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醉
蚕丝被,作为中国最古老并沿袭至今的传统寝被,一直深受消费者的推崇。它拥有“冬暖夏凉”的健康特性,在寒流来袭时,能发挥强大的御寒力和保暖性;天气较暖时,则犹如凉被般轻爽舒适。
以100%蚕丝为填充料制成的蚕丝被,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柔软、健康的天然纤维。据说还有治疗风湿症、关节炎及皮肤病等特殊功效。然而,由于桑蚕茧、桑蚕丝成本较高,导致蚕丝被的价格也相对很高。于是,各种各样的假冒伪劣蚕丝被便开始粉墨登场。这些劣质的蚕丝被不但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更损害了广大消费者以及正规生产厂家的切身利益。
销售太难,百年老字号一声叹息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阆中市位于风光秀丽的嘉陵江畔,自古以来这里的人民就有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传统。该市一家创建于清朝末年的蚕丝被生产企业正是利用了这里丰富的桑蚕资源,历经风雨沧桑、成长起来的。
然而,从2007年开始,这家企业的掌门人李德清就“有点烦”。原来,随着蚕丝被的优良品质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了解,蚕丝被的销量也开始呈现出井喷似的增长。巨额销售量背后的巨大利润吸引了很多家纺企业开始涉足蚕丝被行业。仿佛就在一夜之间,从大型的品牌家纺企业到私人的家庭手工式作坊都开始生产蚕丝被。一时间,市场上价格各异、品种繁多的蚕丝被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更让李德清郁闷的是,这些“后来者”所打出的价格牌。总的来说,家庭手工式作坊生产出来的蚕丝被价格低得出奇,在李德清看来,这样的价格甚至连购买蚕丝的成本都不够,更不要说人工费、税收等等了。而品牌大家纺企业生产的蚕丝被则价格高得出奇,一床3斤左右的蚕丝被往往标价高达数千元。而他所经营的这家老字号,长久以来一直将利润率维持在20%左右,其蚕丝被的定价也一直依据这个标准确定。
于是,李德清所生产的蚕丝被就出现了价格定位不高不低的局面。而这样的价格定位也让他的产品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低端消费者自然是选择家庭手工式作坊生产的价格低廉的蚕丝被,当然这类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也并不是很注意。高端消费者理所当然地会选择大的品牌家纺企业生产的蚕丝被,虽然这些企业的产品价格昂贵,但正是这高昂的价格以及品牌效应让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更加放心。抑或可以套用一句电影台词“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来形容高端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综合了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2007年开始至今李德清的百年老字号蚕丝被销量一直萎靡不振。后来,李德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便在阆中古城开了一家门面,在现场生产蚕丝被。希望能借古城旅游来打活自己的这张牌。但由于阆中古城的旅游开发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知名度不高,游客也不是很多,所以李德清的这招也收效甚微。
目前,李德清和他的老字号仍然在苦苦徘徊。实际上,在我国如李德清这样的老字号还有很多。虽然,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很好,但在受到市场冲击之后却普遍缺乏应变能力。这类企业,往往只是在本地或者是周边地区小有名气,却难以在更大范围内做大做强。这也是值得秉承了传统的家纺生产企业深思的问题。
深入了解,蚕丝被成本究竟价值几何
实际上,蚕丝被所涵盖的范围很广。简而言之,蚕丝被的蚕丝含量不限,只要含有蚕丝就行,种类也不限,含有桑蚕丝、柞蚕丝、下脚料做的短纤维蚕丝等等都可以称为蚕丝被。
我们以桑蚕丝为例,来了解一下蚕丝被的真实情况。
众所周知,一般普通的蚕茧都是缫丝做丝绸的,叫做厂丝;双宫茧是两个桑蚕一起做的蚕茧,因为线头乱,对于缫丝来说是次茧,但是制作蚕丝被的时候因为拉出来的蚕丝更具纵横交错感,更牢固,其保暖度等性能跟普通的茧子做的蚕丝被一样。所以,对于生产蚕丝被来说,双宫茧则是上品。另外,由于春天的桑叶嫩,做出来的蚕丝要柔滑一些,所以春双宫茧则是上品中的上品。
蚕丝被的原料“桑蚕丝棉兜”(一个兜状的丝棉)。根据测算,大约30个蚕茧能做一个桑蚕丝棉兜。一般情况下,35个左右的蚕丝棉兜可以拉1斤被胎。也就是说,每一斤蚕丝被需要的原材料是1050个蚕茧。
根据各地、各年份的蚕茧收购价格不同,蚕丝被的成本虽然也有不同,但是,价格过高或者过低都是不正常的现象。价格过低,必然是生产单位暗藏猫腻,偷工减料甚至是“挂羊头卖狗肉”。价格过高,也就是生产商恶意炒作,牟取暴利。
2008年,杭州周女士在某商场花2000余元购买了一床3斤重的蚕丝被。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周女士在给该床蚕丝被翻新的时候意外发现其内部填充物竟然有很多是化纤丝。虽然,在经过复杂的投诉、协商之后周女士得到了满意的补偿,但从此之后恐怕蚕丝被对她带来的心理阴影将长期存留。
