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馨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数据中心作为全球协作的设备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处于快速发展中,集成度高、能耗大的数据单机柜设备大量增加。传统数据中心制冷系统采用房间级、列间精密空调制冷,普遍存在气流组织不均匀、机房内局部热点、能耗大等问题,散热问题已制约高热流密度IT 设备的发展。热管背板空调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机房高密度机柜散热问题;同时,由于热管背板空调位于机柜背部,减少输送能耗,有利于冷源的供回水温度的提高,延长自然冷却的时间,对节能意义重大[1~3]。
以上海地区某数据机房为例,通过CFD 模拟技术,将热管背板空调与列间空调的温度场、气流组织进行对比分析。实例说明,热管背板空调在节能、安全可靠等方面的优势。
背板空调根据使用的载冷剂不同,可以分为水冷背板与热管背板。水冷背板的载冷剂为冷冻水,热管背板的载冷剂为氟利昂。该项目根据机房工艺及运行安全的要求,采用热管背板空调。热管背板空调,管内为气液两相流,以潜热的形式进行换热。
液态的工质在热管背板空调的蒸发器内蒸发吸热变为气态;气态的工质在压差作用下进入热管冷凝器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放热后凝结成液态,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至热管背板空调的蒸发器,完成制冷循环,如此反复。
该数据机房位于上海某高层建筑的5 层,冷源设备布置于建筑裙房屋面,热管冷凝器布置于5 层空调机房。
根据数据机房的发展需求,该单机柜功耗为6kW,选用尺寸为1 200mm×600mm×2 200mm(深×宽×高)的标准机柜。
冷源采用自然冷却风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冷冻水管道采用双管路环状布置,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12℃/18℃。
拟对热管背板空调和冷冻水型列间空调这2 种形式的空调末端进行对比分析的前提条件如下:(1)选取同一个数据机房作为研究对象;(2)布置的机架数量大致相等,单机架功耗相同,即机房内空调冷负荷近乎相等;(3)空调的冷源均采用带自然冷却风冷冷水机组。
热管背板空调末端方式,在该数据机房内布置机柜90 架(见图1);列间空调末端方式,在数据机房内布置机柜96 架(见图2)。
图1 热管背板空调机房 布置平面图
图2 列间级空调 机房平面图
根据GB 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的要求,设定冷通道或机柜进风区域的温度为18~27℃,相对湿度为40%~55%。
机架布置采用“面对面、背对背”的方式,机架内的服务器上中下均匀布置;热管背板空调与机柜一一对应并紧贴机柜背部,并保证密封良好;热管背板空调采用自带风机的形式,风机为上中下3 层均匀布置。热管背板空调的制冷量与单机柜功耗一致为6kW,其出风温度设定为23℃。
5.1.1 温度场模拟
通过模拟计算,截取机房1.5m 高处的温度分布,如图3 所示,采用热管背板空调,机房内的温度分布均匀,稳定在约23℃,与初步设定的背板空调出风温度基本一致,机房的环境温度均满足规范要求,整个机房不存在热环境。
图3 机房1.5m处温度场分布图
5.1.2 气流组织模拟
截取机房1.5m 高处的气流矢量分布,如图4 所示,机房内的气流分布均匀、有序,从图4 中可以看出,服务器设备吹出的热风直接被热管背板空调冷却,热空气无法渗透至房间内,整个机房处于冷环境中,冷风从机柜前门进入,进一步冷却服务器设备,形成一个良好的气流循环;选用自带风机的热管背板,能有效地避免热风渗透的问题,同时使气流在机柜内有序流通。
图4 机房1.5m处气流场分布图
