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潞绸,太行山上的经纬线

2020-07-24 16:34罗纹
环球人物 2020年14期
关键词:蚕丝被高平晋城市

罗纹

高平出产的潞绸产品。

高平,山西省的县级市,隶属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南边缘, 是潞绸的重要产地之一。2014年,潞绸手工织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养蚕的人都知道,高平的蚕宝宝特别肥。高平位于太行山西南部,雨量充沛,年均温度10多摄氏度,土壤为碳酸盐褐土,有非常繁茂的桑树,为蚕提供了丰足的食物。

在高平,很多农户以养蚕为生,比如我爷爷家。一到春夏,爷爷开始养蚕,起初的10天内蚕种只有针尖大小,免疫力特别差,易生病,得精心照料。我怕它死掉,不时去瞅一眼,用食指轻轻摸着它柔软的身体,看它吃桑叶,才放心。等蚕长成蛹时,爷爷却把它拿去制成蚕丝。幼时的我见蚕“被牺牲了”,哭了一整天,奶奶却告诉我:“蚕的一生最多只有四五十天,但把它制成丝绸,就可以陪你一辈子啰!”

长大后,我了解到,高平的蚕承载了山西人的文化,比如潞绸。

隨着时代的发展,潞绸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更新。

制作潞绸的手工打纬车。

潞绸作为明清两代皇室贡品及支撑晋商发展的主要商品而名扬天下。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黍地村村民在养蚕室忙碌。

潞绸与杭缎、蜀锦齐名,是中国三大名绸之一,颜色艳丽,手感厚实。在高平的西南方向还有个阳城县,同样隶属晋城市,同样是著名的桑蚕之乡,同样家家户户都养蚕,“一簸桑蚕2000元,一茬只需30天”。我幼时从高平去阳城玩,记得那里有一棵高20多米、直径约3米的千年桑树,得四五个人手拉手才能环抱住。

潞绸兴起于隋唐时期,明代成为皇家贡品。从唐代的潞州到明代的潞安府,其核心范围都在山西长治的上党一带,正好紧邻高平。根据明代的记载,当潞州成为北方最大的织造中心时,整个长治、高平、潞州卫都成了潞绸的主要产地。那时,官府设立了许多丝绸纺织工场,还从外地征集机户来此织造,潞绸有了官方督办的规模化生产。到隆庆、万历年间,“登机鸣杼者,奚啻数千家,其机则九千余”。

新中国成立后,高平丝织业有了新发展。20 世纪 60 年代初,高平丝织厂成立,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丝绸印染厂。90年代,高平丝织厂转企改制,成为中国首批“高档丝绸标志认证”企业。2014年,潞绸手工织造技艺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春蚕吐丝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怎样的生产过程?我就用潞绸最出名的代表作——潞绸蚕丝被举例吧。它分为两部分,被面和被里,都是蚕丝制成的,因此第一步都是抽丝剥茧。蚕结茧后,蚕农选出质量上乘的蚕茧,比如双宫茧。这是指两个蚕宝宝吐丝时,蚕丝互相缠绕,便形成同一个茧。用我们的土话讲,就是“俩宝宝挤在一个窝了!”双宫茧丝质粗,比其他蚕丝更蓬松,更有弹性,透气性好。

之后就是缫丝。原始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入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筐上。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到清末,缫丝车被大规模推广,抽丝变得简单了。

下一步是关键的“打经纬线”。经线是指被面长度方向的丝线,纬线指被面宽度方向的丝线。此时要用到制作潞绸最重要的工具——手工打纬车。用手拨动车轮,带动纡子上的丝线绕到纬简上,其间络丝、并丝、捻丝,一个环节都不能少,逐渐制成缎面。然后进行分层染色。山西民间注重婚嫁文化,作为嫁妆的蚕丝被必须高贵典雅,因此常用红、黄、绿等鲜艳的颜色。

接下来,便是拉丝成被。将经纬分明的丝茧反向套在手掌上,做成长方形的小绵兜,将绵兜拧干或用脱水机脱水并晒干,再将丝拉松、拉长,逐层压制,直至20多层。因为蚕丝被是盖在身上的,而丝绵偏碱性,为了达到人体接受范围,需用酸来进行中和,民间的土办法是加入冰醋酸,既天然又省钱。

这样算下来,一床上好的潞绸蚕丝被,要历经将近300道工序,消耗1万多只蚕才能制成。蚕的一生融进了经纬丝线里,随着梭子来回,陪着山西人进入梦乡。

猜你喜欢
蚕丝被高平晋城市
基于AHP分析的晋城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研究
招商引才 合作互赢
不是钱的事
调查蚕丝被:价格相差悬殊
和孩子们一起进入数学世界
数学期望考题的新动向
西班牙“帝王行动”华人主犯被保释
洲泉蚕丝被的品牌复兴
桥梁 传播 服务 奉献
蚕丝被:掀起了你的盖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