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泽强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就学问题一直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由于少数民族所在地区家庭经济收入存在明显的差异,一些贫困家庭其子女读书产生的费用,这些家庭并不能负担得起,导致一些孩子只能辍学在家。本篇文章主要以民族地区贫困学生教学资助问题为核心内容展开相关的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以此来完善民族地区贫困学生就学资助管理体系。
关键词:民族地区;贫困学生;就学资助;问题建议
引言:近几年我们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以此来降低民族地区贫困学生就学的成本,这些政策的提出有效的缓解了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批辍学儿童重返校园的返校热。也就是说,通过政策的扶持为那些贫困学生带来了新的希望,促进了民族地区整体素质的提升,使教育变得更加公平,接下来我将根据民族地区贫困学生就学资助问题及相关建议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资助标准偏低,离彻底解决贫困学生就学问题仍有一段距离
对于民族地区来说,存在着较多的贫困人口,在解决温饱之后并没有多余的钱用来支付子女的教育,尽管国家提出了两免一补的政策,仍然不能支付免除之外的费用。如果遇到学习必须要支付的练习本费用、学习用具所支付的费用,以及上下学的交通费用等等。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对于资助的标准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提升,对于民族地区贫困学生的就学问题,尽可能的做到学杂费、教科书费用、辅助教材费用等额外费用的免除,作业本也可列入免除费用当中,对于那些需要住宿的学生提供相应的住宿补助。
二、资助范围过小,一些贫困家庭不能享受政策的扶持
现有的资助政策,在选择资助学生时,往往是通过片区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资助学生,并且名额有限,资助对象的选择也局限于片区之内。但是对于那些少数民族聚集的农村地区,百分之八十都属于贫困家庭,对于这些家庭不可能完全照顾到。所以现如今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那些不属于特困却又相对较为贫困的家庭,学生就学仍然存在困难,而我们的政府却不能面面俱到。所以,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财政管理部门按照区域的特点以及需求,改变扶持的力度,对于那些贫困密度较高的地区,加大扶持的名额。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扩大资助范围,甚至尽可能的做到农村贫困学生就学资助的全覆盖。对于那些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在农村学校就读的贫困学生、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均可納入资助候选人的范围内,根据对其实际情况的考核,制定相关的资助计划以及资助标准。
三、资助管理过于程序化,在执行时缺乏活力
对于那些寄宿的贫困学生,可享用国家的资助,每天大概在2至3元间,但对于那些特困家庭来说,这些资助远远不能解决上学所带夹的家庭经济压力,除此之外由于地方财政条件有限,相应的经费支持也无法做到。对此,国家方面也没有灵活的变通计划,一刀切的政策使一些地区扶持工作开展起来相对较为困难。除此之外,在进行具体的资助在工作时,还应逐渐提高对资助对象的管理力度以及对特殊人群的关注程度。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建议:资助实施动态管理模式。首先各地区资助的标准应与其平均消费水平相结合,制定出符合情况的规定。例如,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那些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的寄宿学生,这类学生的补助建议由国家亲自管理,并以免除其在住宿期间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其次是进行资助对象管理的动态化。在资助过程中,不仅要对资助对象的相关证明进行查阅,还应对其实施常态化监控,对于流动学生的资助标准应随着其流动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处理。
四、地方财力不足,资助物资以及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经过笔者实际的调查要想真正的减缓民族地区贫困学生就学给予学生家庭经济压力,地方财政需要全额承担其学杂费、住宿费等各项费用,但是由于民族地区各政府经济条件有限,自身财力不足,资助的物资不能及时到位,进而对就学资助的整体效果有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首先按照该地区的真实情况,加大中央资金支持的力度,以此来减缓这一地区财政压力。其次对于贫困学生就学问题应建立专项资金,资金的来源可以从社会多个方面筹集,不仅仅依靠国家支持。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何才能够让教育公平化,普及到每一个应该受教育的孩子身上,是每一个民众都应该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对于民族地区贫困学生来说,国家对其教育的资助是支持其及接受教育的动力,也将会是改变一个家庭经济现状的希望。
参考文献:
[1]范先佐,唐斌,郭清扬.70年学生资助工作的系统回顾与经验总结[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8(05):1-15.
[2]胡牧君.白裤瑶教育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5):132-137.
[3]崔盛,吴秋翔,王明鑫.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学生发展研究——基于全国8所重点高校的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9(02):34-4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