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保育员保育实践的个案研究

2020-07-24 09:10吴星星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保育员幼儿园幼儿

吴星星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和幼教理念的革新,保育员的角色和职能也在被重新讨论和定义。保育员作为在幼儿园中与幼儿接触最为密切的工作人员之一,不仅是幼儿生活的照料者,也是重要的教育者。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保育员不仅担负着“保”的工作,更应该发挥“育”的职能。在幼儿园一线的工作经历让研究者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班级的协同力非常重要,如果保育员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了解老师的教学计划及班级活动的进展,积极配合带班老师的工作,那么班级活动的开展,幼儿教育的效果将会大大提高。

然而,目前对于保育员的研究大都停留于“应然性”研究,多集中于理论探讨,即一个符合人们期望的保育员“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与职能,而缺乏“实然性”的研究,即在实际的保育工作中,大家所公认的优秀保育员具体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值得庆幸的是,在研究者所在班级,就有一位出色的保育员Z老师,她在保育工作中的表现获得了领导、同事、幼儿和家长的一致好评,符合人们心目中对于一位优秀保育员的期望。本文将借助该保育员的多个案例和多份访谈记录,对Z老师保育实践进行深描,展现其工作细节,总结其优秀特质,希望可以为今后保育员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也为其他保育员的工作开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方法和策略。

保育常规工作精益求精

(一)卫生清洁规范化,认真细致是责任

干净、舒适、卫生的园舍环境是开展一切保育与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幼儿园工作规程》也将“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作为保育员职责的第一条。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最初阶段和重要时期,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是第一位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安全与卫生工作是一个保育员的基本工作,也是首要工作。

在谈及园所对于清洁卫生工作的要求时,Z老师对研究者说:“清洁卫生工作的内容和标准都是园里规定的,在这一块呢就是按照规定走,没什么太多的想法,该打扫的地方就打扫干净,一是要应对检查,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负责啊,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到你手上,如果看到教室脏兮兮的,下午来接孩子也是脏兮兮的,对孩子的健康也不好,家长看了也会伤心。”

Z老师在进行此项工作的过程中细致认真、一丝不苟,严格按照园里的规定标准化执行。这样做除了为达到园所的要求、应对考核以外,还包含了她对幼儿和家长的一份责任心。

(二)安全护理科学化,警惕细心成自然

幼儿的安全工作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安全工作,不仅所在幼儿园的领导反复强调和重视,Z老师也在多年的工作中深有体会。她对幼儿安全问题的关注体现在保育实践的各个方面。

1.及时检查与防护玩具器械

研究者发现,对于安全问题,Z老师有很高的防患意识,她能够想到和看到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当幼儿受伤时,在及时检查的同时,她也会仔细询问幼儿是如何碰伤和在哪里碰伤的,进而找到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并对其进行防护,从而避免了更多幼儿受伤。这让她即使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也保持着较高的警惕性,“保证有一只眼睛是盯着孩子的,随时随地都不能掉以轻心。”

2.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护理

实习老师在卫生间帮幼儿撸袖子准备洗手,Z老师看到了走过来对实习老师说道:“这样子直接拉着孩子的胳膊把衣服往上撸是不对的,孩子胳膊的这个地方关节与关节之间的连接还不是很牢,这样拉很容易脱臼的。”说完,Z老师把一个孩子搂过来背对着自己,让孩子伸出胳膊,顺着胳膊往后撸袖子。

学前儿童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如外力使用不当,容易发生脱臼,肘关节、髋关节尤为如此。Z老师显然具备与幼儿生理发育特点相关的知识,并采取了与之对应的正确的护理方法。研究者得知,Z老师在入职前曾接受过一定的培训,虽然只是一些基础的保育知识与技能,但她却将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保育工作中,给予幼儿安全、科学的护理。

在保育中发挥教育的职能

(一)在生活中把握契机,在教育中講求方法

幼儿身心基础薄弱,生活经验缺乏,各项能力都处于发展之中,穿衣、吃饭、睡觉甚至走路这些在成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事情,都是幼儿要学习的内容,他们也正是在这些小事中学会生存的基本技能,一点一滴地成长起来。在考虑学习内容的同时,也要充分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

