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静
【摘 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合作与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抽象思维能力。实施翻转式教学,切实提高班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促进学生更好学习。这样可以改变传统教学形式的缺陷,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大大提升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理论性强和逻辑性强的特点,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合作与学习可以最大限度促进自己和别人的学习。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让复杂和枯燥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改变传统教学形式的缺陷,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大大提升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质量。
一、注重合作与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教材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三种关系,这三者之间的信息传播是否能形成很好的互补关系,需要老师去进行积极的引导,提供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索和进行合作与交流的空间。要想将这一功能发挥出来,就必须进行科学分组学习。小学生对数学理解不深,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个体之间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在进行分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年龄、学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合理分配。在分组时做到互补的原则,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位数学知识掌握扎实、表达能力强、思维能力强的成员,每个小组应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确保学习分组的合理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点,这样才能确保合作学习模式的正常运行。
例如;在进行“圆”知识点的学习时,老师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圆的图片和物体进行收集,然后由学生进行物料的准备,包括尺子、剪刀、绳子、圆的物品等。老师首先将学生进行均匀的分配,然后講清楚规则后小组开始进行合作学习。学生用准备的材料对圆的直径和半径进行测量,两个学生进行实验,一个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对于三个不同的圆,分别进行测量,得到三组数据。此时,老师在观察中发现,同学们在经过激烈的谈论之后都得出了结论:无论圆的大小,圆的直径总是它半径的2倍。讨论完毕之后,老师挑选几个同学上台,讲解他们小组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论,以及怎样得出的这个结论,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各个小组的交流与沟通,不仅促进了大家的学习与交流,还沟通了大家之间的感情。此时,老师再进行总结,学生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接受。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合理的提问与讨论机制,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群体作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大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二、翻转式教学,切实提高班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对于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之心,好奇心是其主动求知和积极学习的重要推动力,所以在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既要保持学生的这一份强烈好奇心,也要努力让班级学生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学习到更加多样、高效的数学知识。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方法就是保持班级学生好奇心的一个重要方式,以学生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班级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师生之间一定程度上换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辛苦与付出,同时教师也更好地感受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好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
例如,在数学课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会在带领班级学生复习完之前所学的加法、减法、加减混合、乘法、除法、乘除混合运算等知识点,并清晰地讲解完本课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点后,给予班级学生知识自我消化时间,让班级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提出学习问题,并给予及时解答。然后,我将课堂学习时间充分交到班级学生手中,给予班级学生准备时间,让学生自告奋勇主动地上台做一会“小老师”,给班级中同学讲解本课的数学知识。在一位同学讲课的同时,不仅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还要求班级学生给予他做出评价,实现班级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自主、自查与自纠。最后,在本课知识的练习题目作答过程中,要鼓励班级中的学生相互间出题考查,一方面锻炼班级学生整体掌握和灵活运用本课知识,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更加灵活有趣。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进行了班级主体变革方面的反思,翻转式课堂并不是对于教师课堂教学地位的削弱,而是使用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来联结学生与教师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是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更好地激发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课堂参与热情。
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促进学生更好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是考试,还是对知识的实际应用,都是建立在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没有理解,或者理解得不够深刻,在考试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都将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阻碍。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教师应该快速理清教学思路,整合相关教育资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进而有效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创新教学形式的主要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然后帮助学生学会实际应用。
例如,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让小学生在课堂上现场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观察之后,找几个小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进行描述,并且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差异,说出几个不同点。经过这一过程之后,小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特征已经基本掌握了,并且也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这样,小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印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小学生的归纳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为以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瑜.利用拍手进行数学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1990(11):49.
[2]李国瑞.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抽象概括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3(19):62.
[3]刘培新.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例谈[J].学周刊,2015(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