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安徽淮南 232001
八盘峡黄河特大桥所在河段水面宽阔,桥下河面宽约284米,河槽水深最深处约13米。大桥起讫桩号为DK37+308.272-DK38+640.372,全桥长1332.1m,墩台总计35个。9#、10#墩台位于水下,设计水位为1578.01,其中9#墩承台顶标高1577.569,10#墩承台顶标高1577.569。
水中9#、10#墩承台尺寸都为21.8×12.4×4m,共有15个桩径为1.8m钻孔桩。考虑到加工尺寸可能存在误差以及后期受力材料会产生变形等,这些因素会影响结构尺寸,所以围堰平面尺寸相对承台尺寸各边向四周外扩5cm,为21.9m×12.5m。
钢吊箱围堰由工字钢上横梁、精扎螺纹钢吊杆、钢侧模、钢底模、工字钢下托梁组成[1]。
侧板:钢吊箱的侧模一共分三种种类,侧板在别处加工完成后运入施工现场,然后进行现场拼装组成。制造时注意分块顺序及对称关系。
面板:钢吊箱面板是6mm厚钢板,高度均为5706mm。
横肋:侧板横向小型支撑肋采用L75×45×5mm不等边角钢,间距为40(50)㎝,导梁采用I40a工字钢,距离吊箱顶部0.5m,3.0m处各设置一道。
竖肋:上部侧板采用300×200mmT型钢做竖肋,间距为65㎝。
内支撑:钢套箱共设置2层内支撑,位置对应两道导梁位置处。
底板:底板一共分为3块,底部的分配梁在底承重梁处断开,运到现场后组拼焊接后进行安装,块与块间分配梁均采用焊接形式,底板面板间采用连续焊,面板与底分配梁每10㎝焊接2㎝[2]。
悬吊系统:由横桥向护筒上设置2组2I36a工字钢吊点横梁,12根Ф32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吊杆组成。各部分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钢吊箱吊挂系统布置图
吊箱底板、侧板工厂加工→牛腿、底承重梁的安装→底板拼装焊接→上承重梁、吊杆安装→安装侧板并安装连通管→安装围囹→提起套箱,割除牛腿→下放吊箱到设计标高→调整吊箱平面位置及各吊杆受力,固定→浇注封底混凝土→拆除悬吊系统→封堵吊杆孔隙及连通孔→浇注承台混凝土→拆除钢吊箱侧板,钢吊箱施工结束
钢吊箱的加工量主要为底模及侧模,该工作由专业队伍进行加工,而上横梁、下托梁及吊杆等多以标准的型钢或构件为主,在现场由加工班自行加工制作,标准构件购买成品。
在护筒上架起横梁,按吊点安放精轧螺纹钢,提起钢吊箱,割掉底板牛腿,将整个钢吊箱下放到设计标高位置,旋转精轧螺纹钢的螺帽,保持各吊点平稳均衡的下沉。
吊箱围堰下沉安装后的允许偏差为:
①标高:±15mm。
②模板内部尺寸:±30mm,两对角线的差异±1%。
③轴线偏位:±15mm。
④倾斜度:小于0.3%H,因为0.3%×4000mm=12mm,所以小于12mm。
(1)体系转换。封底混凝土高1.0米,分两次浇筑。在浇筑完第一层0.7m混凝土并抽水完毕后,在护筒内焊接横、竖向型钢。在进行剩余0.3m封底混凝土浇筑,并将型钢埋入其中,然后将护筒上的悬吊系统以及护筒拆除,完成体系转换。
(2)导管布置。封底混凝土施工是钢吊箱围堰施工的关键环节,能否一次封住,直接决定了钢吊箱围堰的成败。按照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方法用多根导管施工,导管选用直径为φ300mm的标准刚性导管,导管底口距底板25cm,导管长度按8m考虑,灌注半径约为3m[3]。
(3)封底混凝土灌注。封底混凝土灌注采用逐根筑堆、及时补料的原则,首灌封底采用拔塞工艺,灌注顺序先周围导管,再中部导管[4]。浇筑时按横纵向各距离1.5m布置数个测点,当测点附近导管所出混凝土的顶面接近控制标高时,测量频率变快,然后根据测量值对各导管混凝土灌注量进行调整,最终使封底混凝土达到均匀、平整的效果。
①吊装吊箱钢围堰作业,施工单位、船舶及人员较多,指定专人指挥,严禁多头指挥。②吊装吊箱钢围堰之前,认真检查机具、索具等是否处于适吊状态,并符合要求,签证认可之后方可起吊。③钢吊箱围堰不影响船舶往来,所以吊装期间应加强安全管控,要求警戒船现场警戒,制定措施指挥来往船舶慢速通过。④严格遵守有关起重操作规范。⑤现场总指挥与吊船总指挥经常在一起,与其它各分项工作的负责人用对讲机通讯联系及进行协调指挥。
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八盘峡黄河特大桥的9#、10#墩承台采用钢吊箱围堰加水下封底混凝土的方案进行施工,为承台施工提供无水的干燥施工环境,由于钢吊箱围堰的特点,使施工工期缩短、施工难度减小、混凝土用量变少,节约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