天气冷了,幼儿园为每个班级装配了热水管道。Z老师在课间休息时向幼儿集中讲解热水龙头的使用方法:“直接插在墙里的管子是冷水龙头,出来的是冷水;连接热水器的那根管子是热水龙头,出来的是热水。洗的时候,先开热水龙头,把手弄湿,关龙头,拿肥皂在手里转一下,手心搓、手背搓、拇指搓,然后开水龙头冲洗、关掉,要甩几下手啊?”幼儿说:“三下。”“最后拿毛巾擦手,毛巾还能撸吗?”幼儿回答:“不能。”Z老师说:“对啦,要打开毛巾把手包进去擦。”

Z老师在向幼儿讲解热手龙头的使用时,从哪一根水管连接热水,怎么使用,为什么要开热水龙头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语言具体,条理清晰,在借助讲解水龙头使用的同时穿插进正确的洗手方法,再次帮幼儿进行巩固和复习。

午睡前,Z老师提前帮幼儿整理好床铺,她没有完全拉开幼儿的被子,而是把每床被子都做成一个筒状。她利用餐前的过渡环节对全体幼儿说:“天气渐渐冷了,老师没有完全把被子拉开,而是把它们都做成了一个个小筒,你们要像小老鼠一样从被子开口的一头钻进去,这样被窝就暖烘烘的,中午睡觉的时候就不冷啦!我看看今天中午哪只小老鼠钻被筒钻的最好。”幼儿们一听钻被筒的游戏,都显得很兴奋。

Z老师把“严严实实盖好被子”比喻成了“小老鼠钻被筒”,巧妙地把一项平常的生活环节变成了有趣的游戏。由此可以看出,Z老师在对幼儿进行生活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时,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与思维方式,采用了幼儿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法,这有利于幼儿又好又快地学习。

(二)鼓励幼儿自我服务,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期间,幼儿应该在吃饭、穿衣、小便盥洗等方面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一方面,基本的自理能力所给予幼儿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便利,幼儿在自己照顾自己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与能力,有助于帮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形成更高的自我效能感与自信心;另一方面,幼儿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也大大节省了各个生活环节的时间,提高了保育工作的效率。

午睡起床,Z老师嘱咐实习老师:“让会穿衣服的孩子自己穿,如果看见举手需要老师帮助的孩子,那就只给他穿一半,剩下的一半让他自己来穿。”说完,Z老师飞快地走到举手的孩子的身边,她只帮幼儿穿上他们自己穿起来有困难的部分,比如套头、翻出袖子和裤腿等,然后就去帮下一个孩子。

在上述案例中,凡是在幼儿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Z老师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做,如让幼儿先穿自己能穿得上的那部分衣裤,直到幼儿自己真的需要老师帮助,她才会介入。这样做一方面是出于对工作效率的考虑,班上孩子比较多,如果人人都要老师从头到脚照顾,那势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影响下面活动的进行;更重要的是出于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正是在这一件件小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进而形成独立意识与独立人格。

陈鹤琴在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提出“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Z老师“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的做法是对陈鹤琴教育观点的践行。

(三)在理解下安抚幼儿,在关怀中温情互动

Z老师不仅对幼儿的身体进行着无微不至、科学合理的照顾,她同样也关注着幼儿在园的情绪变化。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她逐渐理解幼儿的心理,了解引起他们哭泣等不良情绪表现的原因,并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对“哭闹时还能听得进去话”的孩子,采取讲道理的方式;而对于“哭起来根本不会理会你”的孩子,则需要隔离外界嘈杂的环境,让他在一个相对安静、平和的环境中平复情绪;还有的孩子则需要转移注意力,例如带他去看看别的班的小朋友等等。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Z老师都认为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应富有“充分的爱与耐心”,这样才能取得幼儿的信任,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

离园时,Z老师帮子墨整理衣服,发现子墨的小脸长胖了,就摸摸她的脸说:“小脸又圆了呀,这下变成小圆脸了。”子墨咯咯地笑了,她对Z老师说:“Z老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跟我奶奶长得很像。”Z老师说:“那好呀,你在幼儿园里就可以把我当成自己的奶奶啊。”

在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Z老师与幼儿的情感互动不带有任何其他目的,完全是出于她发自心底对幼儿的喜爱与关心。情感对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Z老师与幼儿之间这种纯粹的情感传递使她和幼儿都体验到了快乐与温馨,对于幼儿来说,这种积极的情感互动有利于他们更快更好地接受和适应幼儿园生活,喜欢上幼儿园;对于Z老师来说,幼儿对自己的依恋与喜爱则是一种来自情感的价值回报,这有助于增加她的工作动力,获得职业信心。

