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目前,四肢骨折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手术治疗创伤较大,并发症多,且严重破坏软组织,延长愈合时间〔3,4〕。因此,临床上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的一种内固定方法尤为重要。随着近年来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给患者带来福音且安全性和稳定性高〔5,6〕。本研究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老年四肢骨折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纳入湖州市中心医院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120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年龄65~76〔平均(70.52±3.24)〕岁;女23例,男37例;骨折部位:股骨骨折35例,胫骨骨折25例;致伤原因:交通伤38例,摔伤14例,其他8例。对照组年龄65~74〔平均(69.82±3.31)〕岁;女24例,男36例;骨折部位:股骨骨折37例,胫骨骨折23例;致伤原因:交通伤35例,摔伤15例,其他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CT或X线检查证实为四肢骨折;②新鲜骨折;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术前合并感染者;②合并心肺、肝肾严重异常者;③具有酗酒、药物滥用史者;④精神疾病者;⑤手术禁忌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放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麻醉达成后,于骨折部位附近做10~15 cm的切口,充分暴露骨折断端,复位骨折线,选取长度适宜接骨板,预弯后于骨折端上下固定,切口缝合。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针对股骨近端骨折(股骨粗隆下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取患者仰卧位,予以全麻,于骨科牵引床上首先进行牵引间接复位,满意后,行小切口3~5 cm于股外侧,正侧位透视满意后,将锁定加压钢板由患者肌肉下骨膜外隧道越过骨折部分向股骨干远端潜行插入,再作一切口在相应股骨远端,约3个螺钉长备用,且取普通加压螺钉各1枚固定于远近端,确保远端有螺钉3枚或4枚,再换成锁定螺钉。针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取股骨外髁5 cm左右纵切口,其余操作同股骨近端骨折。针对胫骨近端骨折(包括胫骨平台骨折及胫骨近端骨干骨折)患者,于胫骨外髁5 cm左右斜形切口,其余相关操作同股骨近端骨折。针对胫骨远端骨折(包括胫骨远端Pilon骨折及远端骨干骨折),切口选择前外侧纵行切口或内踝纵切口4 cm左右,其余操作同股骨远端骨折。两组均于术后预防抗感染,术后第2天可进行适量关节功能锻炼及肌肉收缩,术后3 w内患肢不能负重性锻炼,于术后4 w后可逐渐行负重性锻炼,可按照患者耐受调整活动强度。
1.4疗效评价 优:患肢功能恢复正常,且骨折愈合;良:患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且骨折基本愈合;可:患肢功能改善,且骨折基本愈合;差:患肢功能无改善,且骨折无愈合。
1.5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变化;②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③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3 d血清CRP和TNF-α水平变化,于术前和术后3 d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离心半径10 cm,离心10 min,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TNF-α水平。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60〕
2.2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下床时间快,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时间快(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3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n=60〕
2.4两组术前和术后3 d血清CRP和TNF-α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血清CRP和TNF-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t=0.816、0.325,均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CRP和TNF-α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观察组:t=21.412、13.214,对照组:t=38.245、33.265,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6.431、20.501,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前和术后3 d血清CRP和TNF-α水平比较
四肢骨折主要是由于突然事故造成的骨折,其中常见的四肢长管状骨折,由于骨干在人体四肢骨运功能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骨干骨折发生率相对较高,患者不仅需承受受伤部位疼痛,且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压力,不利于术后恢复〔7,8〕。目前,临床上多采取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系统是较为成熟的一种手术方法,但由于该手术方法偏心固定导致的应力遮挡、应力集中及偏心应力会影响血液供应,从而导致骨不愈或延迟愈合〔9,10〕。
随着近年来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可通过对软组织少量剥离,减轻对机体痛苦性和损伤性,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11~13〕。此外,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在四肢骨折的治疗中具有多方面优势,包括以下方面〔14,15〕:①该手术方法将闭合复位方法充分利用起来,在软组织张力及骨膜的辅助下获取复位效果,可有效维持良好的骨折生物环境;②该手术过程中能够将锁定加压钢板充分利用起来,并且能够桥接骨折两端,无须与骨骼紧密贴合,可促进压迫正常骨组织程度的减轻,可有效保护骨膜;③该手术方法在骨折远端开手术切口,并且在骨膜与深筋膜层将软组织隧道建立起来,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破坏骨膜的现象,为骨折愈合所需血供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④该手术方法通过少量剥离软组织,从而能够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前提条件,其固定方法和生物学固定理念相符,进一步强化了固定的稳定性;⑤该手术方法可降低术后肢骨头坏死、骨不连及感染等概率,促进术后愈合,从而降低对骨血运的影响。本研究表明,老年四肢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可使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促进早期康复及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
手术会导致出现不同程度应激炎症反应,CRP和TNF-α是常见的应激炎性因子〔16〕。CRP是机体组织损伤或受微生物入侵等炎症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当机体受到创伤或感染、炎症时其水平上升,并且其升高程度可反映炎症程度〔17,18〕。TNF-α是常见的一种炎症因子,其在创伤患者中呈高表达〔19,20〕。本研究表明,老年四肢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血清CRP和TNF-α水平影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