机架布置采用“面对面、背对背”的方式并设置封闭冷通道,机架内的服务器上中下均匀布置;列间空调单台制冷量为30kW,每个冷通道设置4 台空调,运行方式为三用一备,气流组织为前出风后回风。通过模拟计算及可对比性,同样截取机房1.5m 高处的温度及气流矢量分布。
5.2.1 温度场模拟
如图5 所示,冷通道内处于冷环境状态下,其温度分布均匀,温度近似为列间空调的出风温度23℃,而机房环境(冷通道以外部分)温度明显高于冷通道内部,温度为32~38℃,如图6 所示,从机柜底部到顶部温度逐步升高,即冷风冷却服务器后温度升高,直接排至机房内,形成了热环境,其中机柜背面上部的温度约为38℃。
图5 机房1.5m处温度场分布图
图6 机柜剖面温度场分布图
5.2.2 气流组织模拟
如图7 所示,列间空调送风至冷通道内,冷通道内的气流存在相互干扰;机柜背部热气流集中回流至列间空调背部,该处热气流相对集中,导致与列间空调相对较近的机柜背部温度也较高。
图7 机房1.5m处气流场分布图
通过以上2 种空调末端方式的温度场、气流组织分布情况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同样的出风温度条件下,热管背板空调位于机柜背部,直接冷却服务器吹出的热气流,避免热气流进入机房环境,整个机房内温度近似于空调出风温度,温度场分布均匀,而列间空调末端方式存在冷热通道,机柜背部温度较高,背板空调的温度场分布情况优于列间空调。
2)热管背板空调的气流组织比较均匀,不存在气流间的相互干扰,其送回风气流方向较为一致,而列间空调在冷通道内的冷气流存在相互间的干扰,机柜背部的热气流因集中回至列间空调,存在局部热量集中的情况。
6.1.1 末端输送能耗
热管背板空调靠近发热源制冷,降低风阻,降低风机的能耗。该数据机房空调建设项目,单台热管背板空调风扇总功率为160W,则90 台热管背板总消耗功率为14.4kW。
采用冷冻水型列间空调时,单台空调风机功率约为1.6kW;根据机房平面及空调布置,正常运行的列间空调为21台(不含备用),风机总消耗功率为33.6kW。
对比2 种空调形式,热管背板空调相对于列间空调可节约末端风机功耗,年节约电量168 192kW·h。
6.1.2 冷源侧节能性
热管背板空调末端,其机房内环境温度近似为空调出风温度,在规范要求及服务器的允许范围内,可以适当提供末端的出风温度,冷源侧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可以相应提高,冷水机组的效率明显提高,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同时,可延长自然冷源的利用时间。
运行安全应注意以下2 方面:(1)机房管路布置。热管背板空调,其机房内仅布置冷媒管道,与冷冻水型列间空调相比,不存在水管进入机房的运行风险。(2)冗余。热管背板空调可以实现双盘管备份,在某一盘管出现故障时,不影响其制冷能力,实现在线更换,对机房内的温度场,气流组织不产生影响;同时,在正常运行时,双盘管可作为制冷量的冗余。而列间空调故障时,因其空调的布置,其温度场、气流组织将受到影响,因此,在安全运行方面,背板空调有明显的优势。
采用热管背板空调,空调紧贴热源,实现近端制冷,整个机房内的环境温度一致,近似为热管背板的出风温度,机房内的机架成列布置,可选择面对面或顺序布置,无冷热通道隔离的需求。采用列间空调,为避免冷热风混流影响机柜进风温度,需进行冷热通道隔离,设置封闭冷通道[4,5]。
因此,采用热管背板空调,可减少冷通道封闭的投资,对机柜的布置方式没有严格要求。
通过CFD 模拟分析及工程应用的分析,热管背板空调作为高功耗机柜制冷末端,其温度场、气流组织分布均匀,不存在气流间的相互干扰;机房内环境温度近似背板空调的出风温度,也有利于冷源侧供回水温度的提高,延长自然冷源利用时间,减少末端输送能耗,无热气流的溢出,同时也为运维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6]。热管背板空调的双盘管备份,机房内仅布置冷媒管道,运行安全、可靠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