与主班教师密切合作

(一)支持老师开展各项活动——积极配合,全力协助

幼儿的特点和学习方式决定了生活是他们主要的学习对象与途径,他们所持知识的形态也主要是源于生活的直接知识与经验。保育员是幼儿生活的主要管理者,老师要想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生活中、通过生活来教,就必须取得保育员的支持与配合。

主班老师与配班老师商议在生活区增加叠挂衣服的内容,培养幼儿自己动手脱衣服、叠衣服的能力,她们需要Z老师的配合。尽管这增加了Z老师的工作量,但她还是在听完老师们的想法后欣然同意。在每次区域活动开始前,Z老师都会将衣架上的衣服取下来放到生活区供幼儿们练习;当活动结束后,Z老师再将衣物重新挂好。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Z老师还会亲自光临生活区,指导幼儿们叠衣服。

班集体是一个共同体,老师与老师之间的默契与融洽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班级的协同力,这种默契度与融洽度的培养不仅需要她们在工作上的配合,更需要彼此在情感上的理解与支持。Z老师的配合不仅使得班级老师之间关系融洽,气氛和谐,更重要的是对幼儿的发展以及班级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帮助老师维持教学活动常规——把握时机,讲求方式

小班是建立常规的关键时期,常规的建立与维护体现在各个活动环节中,此处主要是指在教学和游戏过程中的常规维持。

集体教学活动,带班老师有急事外出。幼儿见老师外出纷纷兴奋起来,此时,正在拖地的Z老师走过来对幼儿说:“请小猫睡觉了。”幼儿全部朝一个方向趴在椅背上,闭着眼睛装睡。Z老师一边拖地,一边说:“大灰狼来啦,我看哪只小猫睡着了,这只小猫睡得真香,这只小猫怎么睡到别人家去了?”老师接完电话回到教室,Z老师说:“大灰狼饿着肚子走远了,好啦,小猫睡醒了。”幼儿们纷纷睁眼坐正,老师继续进行刚才的环节。

在幼儿园中,老师的工作是繁杂而琐碎的,有时为了应对一些突发事件,老师的视线不得不暂时离开幼儿,而幼儿又是活泼好动的,极易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发生危险。Z老师总是会在老师分身乏术、最需要的时刻出现,帮助老师照看幼儿,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代替老师将教育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对Z老师来说还存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限制,但Z老师却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所知道的方法和策略组织幼儿活动,带领他们游戏,从而避免了消极等待,并在老师回来之前保持好幼儿的精力和状态。

(三)协助老师进行环境创设——善于思考、勤于动手

下午,Z老师在整理窗台时将幼儿掉在地上的卡片捡起来,想把它们插在卡袋里,发现这种用于按图排序的卡袋做的很大,存在一定问题,于是向老师建议说:“按图排序的卡袋做的太大了,小朋友把图形放进去位置不容易固定,也不容易拿出来,可以在这些小卡片上粘一个吸管,这样容易拿取。”老师同意Z老师的看法,Z老师与老师们一起利用中午休息时间重新制作了卡片。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安全性、适宜性和整体性三个方面的原则。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Z老师在整理玩教具的时候发现了在操作的适宜性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办法。这说明Z老师并不是简单机械地对玩教具进行清理,而是用教育者的头脑和眼光审视着幼儿的生活环境,使之更加利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创设是老师的一项很重要也是很繁重的工作,Z老师的协助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师减轻了工作负担,然而更重要的是,Z老师的参与改善和提升了环境创设的质量,将更加有利于为幼儿营造出一个富于理解和激励、充满适宜性刺激、积极互动的环境。

目前对保育员的理论研究还未成体系,现实中也没有建立起权威、完善的保育工作评价标准和奖励制度,因此,缺乏衡量“较高保育理念和保育水平,在保育工作中优秀表现”的依据。然而,没有标准的评价依据并不代表现实中不存在优秀的保育员。通过了解幼儿园领导、老师、家长及幼儿的评价以及研究者自己的观察,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业务素质高、保育水平强的保育员,也就是实际工作意义上的“优秀保育员”。观察与分析优秀保育员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其优秀特质,一方面可以为其他保育员保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示范和参考,更重要的是,这将启发我们去探寻和分析优秀保育员专业成长背后的成因和影响因素,为优化幼儿园保育工作提供合理的建议。

猜你喜欢
保育员幼儿园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漳州市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探究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推动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探索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德国汉堡市将增加幼儿园保育员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