同样是2008年,在武汉发生了数起低价蚕丝被推销诈骗的案件。这些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均是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向被害人推销所谓的“蚕丝被”。王师傅是武汉一家工厂的退休职工。2008年10月的一天,两名年轻人敲开王师傅的家门,自称是居委会工作人员,向王师傅推销蚕丝被,每床的优惠价是170元,王师傅对他们的话信以为真,当即便购买了3套,共510元。二人走后,王师傅打开包装,发现所购买的蚕丝被中的填充物并不是蚕丝,而是普通棉花。
天上不会掉馅饼,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了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才屡屡诈骗得手。实际上,按照目前的蚕茧价格来看,每斤蚕丝被的成本在100元左右,加上生产环节以及合理利润等,市场售价在150元/斤左右比较合适。
触目惊心,蚕丝被造假花招迭出
2009年3月13日,武汉市工商局公布了对部分商品的抽查结果。其中,蚕丝被的非蚕丝含量全部超标,也就是说武汉市场上的蚕丝被全部是不合格产品。可想而知,蚕丝被市场的混乱程度。
实际上,如上文所述夹杂其他纤维仅仅只是蚕丝被造假的一个最简单办法。众所周知,蚕丝被里最重要、价值最高的原料就是蚕丝了。蚕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不能接触任何农药或者化学物品,所以蚕丝通常被当作最“绿色”的环保型纤维;而且,蚕丝的主要成分是动物蛋白纤维,含十几种氨基酸,对人体也十分有益,因此也有人把蚕丝比做“软黄金”。
造假者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蚕丝被里的蚕丝。行内人士都知道,在我国除了大名鼎鼎的桑蚕丝之外还有一种少为人知的柞蚕丝。
柞蚕属于野蚕,主要生活在北方,它由人工放养在野外大山柞林之中,它以柞叶为食。和桑蚕丝相比,柞蚕丝的颜色比较深,其原始颜色为灰黑色。这种颜色的材料做被子,通常无法被消费者接受;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柞蚕丝往往要用酸碱性的化学药剂进行褪色处理,因而它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2009年,在国外工作的张小姐就购买了一床标明为“真蚕丝”的蚕丝被。后由于感觉其比较粗糙,不够光滑,光泽也比较暗淡并且还不是很贴身,于是便携带其前往相关部门进行检验,被告知为柞蚕丝。
黑心的生产商为什么要用柞蚕丝冒充桑蚕丝呢?
原来,目前最好的桑蚕丝价格已经达到250元/千克;而柞蚕丝的价格只要150元/千克,比较差的柞蚕丝只要100元/千克。既然同样是原料蚕丝,那么蚕丝被生产厂家当然会使用更加廉价的原料了。
另外,即便是蚕丝被使用的确实是桑蚕丝,其中仍然还有不少猫腻。由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蚕茧质量差别很大,所以这种质量相差很大的蚕茧制作的蚕丝价格也相差非常大。行业内一般分为“长纤”和“短纤”。
“长纤”是指优质的蚕茧,经过浸泡、煮练,使丝胶充分舒解,由熟练工人制作的抽出没有断开就是天然长纤维,这种纤维经过特殊加工之后制作的被子可以免翻新,只需要适度晾晒、折叠保存就能保持以前的形状,不发生形变。“短纤”则指次品蚕茧、蚕茧下脚料生产出来的蚕丝,这种丝做成的被子容易变形,需要定期进行翻新。
在某些所谓的高档蚕丝被中,不法企业一般采取一层“长纤”夹一层“短纤”的方式来偷工减料。我们以一床3斤的蚕丝被为例,按照夹杂“短纤”50%的比例计算,其成本能减少100元左右。另外,更为可恶的是还有部分“短纤”是用废旧丝织品经过打碎处理之后重新制成的,其保暖效果根本就不能和真正的蚕丝相比,并且还会给消费者身体带来一定的影响,是不折不扣的“黑心丝”。
行业标准,有待规范、完善
蚕丝被市场的如此乱象,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和不法商人,懵懵懂懂的消费者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但是,相关部门的行业标准制定、执行上的瑕疵恐怕也难辞其咎。
早在2003年由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的《蚕丝被》,就规定了蚕丝被的行业执行标准。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一标准并不是国家强制性标准,而是国家推荐性标准。所以,强制执行蚕丝被的行业标准也就无从谈起。
该标准中规定蚕丝被分为三种等级,特级、一级和二级。特级品必须使用长丝,不得含有增白剂、明显粉尘,外观色泽均匀,纤维为100%蚕丝等。一级品必须使用长丝,外观色泽均匀,纤维为100%蚕丝等;二级品要求较低,要求无异味;纤维中70%以上为蚕丝等。另外该标准还规定,商品必须标明蚕丝被的长宽尺度,被套和填充物纤维的净质量、纤维种类(包括长短纤维)和含量。
然而,记者在走访了数家大型商场的蚕丝被专柜后却发现,目前市场上的蚕丝被(3斤半)价格从100多元到3000多元均有。另外,市场上的蚕丝被普遍存在没有标明蚕丝的具体品种,也没有明确蚕丝的含量。
消费者既不知道所购买的蚕丝被里是桑蚕丝还是柞蚕丝,甚至还有可能是化纤,也不知道其中“长纤”和“短纤”的比例。只能是糊里糊涂地购买,懵懵懂懂地使用。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因素,导致蚕丝被市场良莠不齐的现状。假冒伪劣者游刃有余,而货真价实者却举步维艰。看来,除了积极宣传蚕丝被的选购常识,提高消费者素质以及相关部门加大对假冒伪劣蚕丝被的打击力度之外,尽快制定蚕丝被的行业强制执行标准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